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02_H/2017-09131208 公开目录:发展规划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词:发展 发布日期:2008-11-11 16:49:00 文  号:
标 题:
楚雄彝族自治州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
成文日期:2018-11-26 09:40:03

楚雄彝族自治州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

 

  “十五”时期,是我州文化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取得重要突破和重要成果的关键时期。五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和省文化厅的指导下,全州文化战线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从楚雄实际出发,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民族文化强州,文化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全省产生了广泛影响。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关键时期。我州 十一五 文化事业发展,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围绕努力把我州建设成为彝族文化荟萃、民族风情浓郁、文艺精品不断、社会全面进步、思想道德素质显著提高的彝族文化名州目标,扎扎实实打基础,集中力量抓创作,培育市场兴产业,深化改革增活力,使规划成为促进彝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经济、政治、文化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

一、文化发展“十五”回顾

(一)主要成就

1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十五”期间,全州共实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97 个,建筑面积 58616 平方米,投入资金 4078 万元,其中争取国家补助 633 万元,省级补助 1414 万元,州级配套 1439 万元,县级及其他投入 592 万元。建成县级宣传文化中心 2 个、县文化馆 5 个、图书馆 6 个、乡镇文化站(中心) 54 个,村文化室 538 个。初步改变了我州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为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打下基础。

2 、文艺创作演出繁荣发展。彝剧、舞蹈、音乐、小戏小品等各艺术门类都创作出了一批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优秀作品。大型彝剧《咪依噜》、《臧金贵》参加全省新剧节目展演;小彝剧《真假乡长》荣获“群星奖”金奖;《慕勒祭爹》荣获全国曹禺戏剧小戏小品一等奖;彝族乐舞《威楚余韵》参加全省调演;电视剧《彝山情》荣获全国“骏马奖”二等奖;《小木匠走梁》在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荣获一等奖;小彝剧《促鸡》、《伙子村长》分别荣获全省方言小戏小品大赛一等奖和入围云南省文化厅招标剧目库;中国彝族大型风情歌舞《太阳女》,荣获中国舞蹈“荷花奖”银奖、最佳服装奖、编导奖和优秀表演奖等四项奖项,这是我州舞台艺术大型作品首次荣获全国艺术类综合评奖的最高奖。 2006 5 月,大型彝族音乐会“云中火把”参加上海国际之春音乐节演出获得成功,这是云南省首次有音乐作品参加上海国际音乐节演出。

3 、改革稳步推进。深入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楚雄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结合文化部门实际与州委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局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化楚雄州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州直各文化事业单位结合各自的实际,制定了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有效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4 、文化产业向前发展。全州艺术院团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路子,努力开拓演出市场。大型彝族歌舞《太阳女》自公演以来,演出收入已超过百万元;双柏、禄丰民族艺术团走出省外、走出国门,寻找演出商机;博物馆利用恐龙资源优势,组织到国外展出和开展恐龙化石、青铜器等文物复制工作,开辟文化产业发展新路。支持配合相关人士组建成立“云南楚雄彝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培育发展娱乐业和印刷业,制定了《关于促进文化市场非公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政策、管理、服务等方面鼓励社会资金投向文化产业,促进发展。目前,全州娱乐业共有经营单位 1300 个,从业人员 2 万多人,每年上缴税收 600 多万元;全州共有印刷企业 59 家,打字复印经营户 342 家,从业人员 2619 人,实现产值 3.5 亿元,上缴税金 2420 万元。

5 、文物事业长足发展。全州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项(元谋猿人遗址、禄丰腊玛古猿化石产地、姚安龙华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 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44 项。有博物馆、陈列馆 4 个,现有文物藏品 8378 件,其中一级文物 23 件。我州文物门类齐全,数量众多,居全省前列。这些文物是我州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6 、文化服务质量明显提高,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完成了云南省第十届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和闭幕式文艺演出任务;在 2004 年和 2006 年“火把节”期间,以“文化楚雄”、“相约楚雄”为主题成功举办了云南省首届和第二届民族民间文化博览会、首届中国彝族展演会、第十一届滇中南民族艺术节,几十项文艺演出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全新理念和方法,既展示了我省各少数民族歌、舞、乐艺术之精华和传统手工艺绝技,又提高了彝州“火把节”的知名度,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美文化大餐,真正把火把节办成民族的、文化的、群众的盛会。为进一步做好优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挖掘,组织开展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全州有民族民间歌、舞、乐及民间美术艺术人才 364 人,其中有 55 人被省文化厅、省民委命名为云南省民间艺术人才。坚持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州文艺调演,组织了首届社区文艺展演;促进文艺创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修缮了州图书馆,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和质量;对州博物馆部分展厅进行了改造,增加科技含量,提升服务档次,突出“一彝三古”特色;着力于打造彝族文化品牌,发展彝族文化产业,组织开展彝族赛装节、服饰展、彝族歌星演唱会等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楚雄市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市”,大姚县、禄丰县被命名为“云南省文化先进县”,禄丰黑井镇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大姚石羊镇、姚安光禄镇被命名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双柏法裱乡、大姚昙华乡被命名“全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

7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大力整治文化市场秩序,进一步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继续深化网吧整治工作,严厉查处接纳未成年人、超时限经营、传播有害文化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音像行业。加强歌舞娱乐场所管理,严厉打击和取缔黄、赌、毒等各类非法活动。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继续抓好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不断完善文化市场行政审批工作。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方式方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我州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比较低,人均文化事业费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文化馆缺乏事业经费和活动经费;图书馆购书经费不足,每年购买新书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借阅者的要求。多数乡镇文化站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文博事业经费长期投入不足,文物调查发掘、文物藏品征集、文物保护维修、博物馆陈列展出等各项工作受到制约。

2 、基础设施仍很薄弱。州文化馆是全省州级唯一没有馆址的单位,只有 300 多平方米办公室,没有活动场地,急待加快建设进程;州民族艺术剧院缺乏演出剧场,灯光、音响等设备不足,一些大型活动不能承办。乡镇文化站建设任务还很艰巨。目前我州还有 48 个乡镇文化站需建设,已建成的文化站也因内部设施不完善而难于开展工作。

3 、艺术创作水平不高,具有重大影响力、民族特色浓郁、深受群众喜欢的优秀作品不多。除了经济的原因外,优秀文艺人才的缺乏也成为制约打造文艺精品力作的主要问题。文化艺术专业人才青黄不接,文化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4 、文化体制改革难度大。改革认识不到位,习惯于多年的僵化体制和管理模式,对改革心存畏惧,心存疑虑,怕出乱子,怕担风险,对改革的“动力”认识不足。文化事业单位所有制结构单一,活力不足,民族文化资源难以整合优化,效益低下,文化事业的综合实力、竞争力不强。部门分割,政策不配套,改革操作难。文化拔尖人才匮乏,加之文化行业的特殊性加大了文化体制改革的难度。

二、 十一五 文化发展形势分析

“十一五”期间,是党和国家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楚雄建设彝族文化名州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存在严峻的挑战。

我们具备保持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省、州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新形势下加强文化建设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文化发展的宏观环境进一步优化,保障更加有利。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入人心,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文化发展、人民群众主动参与文化建设的良好格局进一步形成。全州文化工作者团结奋斗,“十五”文化建设任务顺利地完成,文化大省建设深入推进,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为“十一五”文化加快发展积蓄了能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从发展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种文化空前活跃,社会价值观呈现多样化趋势,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从工作上看,我们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文化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适应,与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不协调,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仍然落后,文化事业发展经费缺乏,农村文化建设普遍薄弱,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还比较贫乏;文化经济政策在一些地方没有全面落实,文化体制改革的法规政策尚不完善,配套措施尚不健全。

在战略机遇与矛盾凸显并存的关键时期,全州文化工作者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强烈的忧患意识,进一步增强加快文化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认清形势、明确方向、把握主动,以与时俱进和团结奋进的精神状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努力把我州各项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三、 十一五 时期主要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群众文化普及与提高上下功夫,在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上作文章,在文化产业发展与管理上求实效,在文化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上出新招,继承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努力打造文化强县,促进文化名州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建设小康楚雄和构建 和谐楚雄 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文化发展的思路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繁荣文化艺术事业为中心;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加速文化艺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推进文化法制建设、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彝州文化事业的总体优势,努力保护和利用地区的文化资源,合理配置文化资源;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全社会兴办文化事业的积极性,稳步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全面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

(三)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

通过“十一五”期间的努力,基本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生产经营机制;逐步形成机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服务优良、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市场格局;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官方、民间和贸易并举的文化对外开放新局面。

——立足彝州文化资源优势,繁荣创作,努力创作一批符合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全省、全国影响和市场竞争力的舞台艺术、美术、影视、音像、图书等精品;积极推进社区文化、乡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建立健全群众文化网络,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活跃人民文化生活。每年新创剧(节)目 40 个以上,力争有 1 2 台大型剧(节)目在省级以上获奖, 1 3 个小型作品在全国性赛事中获奖。

——切实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设施建设,为广大群众提供文化活动场所。确保实现“县县有达到国家规范建设标准的图书馆、文化馆、乡乡有文化站、城市社区有文化服务设施、 60% 以上的行政村有文体活动室”的目标。

——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相一致、与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相符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基本建立。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得到全面维护和合理利用, 85% 以上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得到抢救性维护。

——加快发展书报刊发行业、影视业、音像业、演出业、展览业、文化娱乐业等文化产业,使其成为支柱产业。

——文化市场体系比较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比较完善,文化市场健康、有序、持续发展。

四、“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重点

(一)基础设施建设(详见附表)

1 、图书馆建设:“十一五”期间,力争新建 3 个县图书馆,建筑面积 6000 平方米,投资 720 万元,设施设备 180 万元。合计 900 万元。人均拥有图书 0.4 , 人均购书经费 0.15 元。在省的支持下建立图书系统“知识工程”网络,把我州图书馆建成设施达标、环境优良、服务优质、管理现代化达标图书馆,成为向彝州人民提供各种知识的信息中心。

2 、文化馆建设:新建文化馆 2 个,建筑面积 4000 平方米,投资 600 万元,设施设备 100 万元,合计 700 万元。力争 2006 年建成州文化馆,“十一五”期间把我州县级文化馆建成设施达标( 1500 平方米),设备完善,活动正常,环境优良,集文艺娱乐、展出、辅导为一体的多功能活动中心。

3 、文化站建设:全州 103 个乡镇,现有 42 个乡镇文化站急需建设。建筑面积 20000 平方米,投资 1600 万元,设施设备 200 万元。合计 1800 万元。从 2006 年起计划每年建盖 13 个,力争 2009 年完成文化站硬件建设, 2010 年前建成 50 个达标文化站(即建筑面积 400 平方米、四基具备、功能齐全、活动正常、管理良好), 30 个示范文化站。逐步实现文化基础设施好、经常性文体活动好、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好、群众文化科技素质好的“四好”文化站。

4 、文化室建设:从 1049 个村委会中挑选出 200 个群众文化基础好、积极性高、人口集中、传统文化浓厚的村建设村级文化室,以满足农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建筑面积 16000 平方米,投资 720 万元,设施设备 180 万元。合计 900 万元。

5 、县(市)艺术团的建设:在“十一五”期间力争建成楚雄州大剧院,争取政府支持每年修缮 1 2 个县(市)艺术团排练厅,改善我州专业艺术表演院(团)的工作条件,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造更好的条件。修缮 7 个,建筑面积 1400 平方米,投资 160 万元,设施设备 140 万元。合计 300 万元。

(二)专业文化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州艺术院(团)要紧紧围绕解放和发展艺术生产力,加快文化产业建设这一中心,重点抓好彝剧、民族歌舞、民乐、花灯等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剧(节)目生产。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深化内部改革,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持之以恒送戏下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每年办一期创作改稿班,两年举办一次全州新剧(节)目调演,抓创作,促繁荣,上档次。力争有 1 2 台大型剧(节)目在省级以上获奖, 1 3 个小型作品在全国性赛事中获奖。

(三)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 年前完成全州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制定《楚雄州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规划》, 2010 年前完成规划 20% 的保护项目。编制出版《楚雄州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成果汇编》。

(四)文物保护

2006 年制定“楚雄州文物保护维修计划”, 2010 年前使我州境内国家、省级、州级文物保护单位(约 30 项)的 50% 的文物保护单位得到维修,投入维修资金 600 万元。出版《楚雄州文物图集》。

(五)群众文化发展

力争到昆明、北京举办一次高水平的楚雄州书法、美术、摄影展,以充分展示彝州特色的民族民间群众文化。编印出版《楚雄州书法、美术、摄影作品选》。

(六)新闻出版

新闻出版业包括出版业、发行业、印刷业三个部分,它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又有市场经济的商品属性,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

1 、出版物发行业

“十一五”期间,我州出版物发行的目标是:城乡经营网点布局合理;图书、报刊、音像、电子出版物品种齐全、丰富;市场繁荣规范,出版物正版率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以新华书店、邮政、新知为主渠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种购销形式并举,城乡互动的出版物发行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城乡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产品需要,为彝州“三个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 、印刷产业

“十五”期间,我州 59 家印刷厂年印刷业产值 3.5 亿元,其主要来源于 4 家烟标包装印刷企业和 3 家出版物印刷企业,而塑料印刷、铁制盖印刷等新兴印刷业务仍为空白。“十一五”期间,我州印刷产业的发展目标是:继续整顿规范印刷市场秩序,鼓励大、中型印刷企业和外来资本,采取联合、兼并、控股等方式吸纳小型印刷企业,实现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优化印刷生产力,提高核心竞争力。要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印刷活动的同时,重点扶持投资少、见效快、发展前景好的塑料印刷、金属制品印刷等新兴印刷业务,彻底陶汰落后生产工艺,下决心取缔铅字印刷等落后传统印刷工艺和生产设备,努力提升我州印刷业档次和竟争力,使印刷业产值真正成为我州文化产业的骨干产业。

3 、执法环境和队伍建设

2010 年,文化市场、新闻出版、“扫黄”“打非”机构、装备、队伍不断健全和完善,形成执法水平明显提高,依法行政、规范管理的执法环境。

(七)电影业发展规划

1 、电影事业

1 )全面推进农村电影放映“ 2131 工程”的实施,在“十一五”期间,全面完成“ 2131 工程”放映目标。力争政府投入放映补贴 100 万元。

2 )把农村电影工作纳入当地政府工作责任目标考核,使农村电影工作由部门行为变成政府行为。

3 )建立州级 16 毫米拷贝片库。

4 )各县(市)成立“电影放映管理站”,在各乡(镇)文化站(中心)成立农村电影管理放映机构,大力发展农村个体放映队。在“十一五”期间,扶持和发展农村个体电影放映队 500 个左右,激活农村电影放映市场,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大力推行“公益电影”、“礼仪电影”,实行“影政联姻”、“影教联姻”、“影医联姻”、“影企联姻”、“影商联姻”、“影贫联姻”,做好农村贫困地区免费电影和城镇公益电影放映。

2 、电影产业

1 )结合楚雄州丰富优厚的民族文化和特有的自然资源,引入外资在楚雄州建立一个电影拍摄基地。

2 )推进州电影公司的改革发展,引入资金对龙泰影城进行提升改造,优化经营环境。在楚雄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一家民营影院。全方位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高城市电影放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在具备条件的 1 2 个县,扶持和发展一到两家能进入全省电影放映院线的民营电影放映公司。

(八)文化市场建设

文化市场的发展与我州经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密切相关。“十一五”期间,力保我州文化市场的数量和规模按 8 %的速度增长,“十一五”末全州文化市场经营单位总数达 3500 家,上缴税收 1500 万元,解决就业岗位 4.5 万个。重点发展娱乐业、网吧业、音像制品业、演出业、文化艺术培训业,保持和鼓励发展民间工艺美术业。引导文化企业向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总量上不断增长,规模化、品牌化和质量效益方面有质的突破,打造 3 5 个有一定竞争力的龙头文化企业。鼓励发展农村文化市场,正版音像制品市场占有率达 90 %以上。

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管理队伍建设,解决必需的稽查专用车辆和专项经费。严格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经营。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市场管理工作,不断促进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九)人才培养规划

制定楚雄州文化人才培养规划,加大文化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提高文化队伍素质。在“十一五”期间,培养和引进 2 3 名在省内外有影响的优秀尖子人才, 50 名州级优秀人才, 200 名文艺骨干。大力引进高层次文化艺术人才和文化艺术经纪人,加快创作、制作、表演、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在职人员岗位培训。每年选送一批优秀人才到国内外重点艺术院校、艺术团体进行深造;聘请省内外知名文化艺术专家到我州讲学,促进文化艺术后备人才较快成长。使大专以上学历人数达到 50% ,艺术团体 40 岁以下达 70% ,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达 50% ,提高我州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文化发展政策,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

1 、继续执行和落实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文化经济政策,根据文化发展的需要,制定和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等方面的政策,加强文化立法工作。

2 、完善文化体制改革配套政策。贯彻落实好国家和省制定的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规定,完善配套改革,使文化体制改革与劳动、人事、分配、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改革相衔接,确保改革顺利实施。

3 、落实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政策。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政府在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投入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增长速度不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继续落实好文化发展专项基金等政策,文化事业投入达到年财政总支出的 1% 。在积极争取国家、省支持的基础上,州级每年筹措不低于 500 万元的专项补助资金,重点用于扶持县及县以下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

4 、拓宽文化事业投入渠道,建立多种筹资渠道、多种投入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文化发展机制,鼓励社会捐赠用于发展文化事业。鼓励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在坚持公益性文化服务基本职能的前提下,结合业务工作和群众需要开展配套的经营性服务活动,其收入主要用于弥补公益性文化事业经费的不足。对公益性文化单位实行基本支出预算包干的办法,促进分配制度改革。

5 、落实支持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提高用于乡镇和村的比例,新增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

6 、进一步落实中央、省、州有关文件精神,切实解决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机构不健全、编制不足、人员偏少、经费缺乏、装备落后、保障不力等突出问题。

7 、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制定和完善相关文化法规规章,推进文化领域依法行政工作。

(二)加强领导,把文化工作纳入政府的目标管理

把文化事业的发展纳入州、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以政府为实施文化事业发展规划主体和责任人的文化工作体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基层文化建设所需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文化部门定期将实施情况向党委政府汇报,及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完善考核机制,保证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三)加强部门协调配合

文化工作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文化部门对基层文化建设的规划、协调和发展负有主要责任。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对文化工作积极给予关心和支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各项政策,促进文化事业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