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楚雄州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攻坚工程城镇品质提升行动计划》(楚政办通〔2020〕12号,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为了帮助各县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更好地理解掌握并落实好《行动计划》,进一步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有序推进城镇品质和功能提升,现将文件出台背景、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等内容解读如下:
一、行动计划出台的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2015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召开城市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尊重五统筹”重要思想,为新时期城市工作基本遵循;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是加强城市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省州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贯彻落实,先后召开了全省城市工作暨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推进会议,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召开了全州城市工作暨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推进会议、全州“六城同创”动员会议、推进会议等,出台了中共楚雄州委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制定了《楚雄州打赢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攻坚战规划》,实施了楚雄州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专项行动。为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州委“1133战略”实施,打赢全州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攻坚战,破解城乡发展难题,补齐城乡发展短板,提升城乡发展品质,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州人民政府制定了此行动计划。
二、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住房城乡建设作出的重要批示精神,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围绕“1133”战略,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领域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推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全州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攻坚工程、推进城镇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尊重规律、统筹发展。二是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布局。三是坚持完善功能、补齐短板。四是坚持彰显特色、提升品质。五是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理。
(三)主要目标。一是构建集群式发展格局。着力构建“双核引领、聚群崛起、多点支撑、廊带联动、一体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空间布局。二是推进城镇精明式增长。到2020年底,力争全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8%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34.5%左右,城镇建成区面积达180平方公里。三是促进城镇内涵式提升。到2020年底,全州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8%、绿地率达3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8平方米;城市供水普及率、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燃气普及率分别达98%、95%、100%和80%。四是实现城镇精细化管理。到2020年底,统一高效、权责明晰、运转顺畅的城市管理机制基本健全。
三、行动计划的重点任务
(一)统筹抓规划,提升城镇品质。一是统筹州域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划定三条控制线,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构建和完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二是加快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建立“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体系,形成州、县市、乡村“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框架。修改完善《楚雄州城镇体系规划》《楚中城镇群规划》,推动县城总体规划修编,编制城镇发展专项规划。三是编制县市域乡村布点规划。完善镇、乡和村庄规划体系,优化村庄空间布局,推动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
(二)统筹抓建设,提升城镇品质。一是补短板,提升基础承载。优化城镇道路交通体系,推动停车设施建设,到2020年底,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16平方米以上,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提高到6.9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达12.9%。完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推动城镇供水、供气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向城中村、棚户区、老旧小区、城镇近郊区延伸覆盖,因地制宜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全面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持续开展龙川江水环境流域综合治理工作,2020年,改造或者新建污水管网45公里,确保西观桥断面水体达到Ⅳ类水质。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快编制州、县环卫设施专项规划,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加快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建筑垃圾有序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做好2019年中央财政支持的96个老旧小区和2020年19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推进工作。实施农房抗震安居工程,全面启动地震高烈度地区农房抗震改造工作,推广装配式钢结构农房试点及建设,打造5个州级农房建设试点。二是强弱项,提升服务承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城市、镇、社区、街区、小区”五级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完善教育、医疗、健康、就业、文化、体育、养老、托幼、残疾人服务和社区管理等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形成15分钟步行便民社区服务圈。加强城市更新工作,制定城市更新贯彻意见,推进老旧城区更新改造,大力推进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稳步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2500户。提升物业小区管理水平,出台《楚雄彝族自治州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办法》,持续开展平安小区创建,建立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管理评价制度,引导将物业管理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和党建引领“一部手机治理通”。推进城市安全发展,贯彻落实国家、省、州《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完善城市安全安全监管责任制。三是优环境,提升人居承载。推动最美丽州市之一建设提品质,加快美丽县城建设,持续打造“5+15”特色小镇,以“三线”打造为示范推动美丽公路、美丽景区、美丽乡村建设,力争1个县市获得云南省美丽县城命名,建设50个美丽乡村(行政村)示范村。深化“六城同创”提品质,抓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环境整治、交通畅通、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全民素质提升“八大工程”,着力实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先进平安县市、森林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六城同创”活动。塑造特色风貌提品质,推进实施总体城市设计工作,凸显城市风情和城市记忆;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打造具有代表性的精品建筑和特色街区。实施“厕所革命”提品质,以城乡公厕补建、提档升级为重点,全面实施“厕所革命”计划,全面消除城市(县城)建成区、A级以上旅游景区和乡镇镇区对外开放旱厕和收费公厕,所有城镇公厕达到“四净三无两通一明”要求。推进环境治理提品质,推进城镇净化、美化、亮化,实施“十绿建设”工程建设,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和城镇排水防涝工程。
(三)统筹抓管理,提升城镇品质。一是提高城镇管理精细化水平。结合党建引领“一部手机治理通”工作,全面推广实施“街长制”,提高城镇精细化管理水平。二是提高城镇管理法治化水平。加强城市执法管理,规范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查处程序和责任主体,全面推进“两违”治理。三是提高城镇管理智慧化水平。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通用平台建设,并与省级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四是提高城镇管理人性化水平。深入开展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三年行动,全面推广“721”工作法,落实“三项制度”。五是提高城镇治理科学化水平。建立“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提高城镇道路清扫保洁市场化、机械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
四、行动计划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问题、目标、效果导向,州县人民政府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加强对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攻坚工程、城镇品质提升行动计划的组织领导,形成部门联动、上下协调的工作格局。
(二)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积极策划、上报和争取项目资金投入。按照“投、融、建、管、营”一体化运作方式,积极申报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增强可持续融资能力。
(三)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化城市用水、用气报装流程,全面推进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多审合一”改革和消防验收工作,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四)强化督促指导。建立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实行清单管理,建立定期调度、定期通报和评价机制,加大督查考核,推动工作落实。
(五)营造浓厚氛围。加大宣传力度,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发挥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比学赶超、互动发展的良好氛围。
原文: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楚雄州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攻坚工程城镇品质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