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优势,把特色中药材种植作为强村富民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以“林+药”为主的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让林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丰收”,绘就了“一方水土富一方人”的乡村产业振兴新图景。
这些天,随着万物进入快速生长期,滇重楼也到了最佳种植期。在武定县猫街镇永泉村委会的云南宝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重楼种植基地内,狮山镇新村村委会大村村民张晓芳正和工友们抢抓农时种植重楼苗,挖塘、放苗、回填、覆土……她已经在这里务工10多年了。
“我是长期在这里务工,平时可以调休,比如说我家里没事的时候,就在这务工,如果家里有事就回去处理。待遇也可以,每月2800元左右。”张晓芳说。
在云南宝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带动下,已经有200多户种植户参与重楼种植,栽苗期每天用工50多人,6至7月除草期有70多人。这些务工的农户不仅增加了收入,也学到了许多中药材种植技能,为他们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8年,云南宝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永泉村委会一片青山密林中起步发展中药材种植,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公司成功培育出了“宝田1号”“宝田2号”两个滇重楼优质系列品种,已形成滇重楼种植、产品开发、加工、线上线下销售全产业链闭环,申报发明专利4项,获得实用新型技术28项。为确保中药材的品质和安全,公司还加入了国家中药材追溯流通体系,并通过了有机种植认证。
截至目前,公司的林下滇重楼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900多亩。研制出的随息堂牙粉、牙膏、喷剂、益足膏等产品备受市场青睐,产值提升了10倍以上。
云南宝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田孟超介绍:“我们公司开发的重楼牙膏销往云南、福建、广东和重庆等地,3年销售了100多万支,客户反馈非常好。”
武定县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气候优势,采取“政府引领、公司带动、基地示范、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依托云南白药集团武定药业有限公司、云南宝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楚雄珍逸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云南省农科院省级药用植物滇中种质资源圃等中药材良种选育繁育基地,推进滇重楼、滇黄精、黄草乌、白及、丹参等中药材良种选育繁育基地建设和林下种植。同时,建立产销合作,积极促成与中林国控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签订产业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不断完善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林农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林农积极参与林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建立良种选育繁育基地10个,林下人工种植中药材累计13.8万亩、产量2432吨,产值超过1.1亿元。
小小中药材,成为林农增收致富的“金疙瘩”,不仅增加了收入,还促进了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