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15_/2017-1026005 公开目录:政府文件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词:文件 发布日期:2017-08-07 15:47:00 文  号:楚政办发〔2017〕11号
标 题:
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
成文日期:2017-07-27 10:02:47

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各部门,楚雄开发区管委会

为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云政办发〔201745号)精神,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鼓励和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在全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与绿色食品制造业领域创业创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经州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的重要意义

(一)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可以为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制造业注入新的要素,促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制造业转型升级。当前,我州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过多依赖传统要素支撑,缺乏强有力的新动能驱动。返乡下乡人员有一定的资金技术积累,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和较为熟练的经营管理经验,他们到农村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开发农产品,开拓市场,可以为农业农村注入资金、科技、人才、理念、信息,有助于我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二)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可以为全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辟新渠道。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全州农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传统动能逐渐减弱,迫切需要新的动能、开辟新的渠道。引导有意愿、有能力的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既可以让他们施展才华实现人生抱负,同时也可以带动其他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以创业促创新、创业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的良性循环。

(三)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可以为建设彝州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新模式,促进美丽乡村建设。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创业创新,有利于带动城镇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让他们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以独特的方式架起城乡互动桥梁,不仅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而且可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出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新模式。

(四)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可以为彝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新力量新动能。返乡下乡人员大多接受过工业化的训练、城镇化的熏陶,既了解城市、又了解农村,既会搞生产、又会跑市场;支持他们到农村创业创新,能够以工业化的理念搞生产,以市场化的理念搞营销,以城乡一体化的理念搞融合,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水平,增强农业供给侧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并不断拓展农业功能。

(五)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可以为彝州贫困地区产业精准扶贫提供新的市场主体,助推贫困群众精准脱贫。贫困地区产业精准扶贫,不仅要整合各类扶贫资金投入产业,更需要选择好农村致富带头人和有社会责任感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主体的有效介入。引导好返乡下乡人员到贫困乡村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参与贫困乡村产业开发,是产业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是助推贫困地区精准脱贫的重要力量。

二、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的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

(一)支持的重点领域。鼓励和引导返乡下乡人员结合自身优势和特长,根据市场需求和我州资源禀赋,利用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渠道,参与全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与绿色食品制造业的发展,按照稳粮、强畜、促特、兴果、融合的农业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滇中粮仓、生态牧业、特色经作、高效林业、食用菌产业、绿色食品制造业六大产业建设重点,重点发展规模养殖业、特色经作、设施农业、林下经济、庭院经济等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烘干、贮藏、保鲜、净化、分等分级包装等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业;农资配送、耕地修复治理、病虫害防治、农机作业服务、农产品流通、农业废弃物处理、农业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民族风情旅游、传统手工艺、文化创意、养生养老、中央厨房、农村绿化美化、农村物业管理等生活性服务业,以及其他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二)丰富创业创新方式。鼓励和引导返乡下乡人员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采取承包、租赁、土地流转、入股、合作等多种形式,创办领办家庭农场(林场、牧场)、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聘用管理技术人才组建创业团队,与其他经营主体合作组建现代企业、企业集团或产业联盟,共同开辟创业空间。通过发展农村电商平台,利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开展网上创业。通过发展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形式,培育产权清晰、利益共享、机制灵活的创业创新共同体。

(三)推进农村融合发展。鼓励和引导返乡下乡人员按照全产业链、全供应链、全价值链重构和演化升级的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开展以绿色蔬菜、特色畜禽、核桃、优质水果、优质粳稻、食用菌、农作物种子、绿色食品制造八个特色优势产业的创业创新,建立合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以农牧(农林、农渔)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发展优质高效绿色农业。实行产加销一体化运作,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提升农业价值链。引导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向特色小城镇和产业园区等集中,培育产业集群和产业融合先导区。

三、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的主要政策 

(一)简化市场准入。落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一系列措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提高工商注册便利化水平。巩固和扩大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成果,积极推进多证合一。进一步推进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登记改革,简化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程序,规范登记流程,提升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便利化水平;探索建立完善市场主体简易退出机制,进一步简化注销程序。试点开展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实现企业登记网上申报和网上核准。积极建设楚雄州小微企业名录系统,完善扶持政策集中公示、申请扶持政策导航、企业享受扶持信息公示及小微企业库等4个功能,为全州小微企业搭建了解、申请、查询有关政策措施的平台;放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资格条件、住所登记、名称限制、经营范围限制和登记权限,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办事效能,促进全州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县级政府要设立绿色通道,为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提供便利服务,对进入创业园区的,提供有针对性的创业辅导、政策咨询、集中办理证照等服务,对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免收登记类、证照类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州取消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州工商局、州发改委、州人社局、州地税局,州国税局负责)

(二)改善融资服务。采取财政贴息、融资担保费用补助、建立农业企业担保贷款补偿基金、扩大抵押物范围等综合措施,努力解决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融资难问题。稳妥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金和资产。鼓励和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适合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需求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探索权属清晰的包括农业设施、农机具在内的动产和不动产抵押贷款业务,完善信贷管理制度,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和贷款期限,实施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提升返乡下乡人员金融服务可获得率。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加强对纳入信用评价体系返乡下乡人员的金融服务。深入推进楚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保险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地方特色农业保险,进一步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和覆盖面。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探索开展茶叶、特色水果、花卉、经作等高原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鼓励保险公司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开发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气象指数保险、收入保险、保险+期货等新型保险产品,不断丰富农业保险风险管理工具。鼓励有条件的县市探索价格指数保险、农产品质量保证保险、信贷保证保险、财产+人身组合保险等创新试点,更好地满足返乡下乡人员的风险保障需求。(人行楚雄州中心支行、楚雄银监分局、州保险行业协会,州农业局、州林业局等部门负责)

(三)加大财政扶持。加快将现有财政政策措施向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拓展,将符合条件的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项目纳入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范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加工、农村信息化建设等各类财政支农项目和产业基金,要将符合条件的返乡下乡人员纳入扶持范围,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积极支持;扩展财政扶持产业发展有关专项资金扶持范围,继续实施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支持符合条件的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项目,补助资金向贫困县乡倾斜;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建设的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向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开放;落实各项就业创业补贴补助政策,符合条件的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项目(人员),可按照有关规定享受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求职创业补贴、创业吸纳就业补贴、大学生创业扶持补贴;大学生、科技人员、青年、妇女等人员创业的财政支持政策要向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延伸覆盖。把返乡下乡人员开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所需贷款担保纳入我州农业信贷担保机构支持范围。切实落实好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州财政局、州教育局、州科技局、州工信委、州人社局、州农业局、州林业局,团州委、州妇联等部门和单位负责)

(四)落实用地用电措施。按照《国土资源部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7号)、《云南省设施农用地实施管理细则(试行)》(云国土资〔2016174号)有关规定和支持政策,切实解决返乡下乡人员在创业创新中对农业设施用地的需求问题,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切实加强用地规划管理、征转供应审批、批后监管、存量用地盘活等工作的规范和引导;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推进农村闲置低效用地整理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安排,加强农村存量低效用地盘活,通过农村闲置宅基地整理等新增的耕地和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鼓励返乡下乡人员依法依规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等方式使用国有建设用地发展加工、旅游、农业休闲等产业;鼓励返乡下乡人员以多种方式参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使用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共同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批准一定比例的土地开展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加工流通等经营活动,进一步吸纳返乡下乡人员就业创业。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设,项目用地可以依法依规租赁使用;鼓励以租赁或先租后让方式使用国有建设用地建设乡村停车场;鼓励利用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和厂矿废弃地、砖瓦窑废弃地、道路改线废弃地、闲置校舍、村庄空闲地等用于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对使用四荒地、垃圾场、废弃矿山、石漠化土地和可用林场、水面等发展休闲农业的给予用地指标支持;支持各级政府依托现有开发区和农业产业园等各类园区、闲置土地、厂房、校舍、批发市场、楼宇、商业街和科研培训设施,整合发展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园。鼓励农产品加工等项目盘活利用自有存量用地;鼓励互联网+”等新兴产业通过用地配建、土地用途兼容复合利用等方式降低用地成本,缓解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用地难问题;对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项目,土地按照经营性商业用地用途确定,参照工业用地价格确定出让底价,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供应。返乡下乡人员利用森林景观、林中空地和林木开展森林生态乡村旅游、种养殖和林下资源开发等不改变林地用途的,无需办理使用林地审核批准手续;返乡下乡人员和当地农民合作改建自住房需少量占用林地的,可按照农村居民宅基地标准建房办理林地使用手续和免缴森林植被恢复费。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销售电价分类结构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3973号)规定,对返乡下乡人员发展农业、林木培育和种植、畜牧业、渔业生产、农业排灌用电以及农业服务业中的农产品初加工用电,包括对各种农产品进行脱水、凝固、去籽、净化、分类、晒干、剥皮、初烤、沤软或大批包装以供应初级市场的用电,均执行农业生产电价。(州国土资源局、州发改委、州住建局、州农业局、州林业局、州旅发委,云南电网公司楚雄供电局等部门和单位负责)

(五)开展创业创新培训。认真实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5年行动计划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计划、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培训,让有创业和培训意愿的返乡下乡人员都能接受培训。鼓励返乡下乡人员积极参加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能力,经培训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的按照规定给予创业培训补贴。返乡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在退出现役1年内可选择我州确定的退役士兵教育培训承训院校免费参加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培训期限一般为2年,最短不少于3个月。各级政府要将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鼓励各类培训资源参与返乡下乡人员培训,支持各类园区、星创天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中高等院校、农业企业等建立创业创新实训基地,采取线上学习与线下培训、自主学习与教师传授相结合的方式,开辟培训新渠道。围绕我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科技需求,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引导各类科技创业创新人才和单位整合科技、信息、资金、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深入农村基层一线开展科技创业和服务,与农民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培育农村创业主体,构建创业服务平台,强化科技金融结合,营造农村创业环境,推动农村创业创新深入开展,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加强创业创新导师队伍建设,从企业家、投资者、专业人才和返乡下乡创业创新带头人中遴选一批导师,建立各类专家对口联系制度,对返乡下乡人员及时开展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州人社局、州农业局、州教育局、州科技局、州民政局、州林业局、州扶贫办,团州委、州妇联等部门和单位负责)

(六)强化社会保障。返乡下乡人员可在创业地按照有关规定参加各项社会保险,按照规定将其子女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范围。鼓励有条件的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获得较高的养老保障水平;返乡下乡人员参加城镇职工或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符合资助条件的,个人缴费部分由民政部门给予资助参保;对返乡下乡创业创新的就业困难人员、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以灵活就业方式参加社会保险的,可按照规定给予一定社会保险补贴。对返乡下乡人员初始创业失败后生活困难的,可按照《云南省社会救助实施办法》规定,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持有居住证的返乡下乡人员的子女可在创业地接受义务教育,有条件的地区可解决适龄幼儿入园问题,依当地有关规定接受学前教育。(州人社局、州财政局、州民政局、州住建局、州教育局等部门负责)

(七)完善信息技术支撑。鼓励各类电信运营商、电商等企业面向返乡下乡人员开发信息应用服务,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提供农资配送、农机作业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积极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统筹布局信息产业,利用沿边优势,积极承接发展外向型电子信息制造集群。依托互联网开放平台等线上资源和产业集聚区、产业孵化器等线下资源,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为互联网创业者提供线上线下创业辅导、创业培训、技术支撑、产品评估等一体化服务。落实就业创业服务补助,推动信息技术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机构中的应用,鼓励就业创业服务机构主动服务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州农业局、州发改委、州工信委、州财政局、州商务局、州林业局、州地税局,州国税局等部门负责)

(八)拓宽创业平台。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聚集资源、资源服务创业的思路,依托现有开发区、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区等各类园区以及专业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规模种养基地等,整合创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园区和农村创业创新实训基地,建立开放式服务窗口,形成合力。发挥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政策的作用,给予返乡农民工等人员创业扶持,并按照规定由财政给予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各县市要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厂房、校舍、批发市场、楼宇、商业街和科研培训设施,发挥现有双创示范基地、创业园区和众创空间等载体的优势,积极推进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鼓励乡镇和有条件的村建立返乡创业特色产业基地、返乡创业小企业基地或返乡创业一条街等特色返乡创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区要发挥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成为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的重要载体。(州农业局、州发改委、州科技局、州工信委、州财政局、州人社局、州商务局、州文体局、州林业局等部门负责)

(九)深化农村改革。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加快农村土地承包、林地、草山、四荒地、宅基地、农房、集体建设用地等确登记权颁证步伐,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抵押、担保、流转、退出等权能,逐步建立州、县、乡统一联网,三级联动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盘活农村资产资源,让广大农户坚定土地流转的信心,激活农村资产变资本的动能,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拓展新天地。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抓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抵押贷款试点;形成农村金融担保的新机制,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融资难的问题。有效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为返乡下乡人员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聚焦资源要素。(州农业局、州国土资源局、州林业局,10县市人民政府等部门负责)

(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采取人才引进、股权合作、技术转让等方式,吸引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合作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推进草食畜牧业、蔬菜、林果、人工食用菌、花卉、中药材、现代种养业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在特色产品开发、品牌升级、市场营销等方面与龙头企业合作,为企业注入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生产技术,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引导返乡下乡人员创办农业专业合作社,兴办家庭农场,开办乡村旅游经营活动。(州农业局、州发改委、州科技局、州工信委、州财政局、州人社局、州商务局、州文体局、州林业局等部门负责)

四、强化组织领导,合力推进工作

(一)强化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州农业产业化经营协调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全州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的统筹协调工作。指导各县市做好政策集成、优化要素集聚、强化力量聚焦,提高各项政策的精准性、实效性、协同性,及时总结各县市典型经验在全州推广。指导督促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政策落实,加强经验交流和推广。各县市人民政府要建立协调机制,明确任务分工,落实部门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加强调查研究,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和落实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的政策措施;探索建立领导干部定点联系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制度,深入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州农业局,10市人民政府及州级有关部门负责)

(二)强化公共服务,提升服务能力。充分利用现有事业单位、有关服务机构等,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开展面向返乡下乡人员的政策咨询、市场信息等公共服务,推进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信息平台建设,依托现有的各类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和园区(基地),为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做好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的土地流转、项目选择、科技推广等方面专业服务。利用农村调查系统和农村固定观察点,加强对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的动态监测和调查分析。(州农业局、州民政局、州人社局、州商务局、州林业局、州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楚雄调查队等部门负责)

(三)强化宣传,营造支持环境。充分借助各类新闻媒介,采取编制手册、制定明白卡、编发短信、发布微信微博等,多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解读政策措施,提高政策宣传普及的广度和深度,让全社会知晓政策,善用政策。大力弘扬创业创新精神,树立返乡下乡人员先进典型,宣传推介优秀带头人,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对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工作的政策措施、成果和典型的宣传,做到讲清创业创新的好政策,讲活创业创新的好故事,唱响创业创新的好声音。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的积极性,广泛开展创业大赛、创业大讲堂等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州农业局、州政府新闻办等部门负责)

(四)强化责任落实,确保支持政策落地生根。县市人民政府是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工作的责任主体,要进一步增强责任紧迫感、使命感,要把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列为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大事,作为抓好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与绿色食品制造业的重要内容,抓紧扎实抓出成效。州级有关部门,要把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作为五个主题制度检查落实的重要内容,定期与县级责任部门对接,总结在政策落实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适时研究和完善对策措施,确保省州的各项支持政策在基层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州农业局,10县市人民政府及州级有关部门负责)

 

 

 

 

2017727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