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动态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要闻 >> 楚雄动态 >> 正文

中共楚雄州委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楚雄实践的实施意见

发布日期:2024-08-22 08:47:30 来源:楚雄日报 作者: 点击:[]

(2024年8月9日中国共产党楚雄彝族自治州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根据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部署要求,结合楚雄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又一次总动员。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州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1)充分认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楚雄州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把改革创新贯穿发展全过程、各环节,全州各领域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部分改革经验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制度和机制保障。新征程上,楚雄州作为后发展和欠发达地区,体制性、结构性、周期性挑战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全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六个必然要求”的重大意义,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把改革推向前进。

(2)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三大经济”为重要路径,以“六个大抓”为具体抓手,以系列三年行动为工作载体,以深化“两场革命”为作风保障,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交出以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高分答卷,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楚雄篇章。

(3)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和目标。锚定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州、坚持系统观念,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州、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楚雄、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楚雄、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确保各方面改革相互配合、协同高效。到二〇二九年,完成本实施意见提出的改革任务。到二〇三五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全面落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提升发展整体效能

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落实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内生动力。

(4)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聚焦管理、发展、脱困、改革,深化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改革,实施国有资产盘活工程,做大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引导国有资本从一般性竞争领域收缩,推动国有企业向价值投资引领、产业园区运营、创新要素集成转型,提高国有资本在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林业碳汇等领域的嵌入度。完善国有资本投资决策、评价机制,防止盲目多元化、“铺摊子”。压缩国有企业管理层级,完善“内巡、内审、内控、内考”机制,落实国有企业领导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机制。

健全完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机制。畅通市场准入机制,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持续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体系和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并动态更新重点企业库。建立健全重大民间投资项目协调推进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形成向民间资本推介重大项目、产业项目、特许经营项目清单,建立州级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制,健全民营企业信用综合评价体系,强化民营企业发展融资支持。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工作机制,加强民营企业家培养,实施民营企业家孵化成长计划。

(5)健全新质生产力发展机制。调整完善不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投资、监管、服务等措施,促进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向先进装备制造、中彝医药、现代种业等领域集聚,打造“孵化器”“加速器”,促进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孕育生成。充实政府引导基金,引入风险投资,发展股权投资,形成新质生产力投资支撑体系。建立健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机制,拓展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化应用场景,打造一批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数字农场”“数字车间”“数字物流”“数字主播”等实体项目。

(6)完善产业优化升级支持机制。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改造提升烟草、冶金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积极布局氢能、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健全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协同发展机制,打造五个千亿级和六个百亿级产业。实施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计划,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供应链、人才链“五链”统筹。健全产业融合发展机制,促进上中下游、一二三产业、条块区域融合发展。建立产业基金“募投管退”机制,形成覆盖产业发展全周期的投入支撑,加大“投早”“投小”“投新”“投绿”力度。

(7)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突出区域主体功能,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机制,健全县域融合发展、跨区域产能合作、县域经济考核等机制,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楚中加速产城融合,重点发展烟草、冶金、中彝医药、商贸物流等产业,促进人口集聚;楚东发展工业制造,重点发展钒钛钢铁、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化工等产业,培育工业集群;楚北做优绿色经济,重点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绿色食品加工、绿色能源、农产品物流等产业,加快绿色崛起;楚南培育生态产业,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等产业,实现生态赋能。

(8)完善促进内需持续增长机制。健全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和促进投资落地机制,推动形成市场主导的有效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健全重大投资项目谋划、论证、储备机制,推动产业及工业投资、民间和民生投资协同增长,促进投资结构、质量、效益的优化提升。完善重大项目专班推进和定期集中陈述、现场观摩制度。健全促进消费增长的长效机制,挖掘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等基础型消费,激发文化娱乐等改善型消费,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培育消费增长点,发展首发经济。健全地方节庆活动市场化运作机制,发挥节庆经济促进消费的作用。推动城市包容、标准、精细管理,规范发展地摊经济,培育夜间经济聚集区。

三、实施经济领域十大改革行动,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推进经济领域关键环节改革,解决制约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9)壮大资源经济。建立资源有效开发利用机制,强化州域资源“一盘棋”统筹,优化重要资源开发和相关产能布局,解决资源分散、恶性竞争、低效利用等问题。深化区域资源合作,实施新一轮找矿行动。鼓励优势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整合资源,培育资源与加工一体化整合的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完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机制,做强做优绿色硅、绿色钛、绿色钒钛、绿色铜、中彝医药等重点产业,建设“滇中硅谷”“滇中钛谷”“滇中药谷”。提高能源、矿产、工业废弃物等资源利用效率,推进牟定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促进报废汽车、废旧家电、退役电池等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循环利用。

(10)发展园区经济。创新园区招商模式,健全产业链招商机制,发展壮大园区产业,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健全园区管理运营机制,完善“管委会+事业单位+公司”运营模式,推进园区“管运分离”。健全产业园区“投融建管营”一体化推进机制,培育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园区运营商。优化园区内设机构与所在地政府部门协同联动机制,探索以授权、委托行使行政审批权等方式对园区赋权。健全跨区域产能共建、利益共享机制,以“飞地经济”模式推进飞地园、园中园建设,推进禄丰产业园、姚安花卉产业园、工业园沪滇结对共建和楚雄高新区零碳园区建设试点。健全园区龙头企业培引和资产利用机制。完善产业园区差异化绩效评价机制。

(11)对接口岸经济。建立与国家级和省级口岸发展对接机制,引导支持重点企业到重点口岸开展业务,设立办事机构,畅通通关、结汇、缴税等服务通道,推进企业开展保税加工进出口贸易。建立口岸经济与园区经济联动机制,支持重点企业通过口岸开展经营活动。探索建立产值等指标分享机制,跨区域合作共建口岸产业基地。鼓励州内有实力的企业面向南亚东南亚市场建立国际产业合作园、创新园,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支持楚雄企业“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

(12)培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良田粮用,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机制,完善退化耕地治理机制,稳步提升农田基础设施质量,推动金沙江、马龙河等干热河谷开发。突出设施化、组织化、品牌化、高端化方向,打造现代种业、精品花卉、中药材等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培育“元谋蔬菜”“南华野生菌”“武定壮鸡”等知名品牌,开拓楚雄“土特产”发展空间,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探索“产品交易+推介展示+观赏体验”一体发展模式,打造姚安花卉农特产品展示交易中心。推广元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经验,加强灌区骨干工程与田间配套设施衔接。深化国有林场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林下经济。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建立财政支持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13)推进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融合发展。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打造千万千瓦级“风光水储充消”一体化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健全以光伏为主的新能源建设利用和就地消纳机制,探索新能源微电网、直供电用电模式,打通能源送出通道。完善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电化学储能、新型储能电站建设机制,推进新能源电池“研产用收”一体发展。促进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深度融合,提高工业度电增加值,打造“绿电+制造”新优势。拓展光伏与农业、光伏与交通、光伏与园区等分布式光伏融合应用场景,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推进绿电交易及消费认证、溯源体系建设。落实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提高电力供应整体效率和效益。

(14)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健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机制,挖掘地域文化特色,依托“节会展演赛”平台,打造“中国禄丰龙”“云南鲜花会客厅”等城市IP,塑造“中国火城·浪漫花都”宜居宜游宜养形象。深度融入全省旅游产业分工,实施旅游特色县、特色镇、特色村建设行动,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康体休品质,丰富休闲度假、康养旅居、特色美食等旅游功能,打造旅游精品线路,讲好楚雄旅游故事,提升楚雄旅游产品吸引力,推动从过境游向纵深游转变。发展以彝绣为代表的非遗工艺、传统工艺和文创产品生产,持续培育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深化国有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创新旅游宣传推介、营销策划,建立健全与知名旅行博主、旅游平台公司合作机制。常态化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推进重点旅行社信用评价全覆盖。

(15)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把依托行政权力、政府信用、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严禁随意调整预算项目资金用途,压缩一般性和三公经费支出,切实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推进数字财政建设,提升财政管理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绩效评价制度。加强公共服务绩效管理,强化事前功能评估。稳妥承接消费税征收环节下划地方改革。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激励约束机制,加强重点领域、薄弱环节金融服务。建立“政银企保”合作和风险共担机制,依托融信服平台高效对接资金供需。深化农信社改革。

(16)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完善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健全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开发、共建共享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制,以全周期、全链条管理促进投资效益提升。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加快光纤宽带网络、5G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交通、物流、能源等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持续推进楚雄机场项目建设。推进全域综合交通与能源融合建设试点,促进交通用能低碳化、清洁化转型。健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机制。推行楚雄市“农村客运+乡村物流”模式,打通乡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进城“最先一公里”。

(17)加强经营主体培育。完善支持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制度机制,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培育独角兽、隐形冠军、专精特新、瞪羚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行动,激发市场活力。完善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经营主体制度,建立常态化企业联络对接帮扶机制,建立重点企业服务和运行监测平台,有效解决经营主体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健全创业服务机制,向创业者提供政策、融资、技术、市场、管理等服务。建立经营主体信用修复机制,支持经营主体重塑信用、良性发展。健全经营主体激励机制,对贡献突出的给予表扬奖励。建立经营主体培育情况跟踪、调查、评估、反馈机制。

(18)提升营商环境。落实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清理和废除妨碍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完善诚信履约机制,建立政务失信记录和惩戒制度,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和拖欠企业账款清偿长效机制。优化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健全破除营商环境“中梗阻”长效机制,开展审批效率提升行动。优化营商环境投诉平台功能,建立窗口服务评价与窗口单位业绩考核挂钩制度,完善“局长坐诊接诉”工作机制。建立重点服务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完善政策精准推送机制。落实“企业安静期”制度,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健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开展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

四、持续深化教育科技人才改革,加快推动创新型楚雄建设

深入实施科教兴州、人才强州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形成支持创新的强大合力。

(19)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和负面清单制度,加强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坚持立德树人,加强思政教育,健全“五育并举”育人体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盘活校舍资源。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和学校管理。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改革和集团化办学,健全“双减”长效工作机制。开展县市普通高中托管或合作办学机制改革,实施名校长培养、教师全员培训、教育科研能力提升“三项工程”,推进普通高中提质增效。支持楚雄师院、楚雄医专等打造国家级“双优”“双高”院校。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落实“编外校长”和“县管校聘”制度。健全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发展远程教育,推进教育数字化。健全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制,加强校园安全能力建设。

(20)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健全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分红等激励机制,允许科技人员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完善重大科技任务形成和组织管理机制,建立“企业出卷+校院所答卷+市场评价”机制,推动形成院士专家与企业紧密对接机制,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创新主体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健全科研平台建设支持机制,培育发展硅产业、钛产业、彝医药技术创新中心、特种钛合金先进制造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云南现代种业研究院。健全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推广应用“创指贷”。鼓励科技型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鼓励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发展新型研发机构。

(21)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实施人才强州“五项工程”和“智汇楚雄”行动,打造人才“引育用留服”全链条体系。健全柔性引才引智和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探索“人才飞地”模式,持续推进“双招双引”“千名硕博进楚雄”“楚籍人才暖心回流”行动,建立楚雄籍在外人才信息资源库。健全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实施兴楚名匠、兴楚名师、兴楚名医、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和优秀青年人才储备计划。建立以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健全人才激励考核机制。强化人才服务保障,落实人才工作政策“1+3+N”制度体系,完善“兴楚惠才卡”服务功能。

五、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22)完善新型城镇化体系。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实施“强州府”行动和“七大聚人”行动,促进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良性互动,争取城乡融合发展全省试点。完善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机制,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改革。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老旧管线改造,开展城中村改造“三变”改革试点。健全与人口规模相适应的社区管理机制,推动大社区服务范围调整优化,提高服务质量。健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机制,提升集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城乡功能衔接互补、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探索赋予特大镇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经济社会管理权改革。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依法保障农业转移人口“三权”利益,探索进城落户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的办法。

(23)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在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和农民自愿的前提下,探索开展农田集中连片整理,提升耕地利用率和宜机化水平。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机制,实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探索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合理确定机制。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代耕代种、托管托养等服务。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清晰、分配合理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

(24)完善强农惠农富农和联农带农长效机制。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构建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乡村振兴多元化投入机制。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落实种粮、耕地、农机购置等农业补贴措施,加强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农业农村保险服务体系。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健全常态化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强化“风险排查、对象识别、动态帮扶、风险消除”闭环管理,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措施,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健全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的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好武定西北片区脱贫攻坚成果。健全使用乡村振兴、沪滇协作资金和流转土地发展产业联农带农机制,引导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采取土地流转、订单收购、务工就业、资产入股、收益分红、托管托养等方式与农户捆绑形成紧密型利益共同体,持续增加农民经营性、工资性收入。建立健全返乡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引导经济、技术能人返乡创业。

(25)优化土地要素配置。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和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机制,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质量不降。健全保障耕地用于种植基本农作物管理体系,推进撂荒地、违规占用耕地整改复耕。落实社会资本通过流转取得土地经营权审批制度。在确保耕地数量和质量基础上,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推进元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完善重点项目用地统筹保障机制,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盘活存量用地和低效用地。优化工商业土地利用,推动土地混合开发利用、用途合理转换。

六、深化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坚持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主动融入国家和省发展战略,提高全州对外开放水平,更好服务全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

(26)深化对外开放发展。完善对外开放机制,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依托南博会等平台,与国外地区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主动衔接匹配南亚东南亚国家需求,开拓优势特色产业海外市场。加强与尼加拉瓜的合作,促进双边合作走深走实。提高铁路、公路、航运互联互通水平,持续推进楚景高速、楚雄至临沧铁路、中老铁路楚雄联络线南向开放通道建设。加强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及物流服务中心、集散中心、服务站点建设,完善物流体系。增进与浙江金华、安徽安庆、河南焦作、福建莆田等友好城市和川滇黔十四州市交流。

(27)提升贸易合作质量和水平。培育外向型优势产业,促进商品结构、贸易方式升级,扩大野生食用菌、果蔬、花卉等高原特色农产品出口规模,支持鼓励隆基、宇泽、晶科等新材料企业拓展国外市场,推动出口产品多元化。发展加工贸易,引进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依托知名电商平台,促进“商仓流园”一体发展。积极推动RCEP海外仓布局,发展跨境电商,拓展境外销售渠道。

(28)深化东西部协作。扩大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合作,探索“东部企业+楚雄资源”“东部研发+楚雄制造”“东部总部+楚雄基地”“东部市场+楚雄产品”产业协作模式,促进高水平开放协同。依托东部地区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优势,深化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新兴产业等领域合作,强化教育、文化、医疗、人才等领域合作,加强民间交流。深化与上海嘉定区合作,提升产业帮扶、消费帮扶、劳务协作质量和水平。

(29)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健全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机制,完善项目落地、产业配套、创新平台建设等支持措施。加强城市、园区承载能力建设,提升产业承接能力。健全鼓励社会化力量招商机制,探索“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产业招商服务公司”互为补充的招商模式,聚焦产业链前端、创新链高端,瞄准重点地区、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开展招商。健全协同招商机制,优化客商落地条件匹配机制,实现入楚客商资源最大利用、最优配置。建立健全产业转移利益共享机制和融合发展激励机制。

七、增强民族地区治理能力,巩固拓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成果

坚决贯彻落实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坚定不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楚雄各项工作的主线,推进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现代化。

(30)落实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修订完善实施监督法办法,建立完善监督评价机制,落实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监督制度,强化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监督。落实和完善“两个密切联系”的制度机制,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推进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完善州、县市人大议事规则和落实论证、评估、评议、听证、专题询问、质询等制度的具体措施。

(31)健全协商民主制度。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完善深度协商互动、充分意见表达、广泛凝聚共识的机制。常态化开展“院坝协商”“主席联系日”工作。落实民主评议监督,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实施专项监督,推动民主监督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健全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中的落实机制,完善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机制。

(32)深化法治楚雄建设。强化立法规划计划协调机制,加强营商环境、科技创新、生态文明等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完善备案审查制度,统筹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立改废释。坚持依法行政,严把重大行政决策关口,健全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机制和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加强行政裁量权基准的动态管理和备案审查,推动行政执法标准跨区域跨部门衔接,完善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双向衔接机制。推动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审判权和执行权分离改革,强化当事人、检察机关和社会公众对执法活动的全程监督。完善执法司法救济保护制度。深化和规范司法公开,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有序推进全州公安机关机构编制管理改革,加强警务辅助人员规范管理。完善法律服务体系,持续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健全完善法治副村长工作机制,做好“全国守法普法示范市(县区)”和“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利剑护蕾”专项行动,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健全专门矫治教育工作制度。深入推进永仁县人口小县机构改革试点工作。优化事业单位结构布局,强化公益性。

(33)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践行“四下基层”,推进“五级书记”为民办事解难题,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深入实施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十百千万”工程,完善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联动协作四项机制。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推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挂联包案规范化常态化。提升市域社会治理能力,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健全人民调解机制。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落地见效,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社工+志愿”联动融合发展。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深化“四个一”改革,完善乡镇职责和权力、资源相匹配制度。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健全禁毒防艾、扫黄打非、打击拐卖人口、命案防控常态化机制,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保持对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拓宽各类组织和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34)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实施“枝繁干壮”“幸福花开”“石榴红”工程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四项计划”,规范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不断巩固拓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成果。健全党委(党组)落实统战工作责任制,健全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工作机制,完善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引领机制。落实港澳台统战、海外统战和侨务工作机制。把统战工作一体纳入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体系,加强基层统战、网络统战工作。

八、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坚持文化引领创新赋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壮大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推动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35)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意识形态风险提前预防、发现、处置机制,提高应对和处置意识形态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提高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效。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深入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持续强化州委“一十百千”宣讲体系,巩固提升“理响楚雄·党的创新理论进万家”品牌。落实立德树人工程、云岭思政“个十百千万”工程,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行动”活动和“十百千万”工程,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体。优化先进典型人物宣传学习机制,建立健全正能量网络精品推送机制。强化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协同治理。

(36)完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机制。实施“文化兴楚”行动,持续擦亮四张世界级名片和“楚雄彝绣”“楚雄时装周”“诗意楚雄”等文化品牌。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加快公共数字文化、公共文化云项目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完善夜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深化全州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实施文艺精品工程。深化文化领域行政审批备案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深化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建立优秀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发展体系和文物资源资产动态管理机制,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机制。加快推进元谋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推进长江、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楚雄段)建设。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高原特色体育产业。

(37)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州、县市联动、一体化建设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做优做强全省首家媒体融合重点实验室实践基地。精心策划制作独具楚雄特色的高质量融媒体产品,培优做强“遇见楚雄”外宣品牌。加快构建与楚雄开放格局相匹配的传播体系,建强用好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楚雄分中心,深化与中央、省级主流媒体交流合作,不断提升与楚雄发展定位相适应的传播能力。

(38)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深化网络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扎实开展“清朗·云岭净网”网络生态治理系列专项行动,构建清朗健康的网络空间。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建立健全网上重大舆情引导处置机制。健全完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社会协同共治机制,防止未成年人网络沉迷。

九、深化民生保障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39)落实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持续深化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落实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依法加强对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的监督检查,保障低收入劳动者合法权益。扩大事业单位在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职称评审、绩效分配等方面自主权,健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机制。积极探索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薪酬制度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措施。

(40)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的“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零工市场、“幸福里”社区。推广“直补快办”模式,更好助力稳岗扩岗。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健全防止返贫就业保障机制。坚持创业带动就业,聚焦“5+6”重点产业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打造创业幸福地。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和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

(4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合理调整机制。扩大年金制度覆盖范围,推行个人养老金制度,积极引导城乡居民提高参保档次和质量,推进“一户一职保”。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全民参保长效机制,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待遇与经济发展联动机制,落实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深化社会救助“物质+服务”改革,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关爱服务体系。落实长租房政策,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支持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42)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强化医防协同和医防融合,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建立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动态收费制度,完善薪酬制度,建立编制动态调整机制。促进“三医”联动协同发展,持续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强城市医疗集团党委领导下的总院长负责制,持续完善薄弱医院“编外院长”机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稳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全州医疗机构检验检查结果共享互认。引导规范民营医院发展。推动中彝医药振兴发展,实现县级公立中医医院全覆盖。常态化开展医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深入推进医疗保障政务服务事项“全州通办”。

(43)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全面落实生育补贴、生育休假等生育支持政策,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儿童医疗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推进残疾儿童分类和集中养育工作。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精准帮扶机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完善养老服务设施,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健全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机制,提升老年助餐服务覆盖率,推进互助性养老服务,促进医养结合,发展银发经济。完善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工作机制,改善对孤寡、残障失能、留守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服务。探索建立护理保险制度。

十、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美丽楚雄建设

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44)落实生态文明制度机制。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开展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健全源头严防、过程严控、后果严惩、责任追究的全过程监管体系。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优化生态环境损害简易评估认定程序。建立健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保护离任审计、监督、考评等工作机制。

(45)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完善生态环境治理机制,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七个标志性战役。落实空气环境质量监控预警和分析研判机制,实施大气环境质量提升行动,推进重点区域大气环境综合整治。落实河湖长制,一体推进污水、农业面源污染、垃圾治理,改善水生态,扎实推进绿美河湖建设。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加强金沙江和红河上游干热河谷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与修复,推动矿山生态修复。

(46)大力推进绿美楚雄建设。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乡村生态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域推广牟定县牌坊村“五个三”工作机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深入实施城乡绿化美化,推动绿美交通建设,广泛开展绿色生活建设行动。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推动县城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建设新时代美丽城市。

(47)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机制。完善区域生态安全风险防控和保护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进一步完善以“三山两水”为重点的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快哀牢山国家公园创建。健全跨地州生物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健全有害入侵物种评估、监测、预警、防治体系。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开展极小种群物种拯救,加强以绿孔雀、黑冠长臂猿为代表的珍稀濒危物种监测与保护。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加强生物廊道建设。

(48)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完善生态产品总值统计制度。探索碳汇产品开发和交易实现机制,加强碳汇方法学研究和人才储备,打通生态价值实现渠道。探索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拓宽生态保护补偿资金渠道,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探索启动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等市场化交易。

(49)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推进传统制造业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坚决防止“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完善磷石膏、冶炼渣、煤矸石等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体系。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健全资源综合开发、节约集约利用激励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大力推动能源、产业、运输、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推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推广新能源汽车。普遍实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十一、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快推进平安楚雄建设

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固底板、防风险、除隐患、强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50)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建立健全国家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协同处置等各环节工作机制,全领域、全地域、全时空常态化扫描排查风险隐患。健全国家安全审查和监管机制,加强国家安全执法。强化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51)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深化应急管理改革,推进基层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体系,实施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提升工程。落实防汛“1262”预警叫应机制、重大灾害“123”快速响应机制,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深入开展治本攻坚行动,完善安全生产风险排查整治和责任倒查机制,强化安全生产、灾害防治、道路交通和生物安全。有效整合资源,加强储备能力建设。健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加强公共视频安全监管。

(52)防范和化解各类重大风险。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完善防范化解国有企业债务风险机制,持续实施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双重管控,健全联动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工作机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健全完善房地产市场管理、监测、预警机制,做好“保交楼”工作。聚焦“四最”问题,积极应对网络安全风险挑战。

十二、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坚定不移推动各项改革落地见效

坚决维护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53)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形成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四重”用人导向和“四用四不用”选任要求,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建设,优化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推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健全改革容错落实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加大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力度。实施领导班子成员履职能力提升计划,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建强公务员队伍。推进党的组织体系改革,巩固传统重点领域党组织建设,加强新兴领域党组织覆盖,分类推进各领域党建创新提质,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效途径,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有形有效覆盖。健全干部教育基本培训机制,抓好党员经常性教育,严肃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建立党员应急动员机制。

(54)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健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查同治机制,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腐败,严肃查处政商勾连破坏政治生态和营商环境问题。完善对重点行贿人联合惩戒机制,丰富反腐败工具箱。加强诬告行为治理。健全巡察工作机制,推进向州属企业全面派驻纪检监察组。健全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配套制度。深化基层监督机制改革,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准确规范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55)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践行“三法三化”,推动“四向发力”,大力弘扬“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真抓实干”的作风。完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大比拼制度。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防止和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持续精文简会,统筹规范督检考,精简创建示范达标活动,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改进调查研究方式,提高调查研究质量。

(56)完善改革推进落实机制。坚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州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负责全州改革工作的总体谋划、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把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巡察内容。鼓励基层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加大改革宣传力度,营造楚雄州新时代解放思想、创新求变的浓厚氛围。

全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坚定信心、满怀豪情,守正创新、奋力拼搏,谱写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的楚雄篇章。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