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xxgk/2017-0925028 公开目录:文字解读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词:文件 发布日期:2017-08-30 08:27:00 文  号:
标 题:
解读《楚雄州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增能实施方案》

解读《楚雄州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增能实施方案》

  近日,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楚雄州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增能实施方案》(楚政办通〔201756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便于全州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更好的理解该《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切实做好贯彻落实工作,现就《实施方案》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等说明如下:

  一、出台的背景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呈现多领域、跨学科、群体性突破新态势,正在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深入渗透。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诸多新产业、新业态蕴含巨大发展潜力,呈现技术更迭快、业态多元化、产业融合化、组织网络化、发展个性化、要素成果分享化等新特征,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新动能正在形成。破解制约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制度创新和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是楚雄州实现“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关键所在,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意见》(国办发20174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实施方案的通知》(云政办发201776号)精神,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强化制度创新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增能,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按照州委、州人民政府部署和要求,州发改委从201612月开始,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一系列政策精神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实施方案》,通过召开专题讨论会、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并经州政府常务会审定通过,于2017814日正式印发了《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的出台,将起到以下作用:

  一是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将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实体经济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

  二是通过破解制约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制度创新,构建形成适应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规律、满足新动能集聚需要的政策法规和制度环境。优化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环境和全社会创业创新生态环境,促进人才、技术、知识、数据资源集聚,有利于新供给与新需求衔接的市场机制基本形成,政府服务的响应速度和水平大幅提升,包容和支持创新发展的管理体系基本建立。

  三是通过实施《实施方案》,以分享经济、信息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智能制造经济为阶段性重点的新兴经济业态逐步成为新的增长引擎。制造业新模式、农业新业态、服务业新领域得到拓展深化,产品和服务价值链大幅提升,传统动能焕发新活力。新旧动能实现平稳接续、协同发力,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实体经济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高,支撑全州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在全州范围内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在更高水平上开展对外合作,新的经济发展动力得到强化,新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格局逐步形成。

  二、主要内容

  (一)提高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是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能。优化对新兴经济领域市场主体的审批服务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应用云南省和楚雄州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步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进一步简政放权释放发展新动能二是推进规章制度保护创新的适应性变革建立有关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放宽新兴经济领域政策限制完善新业态就业社保管理三是探索新兴经济领域的权责下移试点。围绕培育新兴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开展创新改革试验,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四是建立绩效评价机制,提升创业创新效率提升创业创新服务水平推进双创有关改革试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二)探索包容创新的审慎监管制度。一是建立公平开放的市场准入制度,落实国家以负面清单为主的产业准入制度,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急于纳入负面清单管理,为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营造政策环境,支持和鼓励围绕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引入民间社会资本。二是健全信用约束机制,加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制度建设,加大失信行为曝光力度,建立和完善市场监管领域内跨部门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机制,有效发挥信用管理威慑作用。三是探索动态包容审慎监管制度,坚持建设发展与管理管控相结合,逐步完善已形成规模、影响力较大的新产业新业态的监管制度体系。四是完善风险管控体系,提高信息化治理水平。五是构建多方参与的治理体系,建立政府、平台、行业组织、劳动者、消费者共同参与的规则协商、利益分配和权益保障新机制,促进监管机构和社会力量协作,完善新产业新业态治理结构。

  (三)激发新生产要素流动活力。一是完善人才团队集聚流动机制,以各级人才公共服务机构“一站式”服务窗口为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出入境和居留、户籍办理、投资置业、配偶随迁、子女就学、社会保险、职称申报等方面的便捷高效服务,激发人才流动活力。优化有利于创新型企业家成长的良好环境,营造有利于跨界融合和共性技术研究团队成长的氛围。二是加快州政务信息中心建设,完善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制度。三是强化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应用机制,推动科技成果有效转移转化,缩短科技成果转化周期。四是创新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模式。贯彻实施“中国制造”,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促进互联网应用向生产领域拓展,支持发展分享经济,探索开放共享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围绕发展重点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组织实施州级重点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实施农村三产融合示范工程,推进形成交叉融合的产业体系。实施服务经济倍增计划,利用新技术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

  (四)强化支撑保障机制建设。一是构建统筹协调的组织支撑。进一步完善各部门职责体系,强化新兴经济领域的系统谋划和统筹协调。二是完善支持新技术应用的政策措施。强化政府采购扶持创新的机制,完善优先应用新技术新产品的支持机制。落实国家及省关于在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招投标活动中,逐步加大对新创办企业支持的相关政策。三是优化金融支持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各类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作用,对符合投向的新兴经济领域创新型企业给予支持,激励引导创投机构加大对新创办企业的投入比重。四是完善统计调查支撑机制。积极探索开展共享新产业、新业态等新兴经济活动的核算,科学测算评估新兴经济活动在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方面的贡献,提供趋势性数据和预警分析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