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楚雄州职业教育现场推进会在大姚县召开,大姚县产教融合领航职业教育发展经验获得州委、州政府充分肯定。针对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脱节、校企合作深度不足、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大姚县通过专业动态调整、深化校企协同、强化教育培养等举措,有效破解职教供需脱节难题。2024年,学生技能大赛获奖率达85%,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91.3%。
锚定“两大集群”,打造产教融合新范式。打造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大姚县职教中心依托本地产业优势,与祥华工业联合投资4000万元组建大姚县装备制造产业学院,创新构建“一厂一线两室两基地三中心”实训体系,将企业生产项目引入课堂,开发精准对接产业需求的课程体系。如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中,学生依据企业提供的产品图纸进行工艺分析、数控编程和实训操作,实现“入学即入职、学习即工作”。截至目前,学院已为企业输送5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其“专业链嵌入产业链”模式在全省推广。打造职教高考专业集群。抓住职教高考改革机遇,系统规划专业集群建设,开设8个职教高考专业、12个教学班,形成“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特色培养模式,为学生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通过数据驱动和技术赋能实现精准教学。今年职教高考中,大姚县本科上线53人,本科上线率达36.55%,位居全州第1、全省第11,总上线率100%,先后为400余名职教学子圆了大学梦,构建起中职升学的“立交桥”,为学生多样化发展开辟新路径。
搭建“三个平台”,创新协同育人新模式。搭建产教融合平台。与祥华工业、安易行汽修等企业共建公共实训基地,推行“工学交替、双重育人”模式,实行“双导师制”。如在汽车维修专业实践中,学生学习理论后到企业实训,实现371名毕业生通过实训入职合作企业,60%以上成为企业技术骨干,实现了人才培育链与产业发展链的无缝对接。搭建职普融通平台。整合县域教育资源,通过互派教师、开设体验课程等,打破教育类型壁垒,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在师资、课程、学分等方面融通。如普通高中学生可选修职业技能课程,职校学生能参与普高文化课程学习,提升了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搭建就业创业平台。依托县域电商产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资源,先后与上海海韬机械、吉利汽车等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建设云共享平台,集成课程资源库、虚拟仿真实训、科技成果转化等功能模块,扶持86名毕业生成功创业,带动300余人就业,形成“就业有保障、创业有支持”的良好局面。
强化“四项保障”,夯实教育发展硬支撑。财政保障。2024年,大姚县教育经费投入达4.69亿元,争取专项债券1.23亿元,建成大姚汽车检测与维修中心,全面改善职业教育硬件设施。设立职教高考专项奖励基金,对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师生进行奖励,累计兑现奖励14.2万元。项目保障。投入2800万元实施14个职业教育项目,建成5个现代化实训基地,5项办学条件率先在全州中等职业学校达标,学校办学硬件水平实现质的飞跃。师资保障。通过多种渠道充实师资队伍,先后招聘教师15人、特聘校企合作教师8人、高校交流教师4人。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邀请职业院校专家到校指导6场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打造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招生保障。将中职招生纳入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全面压实“双线四级五长”送学制,发挥职教教师、乡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的力量,开展精准招生宣传。近3年来,中职招生人数年均增长15%,初中毕业学生“应读尽读”目标基本实现,职业教育规模稳步扩大,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