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02_H/2017-09131198 公开目录:发展规划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词:发展 发布日期:2008-11-11 15:26:00 文  号:
标 题:
楚雄彝族自治州服务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成文日期:2018-11-26 09:40:02

楚雄彝族自治州服务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服务业(第三产业)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服务业发展过程,是三次产业不断融合、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城镇功能不断提升的过程。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加快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直接体现;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性战略目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关键所在。根据《中共楚雄州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及《楚雄彝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服务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五”计划以来,我州服务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现已形成以商贸流通、餐饮、旅游、文化、房地产、运输、邮电通讯等为主的服务业体系。

(一)发展特点

1.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2005 年,全州服务业实现增加值 64.02 亿元,比“九五”末期的 2000 年增加 32.24 亿元,增长 55.9% ,年均增长 9.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55.3 亿元,比 2000 年增加 27.91 亿元,增长 77.7% ,年均增长 12.2% ;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由 2000 年的 31 38.9 30.1 调整为 2005 年的 26.3:40.6:33.1 ;产业类型由“二、一、三”型发展为“二、三、一”型结构; 2005 年第三产业从业人数达 27.2 万人,占全部从业人数的 23.8% ,成为我州吸纳城镇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

2. 服务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传统服务业得到巩固提高,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在经济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带动下,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住宿业、休闲娱乐业、废旧物资回收服务业快速增长, 2005 年全州批发零售贸易额达 55.3 亿元,比 2000 年增加 27.9 亿元,增长 2.02 倍,年均增长速度达到 18.2% ;星级以上住宿业和限额以上餐饮业实现零售额达 1.14 亿元。随着我州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进出口贸易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以农副产品为主的进出口贸易格局正在得到改变,工业品进出口贸易额有了较快增长,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由“九五”末期的 3 户增加至 18 户, 2005 年全州外贸进出口总额达 3310 万美元,比 2000 年增长 6.2 倍,年均递增 44%

——特色旅游业建设取得成效,在全州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初步确立。我州特色旅游业起步于“八五”期间,“九五”时期奠定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十五”期间有了新的发展,旅游业完成了从“接待事业型”向“经济产业型”的转变。以武定狮子山、十月彝族太阳历文化园、元谋土林、楚雄紫溪山、永仁方山、禄丰黑井古镇、大姚石羊古镇等旅游区(点)为代表的旅游景点正吸引州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旅游市场开拓初见成效。通过借助每年的“昆交会”、“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中国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火把节”“旅游文化产业项目推介会”和“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等旅游节庆活动,不断创造新的亮点、热点和卖点,楚雄特色旅游在省内外的知名度逐步提高。“十五”期末,全州特色旅游业直接、间接从业人员近 13000 人, 2005 年实现旅游业增加值 4.2 亿元,比 2000 年的 2.4 亿元增长 74.5% 。海外和国内游客分别比“九五”期末增长了 6.2 倍和 43% 。旅游业的发展,有力促进了全州产业结构调整、对外开放和群众增收。

——房地产业已成为我州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2005 年,全州规模以上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 6.2 亿元,在 2000 年的基础上净增 5.17 亿元,年均增长 44% 。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邮电通讯及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协调发展。邮政电信业在改革中加快发展,有力保障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005 年末,全州拥有固定电话 28.5 万部,比 2000 年增长 1.21 倍;全州 103 个乡镇已全部开通了程控电话, 1093 个村(居)委会中已有 993 个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通讯迅猛发展,覆盖面不断扩大,用户数量达 39.7 万户,比 2000 年增长 4.75 倍;国际互联网用户从 1 万户增加到 9.3 万户,有线电视用户从 16 万户发展到 23.5 万户,分别比 2000 年增长 8.3 倍和 46.87%

——交通运输业加快发展。随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全州人流、物流规模扩大,流动加快,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 2005 年全州完成旅客周转量 87246 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 1332 万吨公里; 2005 年州内通车里程达 14131 公里,比 2000 年增长 0.4% 。全州 103 个乡和 91% 的乡镇通达客运班车,群众乘车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铁路运输业稳步增长。 2005 年,全州铁路发送货物 495.2 万吨,比 2001 年增加 158.7 万吨,增长 47.2% ;发送旅客 294.9 万人,比 2001 年增加 158.4 万人,增长 1.16 倍。

——财政收支、银行贷款和保费收入快速增长,财政金融保险服务业保障作用不断增强。 2005 年全州完成财政总收入 33.17 亿元,比 2000 年的 17.55 亿元增长 89% ,年均递增 13.6% ;财政支出 37.26 亿元 , 2000 年的 19.14 亿元增长 1.95 倍。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由 2000 年末的 100.4 亿元增加到 2005 年末的 185 亿元,增长 84.3% ,年均递增 13%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由 2000 年末的 88.1 亿元增加到 2005 年末的 115.8 亿元,增长 31.4% ,年均递增 5.6% 。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由 2000 年的 7794 万元增加到 2005 年的 11016 万元,增长 141.3% ,年均递增 7.2% ,赔款支出由 2000 年的 4086 万元增加到 2005 年的 5557 万元,增长 36% ,年均递增 6.3% 。财政、金融和保险业为我州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作用。

——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法律服务、公证服务、科技服务已渗透到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各类市场中介机构从 2000 年的 25 户发展到 2005 91 户;全州 103 个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所;州县两级建成了科技服务网;广告业、旅行社、保安服务等得到了较大发展,基本形成了涵盖法律、咨询、广告、知识产权、职业中介、旅行社等为主的商务服务体系。

3. 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商业服务网点覆盖面扩大

2005 年末,全州已有各类综合及专业市场 123 个,农村集贸市场 116 个。通过实施通县油路工程,州县公路路面质量明显改善,安—楚高速公路、南—永二级公路的南华至大姚赵家店段顺利建成通车。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资金流通渠道进一步拓宽,周转速度进一步加快,时效性进一步提高。建成了连接国家、企业和个人基础数据库征信管理系统,推进了诚信建设。建成了连接国家和省级骨干网以及连通全州 103 个乡镇的光缆通信网、移动通信网、多媒体数据通信网和有线电视网。全州已有 7 个国家 A 级以上旅游区、 3 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33 家星级饭店、 11 家国内旅行社、 26 家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 1 个旅游培训中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 发展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 2005 , 全州城镇化水平仅为 26% ,第三产业增加值为 64.02 亿元,占 GDP 的比重为 33.1% ,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在全州 GDP 构成中,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尤其是三产比重过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差距较大。第三产业仍然以传统服务业为主,附加值低,层次和科技含量不高,普遍存在规模小、布局分散、竞争乏力等问题,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比重小,发展严重滞后。从总体上看,我州服务业中的重点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 2005 , 全州特色旅游业仅实现增加值 4.2 亿元,占全州服务业比重 6.56% ,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能力弱;在产业结构中,为市场服务、体现城镇化功能和具有外向辐射功能的现代服务业,如证券、电子商务、研究开发、现代物流、中介咨询、网络服务等比重低,发展缓慢。

2. 总体规划和建设滞后。由于规划滞后,我州多年来服务业处于自然发展状态,造成服务业总体布局不合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现象严重,难于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服务功能不能充分发挥等。此外,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已成为我州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制约瓶颈。作为重要的服务业设施的酒店虽然客房率较高,但缺乏档次较高的四星及五星级宾馆,同时,缺乏为会展经济服务的配套设施和专业人才;旅游景点建设较为缓慢,供人们休闲娱乐和旅游观光的高端市场存在空白,难以适应现代旅游和商务活动的市场发展需要。

3. 管理体制不健全。服务业涉及国民经济的 15 个门类、 58 个大类、 180 个中类、 329 个小类,包括内容多,涉及面广,但我州至今还缺乏相应的管理协调机构,不利于全州服务业的统一规划和协调发展。

4. 增长方式粗放,经济效益亟待提高。文化、旅游、信息、智力等优势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传统行业发展空间日趋狭小,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发展水平不高,服务业总体竞争力不强。具体表现为行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较低,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不强,具有较大规模和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较少,利用外来投资数量仍然偏少,且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领域,相当多的领域还是空白,服务水平和层次较低。

(三)发展的战略机遇和面临的挑战

“十一五”期间,我州服务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挑战。

1. 落实科学发展观带来的发展机遇。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坚持“五个统筹”,实现协调发展。实现充分就业、提高生活质量离不开服务业,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服务业,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引领“和谐创业”离不开服务业。我州要实现“五个统筹”,就必须在一产调优、二产调强的基础上,着力加快三产的发展。

2.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服务业加快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十一五”期间,我州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将进一步加快,以完善城市功能为目标的服务型经济将得到全面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州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全面推进、城镇居民小区改造步伐加快以及重点产业及工业园区的集聚发展,以楚雄为重点的现代化商业中心区的逐步建成、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将为发展信息咨询、金融保险、商业餐饮、房地产开发、邮政电信、电子商务、社区服务、文化体育等服务业创造出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 铁路和公路网络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十一五”期间,我州路网建设将迎来新的高峰,境内将建成南华至永仁二级公路、武定至永仁一级公路。同时,昆明至广通铁路复线、大理至丽江铁路、大理至瑞丽铁路都将相继开工建设,加上已建成通车的安楚高速公路,将大大提高我州的运力保证,将有力地推动我州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4. 区位优势带来发展机遇。我州东邻昆明,西邻大理、丽江等滇西八地市,南毗思茅,北接四川攀枝花,随着路网条件的改善,楚雄作为迤西咽喉的战略地位将会进一步凸现。同时,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 GMS )经济合作,以及现代新昆明的建设,我省对外开放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区域内贸易壁垒将逐步消除,更多投资将进入云南,在给云南带来重要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我州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5.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十一五”时期,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理念更新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教育、旅游、房地产、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医疗保健等服务性消费比重将会有较大提高,成为消费的新热点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特别是随着我州交通道路条件的大幅度改善,为旅游观光业和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6. 深化改革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十一五”期间,我州经济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深化,许多与服务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难点将取得重大突破,国企改革步伐加快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将为服务业的发展奠定微观基础;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逐步落实到位,为我州服务业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打破垄断,放宽市场准入,将为服务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事业单位改革、后勤服务社会化及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将直接为服务业发展培育更多新的增长点。

我州在面临着国内外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随着经济发展,省内许多州市都把服务业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都在抢占服务业发展先机,竞争日趋激烈。加之我州发展服务业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要实现加快发展目标,需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抢抓机遇,加大力度,统一规划,重点推进,实现全州服务业的突破性发展。

二、指导思想、思路及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全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扩大就业为目标,打造滇中物流中心、特色旅游大州、彝族文化名州为重点,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依靠科技进步,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快速发展,为构建活力楚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思路

以改革开放为动力,项目为支撑,市场为导向,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整合优势资源,优化服务结构,着力发展商贸流通、旅游、文化、现代物流、信息技术、金融保险、房地产、居民生活、中介服务等九大产业,合理布局,健全服务体系,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到 2010 年基本形成以现代服务业和商贸流通业为主体,新兴服务业、居民生活服务业互相补充,功能完善的服务业体系。

(三)指导原则

1. 整合资源、营造优势

充分利用自身特色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存量资源,深入挖掘增量资源,进一步延伸放大特色资源的比较优势,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变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竞争优势。一方面,通过资源整合,迅速提升服务业的产业集中度与集聚度,发挥集群效应,提高产业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通过采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方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产业的竞争优势。

2. 产业联动、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服务业对一、二产业的融通、智力支持等功能,坚持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结合建设新型工业重镇战略目标,以满足加工业、制造业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借助现代服务业来提升加工业和制造业的附加值;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各种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的职能作用,发展农村流通业,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形成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互为支撑,良性互动的格局。

3. 突出重点、分类推进

结合州内各地的区位条件、自然人文景观、商品经济发展基础、经营人才素质等要素,综合行业区域比较优势,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分层次、有选择地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重点选择发展市场潜力大、产业关联带动效应强、有一定产业基础、较易快速成长的行业实施重点突破。

(四)发展目标

今后五年是经济结构调整重要时期,也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时期,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和今后服务业发展趋势,“十一五”期间我州服务业发展目标是:

——总量保持较快增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到 2010 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 112.8 亿元,年均增长 12% ,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36.4% ;从业人数达到 30 万人,年均增长 2.1% ,占全部从业人数的 19.4% ;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94.4 亿元,年均增长 12% ;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 8236 亿美元,年均增长 20%

——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适应现代生活方式需求的新兴服务业比重明显增加,传统服务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到 2010 年,商贸流通业(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文化产业、金融业、旅游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含仓储业)、居民服务业的增加值达到 76.1 亿元,占全部服务业比重达到 86.9% ,占全州 GDP 的比重达到 22%

——整体功能明显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对外开放程度明显提高。对一、二产业的支持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市场经济秩序更加规范,对外开放的程度明显提高。到 2010 年初步建立与国际服务业接轨的市场运行机制。

三、产业布局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服务业网点布局与制定城镇规划相结合的原则,到 2010 年基本形成以楚雄市为中心、县级城镇为重点,多层次、布局合理的服务业空间体系。把楚雄州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和资源特色凸现、国内知名的旅游度假休闲胜地,区域性的物流中心,昆明连接四川、滇西及东南亚、南亚的、特色鲜明的综合服务功能区。

(一)建设一个中心

以增强城市功能和提升竞争力为重点,充分发挥楚雄市作为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迤西咽喉的优势,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抓好市区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努力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全面推进商贸、现代物流、旅游、文化、信息、房地产、金融保险、中介服务业发展,全面提高楚雄市的品位和知名度,增强中心城市的吸引力,把楚雄市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较发达、社会服务监督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的区域现代服务业中心,为实施“工业强州”、“引资兴州”战略,加快全州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二)建好滇西、川滇两条物流通道

1. 川滇物流通道

沿成昆铁路、南永二级公路、安楚及楚大高速公路、武永高速公路沿线重点城镇聚集区建设冶金建材、化肥、农林产品、药品等专业市场和工业品物流基地,形成川滇物流通道。

2. 滇西物流通道

沿滇西铁路、 320 国道、安楚及楚大高速公路沿线重点城镇工业聚集区建设矿产品、啤酒、药品、轻纺、化肥等专业市场和工业品物流基地,形成滇西物流通道。

(三)打造三条精品旅游线路

1. 昆明——禄丰——楚雄线

以发展彝族文化、历史文化、生态观光、休闲娱乐为主,重点抓好楚雄市世界天文历法主题公园、中国南诏遗风园、中国彝族民居大观园、彝人古镇、中国西部民族村和紫溪山民族旅游生态园规划建设,改造提升州博物馆,形成规模效应,建设楚雄彝族文化旅游园区。以招商引资为重要手段,建设中国禄丰侏罗纪世界公园,抓好黑井历史文化名镇建设,打造集观光、娱乐、休闲、科普、科考、探谜为一体的“中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精品景点。把禄丰建设成为云南乃至中国特色的旅游亮点和热点。

2. 昆明——武定——元谋——永仁线

以发展生态观光、历史文化、休闲度假之旅为主,改造提升以元谋土林、武定狮子山、永仁方山、禄丰五台山等为重点的生态旅游项目。重点建设好元谋古人类土林旅游区和中国—元谋影视基地,提升文化含量,把“元谋人”打造成世界知名的旅游品牌。培育和建设各种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区。

3. 楚雄——姚安——大姚——永仁线

以发展历史文化、彝族风情、生态观光之旅为主。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区域旅游合作,依托南永二级公路,形成与省内及四川相连接的大旅游线路网络。

(四)建设四个物流中心

1. 广通物流中心

抓住国家和省修建昆广铁路复线,扩建广通火车站的机遇,抓紧修建楚广高速公路,突破广通连接滇西的公路交通瓶颈。建设各类专业市场和仓储设施,抓好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鼓励物流企业通过联合重组,建设跨地区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形成畅通、安全、便捷的现代化运输体系,将广通建设成为重要的国际、国内铁路枢纽,滇西、东南亚及南亚商品进入中国内地和中国商品进入滇西、东南亚及南亚的重要物资集散地。

2. 禄丰物流中心

围绕云南德胜钢铁有限公司、奕标水泥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发展以及云冶集团钛资源开发项目对矿石、煤炭、钢铁、建材产品运输的需要,建设以禄丰金山镇为主的物流中心。

3. 楚雄物流中心。

配套城市发展和人口规模,以楚雄工业园区、中国轻纺城楚雄市场、楚雄商业城为依托,建设辐射滇西、东南亚及南亚的综合性物流中心。

4. 元谋物流中心

利用元谋热坝气候优势,以冬早蔬菜、高山反季蔬菜为重点,结合元谋无公害特色蔬菜加工园区为重点,抓好商品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各大中城市蔬菜批发企业的联系,建设辐射全国、以蔬菜等特色农产品为主的元谋物流中心。

四、发展重点

根据我州实际和产业发展的需要,今后五年要集中精力抓好以下九个服务产业。

(一)商贸流通业

按照“政策引导,依靠科技,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互动发展”的原则,认真抓好专业市场、乡村农产品交易市场网络建设,实施“退路进市”和农村商业网点改造工程;推进“万村千乡”农村市场网络建设,把楚雄建设成为以楚雄商业城、中国轻纺城楚雄市场、广通综合市场、元谋蔬菜市场、开发区汽车市场、建材市场等为重点,设施配套、功能完善、辐射滇西及东南亚、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商贸中心,逐步形成以城镇为中心,以多元化的流通组织和规范化、规模化的商品交易市场体系为纽带,以高效运行和现代化程度不断提升的物流系统为支撑的现代商品流通网络。

以招商引资为重要手段,力争在医药、食品、生产资料批发零售、连锁超市、物流配送、餐饮服务业等领域发展一批产权清晰、具有现代管理水平和较强竞争力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集团,把鹿城大厦、久泰药业、州农资公司、宏芳餐饮、中石化楚雄分公司、中石油楚雄配送中心等重点企业培育成流通服务骨干企业。

2010 年,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达到 32.3 亿元,占 GDP 的比重达到 10% ,连锁企业销售额达到 4.7 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 5% ;贸易业实现零售总额 80 亿元,占零售总额比重达到 82%

(二)文化产业

立足我州“一彝三古”资源和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以建设楚昆、楚攀两大文化旅游经济带为重点,加快实施中国禄丰侏罗纪世界公园、楚雄彝族文化旅游区,元谋东方人类祭祖台三大文化工程,打造彝族文化、恐龙文化、元谋人文化、古镇文化四大品牌,建设文化旅游业,出版印刷业、休闲娱乐、影视演艺业、乡村文化业五大产业,把楚雄建设成为彝族文化名州。

以深化国有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为契机,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文艺演出产业,整合优质资产,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合作方式和经营体制多样化的要求,组建、新建各种形式的面向市场、适应市场的艺术表演团体、艺术表演场所和演出经纪机构,提高文艺演出机构的创新能力,推出一批展示时代风貌、体现彝人特色的文艺精品,在弘扬民族文化、推进我州文化演出产业国际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逐步建立以艺术经纪人为主体的艺术企业机制,构建良性循环的艺术品市场,推动艺术品产业的发展。调整图书发行业结构,以综合书店、专业书店、连锁店和便民服务店为基础,国有书店和社会投资主体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图书发行网点新格局。引进新型出版媒体生产技术,把我州建成省内重要的出版科技园、出版培训中心和印刷生产基地。

以文化业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加快历史文化名镇建设步伐,依托全州各地彝族文化特色鲜明的村落或民族文化生态保护村,开发集民族建筑、民俗饮食、民族风情为一体的综合性或专门性的民族文化风情园(村);开发楚雄州地方名特小吃,民族风味餐饮为主的民族饮食文化产品;开发以民族歌舞、民族体育活动、民风民俗、民族节日文化等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特色旅游,有效提升特色旅游业的文化含量。

2010 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10% 左右,从业人员占第三产业的比重提高到 6% 左右,使其成为我州新的增长点。

(三)旅游业

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弘扬彝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以打造精品名牌、开发特色旅游和文化资源为重点,以项目规划包装为龙头,以招商引资为主要手段,以大项目为突破口,打好“彝文化、古文化、生态、区位”四张牌,实施精品名牌、市场多元化、对外对内开放、科技兴旅和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全面提升我州旅游业水平,把楚雄建设成为“滇中大昆明国际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滇西、滇西北黄金旅游线上的精品景点旅游区”。

加快旅游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力争通过 3 5 年的努力,培育和建设以中国禄丰侏罗纪世界公园、楚雄彝族文化旅游园区、元谋东方人类祭祖台、黑井和石羊古镇文化旅游点等为代表的旅游产品;精心培育旅游线路景点,有机融入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黄金旅游线;精心打造以“中国楚雄彝族火把狂欢节”为代表的旅游节会活动,形成知名度较高的特色旅游品牌;培育壮大龙头旅游企业,提高楚雄特色旅游在全省旅游市场的占有率和旅游经济对全州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提高农民收入的贡献率。

建设一批特色旅游强县和历史文化旅游名镇。突出彝族文化和地方文化特色,加快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建设完善城镇旅游功能,培育具有吸引力的城镇旅游产品。通过努力,到 2007 年把楚雄市建设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把禄丰、元谋、武定建设成为旅游强县;把禄丰黑井、大姚石羊、姚安光禄建设成为历史文化旅游名镇。

大力开发特色旅游商品。鼓励和指导各种经济成分特别是民营经济从事旅游商品开发、生产和销售。认真研究我州具备开发价值的旅游商品,大力开发有特色和市场销路的旅游商品。重点扶持一批以彝族文化为核心,集开发、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旅游商品生产重点企业。在主要旅游城镇、重点旅游景区(点)、交通干线和星级饭店,建设旅游商品购物街、购物点和设立销售专柜。

通过努力,到“十一五”期末,旅游业总收入达到 17.1 亿元,在 2005 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力争进入全省中上水平。

(四)房地产业

以增加居民住宅有效供给为重点,优化房地产结构,建立合理的房地产供给保障体系。充分考虑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加强对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引导,大力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和节能省地住宅建设,逐步推行廉租住房制度,妥善解决城市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抓住旧城改造和城市发展的机遇,高起点、高标准地搞好新区房地产开发,增强供给能力;适当推进高档商务楼盘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增强服务能力。形成供需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的房地产发展格局。

培育和规范房地产市场。加强一级住房市场调控,搞活二级住房市场,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开发经营市场秩序,切实解决程序复杂、中介服务不规范等问题。加大住房公积金对购房职工贷款的支持力度,落实住房分配货币化政策,健全房地产市场信用体系 ,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五)现代物流业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物流大通道。加快南永高等级公路二期工程进度,做好武永高速公路建设工作,尽快建成我州交通“大三角”高等级公路网;加大县乡公路改造力度,实现县乡公路等级化。争取成昆铁路昆广复线尽快开工建设,抓好楚雄货运站改造,提高铁路客货运输能力。

大力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改组、改造现有仓储、运输、货代和联运企业,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积极引导大中型工业企业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理念,逐步将供销、运储等辅业剥离出去,实行社会化服务。加强与州外物流企业的合资、合作,引进国内外著名物流企业来我州发展。

发展专业批发市场。重点抓好货运枢纽型物流基地建设,依托物流基地组建配送中心,把我州建设成为辐射滇西乃至东南亚的重要物流基地。

发展货物代理业。以现有商贸代理制为基础,积极引进国内外从事商贸代理业的物流代理企业,不断开拓物流网络和市场空间,推动物流业组织形式和营运流程创新。

(六)信息服务业

以提高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为重点,加快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以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为目标,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电信、有线电视骨干传输网络,建设覆盖全州统一的宽带区域信息网络。增加各网络互联的带宽,提高传输能力。建设和完善州级公用信息平台,促进各种公用、专用网络与公用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加快全州有线电视网的改造与整合,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增强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创新能力。积极推广运用现代数字传输技术,逐步普及高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

推进政务领域信息化。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务公开,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到 2010 年,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宽带传输、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基本实现政务信息化。

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工业、金融、商贸、旅游、教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以信息技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工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开放式的网络教育系统和数字图书馆,大力开展网上科普、网上教育、远程教育,推动教育创新。建设一批综合性的公用基础数据库,收集、整理、挖掘网上资源,向社会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服务。到 2010 年,全州互联网用户达到 14 万户 ; 宽带骨干网人口覆盖率在规划市区(含城镇)达到 90% ,宽带接入的家庭普及率县城以上总体达到 30% 以上。固定电话用户达到 42 万户,普及率达到 16.4 / 百人;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 92 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 35.9 / 百人。发展电子商务,加快电子商务的应用和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推进商贸流通网络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商品营销和流通现代化。建成全州电子商务平台,限额以上 50% 以上的企业运用电子商务。

(七)金融保险业好客

以建设高效开放、服务优质、运转协调、与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金融服务和监管体系为重点,加快金融制度和金融产品创新,不断拓宽金融服务领域,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务质量。

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项目、私营经济和重点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扩大小额农户贷款规模;积极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促使信贷消费合理增长。按照安全、效率的原则,建立风险约束和激励相对称的信贷机制,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加大授信额度,减少审批环节,提高信贷服务效率。

切实运用好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效能。积极运用中央银行支农贷款支持全州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推动货币市场业务的开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货币信贷政策,积极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小企业贷款和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开展,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逐步放宽行业准入限制,积极发展贷款担保机构 ; 支持各种金融机构在我州开设分支机构;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创业板市场上市融资。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的商业银行改革;支持和促进农村信用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功能齐全,运行高效的金融服务体系。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保险意识。努力挖掘市场潜力,积极开拓新型保险险种;积极推动和发展再保险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保险公司,形成保险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

加强诚信建设,把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建设纳入政府社会信用系统建设,把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力争到 2010 年末,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达 170 亿元,在 2005 年末的基础上增加 55 亿元 , 年均增长 10%

(八)社区居民生活服务业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健全社区服务组织,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

促进社区服务社会化、市场化。按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鼓励街道、经济组织、个人投资经营社区服务,在财税、用地、用房、经费、收费价格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促进社区服务向社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完善社区服务网络。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机构,开展以疾病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卫生服务。进一步完善社区就业服务网络,使城镇失业人员及时得到就业信息咨询、职业指导、就业培训和推荐、组织就业等方面的服务;发展社区就业实体,建立社区保洁、保安、车辆看管为主的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使社区成为吸纳下岗职工、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重要载体。大力开展社区教育、科技服务和科普活动,提高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社区治安综合治理,不断优化社区人居环境,建设绿色、安全、和谐的文明社区。

(九)中介服务业

以创新机制体制,优化发展环境为重点,加快中介服务业发展。

积极推进生产性中介服务业的发展。建立健全融资担保、创业管理、决策咨询、投资论证、产权交易、技术交易、劳务和人才中介、生产资料等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 为各类生产经营机构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实现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创造条件。

努力培育鉴证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等服务业,为管理和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大力发展法律中介服务业。围绕服务全州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目标,按照市场化原则,建立健全法律服务体系,发展和规范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行为,为我州深化企业改革、解决“三农”问题、维护司法公正、保障人权、依法行政、信访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加大法律援助工作力度,依法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

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州、县、乡三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扶持建设跨行政区域、跨专业的农技推广综合站和乡级农技推广综合站、实体型农技专业协会;鼓励社会力量特别是企业开展农业科研与技术开发,形成比较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面向企业服务的技术创新中心及综合性电子商务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楚雄州技术市场,引进和培育各类研发、孵化、设计中心,为企业开发和引进新产品,提高管理水平创造条件。积极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和引导科技人员和社会各界依法创办专利、商标代理、无形资产评估等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提高知识产权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建立健全行业自律管理制度。按照市场化原则,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社团等自律性组织,充分发挥其在规范市场行为、信息交流合作、人才培训、技术咨询等方面的作用,促进中介服务业健康发展。加强对中介服务市场管理。规范市场运作机制,提高中介服务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服务质量。

五、保障措施

为确保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增加投入,促进发展

1. 争取金融机构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以企业为主体,以诚信为基础,全面推进银企合作;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根据服务业发展需要,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增加金融产品,适应服务业发展需要。

2. 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鼓励个人、企业以直接投资、合作、入股等方式进入服务领域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通过股票上市、企业债券、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

3. 加大政府投入。增加财政对交通、环保、公园、群众性文体活动场所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建立政府专项扶持基金,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对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给予贷款贴息补助。

4. 大力推广 BOT 融资方式。对有预期收入的公益性项目,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入企业、个人及其它经济组织进行投资建设。

5. 建立和完善贷款担保体系。培育企业融资担保公司,扩大企业联保、互保的覆盖面,进一步发挥非公有制经济贷款资金理事会、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的职能作用,初步建立规范化、多渠道的贷款融资担保体系。

(二)抓好项目,增强后劲

谋划一批特点突出、特色明显、带动作用强、投资规模大的服务业项目,对于确保服务业发展和提升服务业规模和档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以商贸流通、市场建设、房地产、农业服务、社区服务、信息咨询、旅游、小城镇建设等为重点,按照“储备一批、规划一批、建设一批”的滚动发展原则,筹划、论证、筛选、确定优先发展项目,建立服务业项目库。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对重点项目的推进要建立责任制度,实行特事特办,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不断改善服务业发展条件,促进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放宽领域,做大总量

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除国家有特殊规定的行业以外,所有投资领域,各类资本均可进入发展。及时向社会公示有条件准入的领域、准入条件、审批确认等准入程序以及管理监督办法。根据国家政策,逐步放宽非国有经济进入金融、电信、文化、教育、体育、医疗等领域的限制,凡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均允许国内投资者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进入,鼓励和允许上市公司以资产重组或增发新股方式进入服务业。依法放宽教育、文化等行业市场准入的资质条件,改变部分行业市场准入限制过死和透明度低的状况,按市场主体资质和服务标准,逐步形成公开透明、管理规范和健全行业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

(四)创新机制,提供动力

全面推进制度创新。按照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和“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管理制度。

继续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产业化、后勤服务社会化。按照政企 ( ) 分开、企业与事业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的原则,促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向企业化方向发展,培育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竞争需要的微观主体。加快机关、学校、医院和企业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创新,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五)扩大开放,引资发展

根据有关政策法规,有步骤地开放文化、旅游、银行、保险、电信等服务领域。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促进服务业经营理念、管理体制、企业机制、组织形式以及服务品种的创新。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外资投向服务业领域。结合我州优势资源,认真包装推出一批商贸、旅游、基础设施、物流等服务业招商项目,尤其是关联效应和投资规模大的项目,开展形式多样的招商活动,积极邀请国内外客商前来合资合作,大力吸引外资投向基础设施、现代物流、旅游、交通、房地产、文化、教育、医疗、社区服务等领域。

加大区域合作力度。根据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等原则,立足于我州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积极加强与昆明、大理、攀枝花等地区的合作。积极开展物流、旅游、科技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着力建设连接滇中—滇西北—攀枝花的“旅游圈”和“物流通道”,为拓展服务市场创造条件。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服务企业开展工程和技术承包、劳务合作,有关部门要在金融、保险、外汇、财税、人才、法律、信息服务等方面,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国际竞争力创造必要的条件。

(六)推进资源整合,营造竞争新优势

促进服务业向集团化、网络化和品牌化经营发展,打破部门、所有制分割,通过兼并、联合、上市、重组等形式,形成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多元投资主体,培育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国际竞争力。

充分利用现有资金、人才、信息等资源 , 根据市场需要 , 整合各种资源 , 适时采用内部改制扩股分权、外部兼并扩张、吸引外资合作等手段做强做大服务企业。把服务业发展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结合起来 ,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文化娱乐、生产服务、旅游休闲等不同的功能区块 , 逐步形成规模和特色 , 发挥集聚效应。

(七)加强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持

充分利用州内现有教育资源,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抓好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加强岗位职业培训,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和业务水平,增强其就业、创业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现代服务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有序扩大实施范围和领域,提高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

有计划地引进各类适用高级人才,重点是信息、金融、旅游、法律、电子商务、会计等行业的专业人才。

强化竞争激励机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落实各项奖励政策,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八)完善政策、优化环境

完善就业政策。充分发挥服务业在扩大就业的主导作用,大力引导和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扩大就业容量。采取积极措施,鼓励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服务业领域创业和就业。实行灵活的弹性就业形式,促进多种形式的就业。

优化土地和税收政策。对需要重点扶持的新办服务业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给予减征或免征所得税,并按照工业企业的同等政策给以优惠。对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服务或劳务取得的收入免征所得税;下岗、失业职工从事服务业的,按照再就业有关优惠政策给以行政事业收费、税收等相关政策优惠。对符合我州鼓励类项目的外来投资者按招商引资相关政策给以优惠。

规范价格政策。进一步完善公用、公益事业、中介服务和各类经营服务收费的管理,除少数关系国计民生、需要由国家定价的项目外,应改革价格形成机制,实行市场化定价,公平 合理收费。完善市场价格监测体系,及时发布信息,引导服务业对价格走势的正确预期。

要努力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开展服务业发展的意义、典型事例等的舆论宣传,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服务业发展,营造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坚持不懈地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肃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限制竞争行为及其他违法行为,取消各种不合理的摊派、收费、罚款、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的负担,继续严厉打击制假售假、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创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要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对现行有关政策规定进行认真清理,降低服务业门槛,取消不合理限制,营造创业的良好环境;要加大不合理收费的清理力度,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九)加强领导、保障规划全面实施

实施“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必须加强领导,充分调动全州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各级各部门要把谋划服务业,发展服务业真正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谋思路、定措施、抓落实,全力推进服务业的发展。各有关部门和各县市,要以本《规划》为指导,做好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和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抓好本《规划》所确定九个重点产业发展具体政策措施的落实,尽心尽责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其他部门和单位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要建立服务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和解决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建立考核机制,定期对服务业发展措施的落实情况及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检查,确保本《规划》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