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874P-/2019-1201002 公开目录:乡村振兴规划 发布机构:楚雄州乡村振兴局
主题词: 发布日期:2018-08-03 16:46:41 文  号:
标 题:
楚雄州“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成文日期:

楚雄州“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目 录

前 言………………………………………………………1

一、规划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执行情况……………2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2

(二)项目资金投资完成情况……………………………4

(三)重点任务完成情况…………………………………5

二、规划实施取得的主要经验和亮点……………………17

三、规划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20

四、“十三五”后期面临的发展环境和形势……………21

五、对规划进行调整的建议………………………………23

六、进一步推动规划顺利实施的对策……………………23

前 言

《楚雄州“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经第十二届州人民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审定并实施,是全州全面推进脱贫攻坚,指导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五年规划。规划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全州脱贫攻坚总体思路、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指导脱贫攻坚工作的行动指南,是制定相关专项扶贫规划的重要依据。

今年已进入“十三五”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为进一步强化规划战略导向作用,持续推动各项任务顺利实施,确保如期实现“贫困县摘帽、贫困村出列、贫困人口脱贫”,巩固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全面评估规划实施情况,客观评价规划实施取得的进展成效,总结提炼推进规划实施的经验做法,深入剖析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及时修改调整完善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楚雄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重点专项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楚府办明电〔2018〕35号)等文件精神,2018年5月以来,楚雄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开展中期评估。

本次评估的时间段为“十三五”规划起始日至2018年6月30日。

一、规划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执行情况

“十三五”时期是全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时期。“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实施两年半以来,州委、州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扶贫思想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严格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和“六个精准”“五个一批”“16个到村到户”的要求,围绕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生态保护扶贫、教育扶贫、兜底保障、转移就业脱贫、健康扶贫、社会扶贫、提升贫困地区发展能力九大类工程建设,通过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程,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做到识真贫、扶真贫、脱真贫。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实现330677人脱贫,644个贫困行政村出列,7个贫困县摘帽。经过两年半的努力,全州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上学难、就医难、行路难、饮水不安全等问题明显缓解,基本公共服务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差距逐步缩小,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指标减少情况。通过2016年、2017年两年多的聚焦精准脱贫攻坚战,全州未脱贫人口从2015年的20.93万,下降到2017年末的35346户125800人(其中2016年减贫13738户54327人;2017年减贫18552户69692人)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9.93%降至6.79%,到2020年所有贫困人口均可实现脱贫。

2.建档立卡贫困村指标减少情况。建档立卡贫困村由644个下降到479个(2016年出列51个,2017年出列114个),完成了贫困村总数的25.62%,到2020年所有贫困村均可出列。

3.贫困县摘帽情况。贫困县7个,可望减为5个(牟定县、姚安县脱贫摘帽已接受国家专项评估,有望实现首批摘帽),到2020年7个贫困县均可实现摘帽。

4.贫困地区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情况。贫困地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8327元,提高到2017年的10044元,增长20.7 %,增幅高于全省水平,到2020年贫困地区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均可高于全省平均增速。

5.贫困村退出指标完成情况。贫困行政村通村道路硬化率达100%;贫困村通宽带率达100%;贫困村中自然村通电率由2016年91.91%提高到2018年年初的95.3%;贫困地区农村安全饮水比例达85%;贫困行政村通广播综合覆盖率达97.75%,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8.18%;贫困行政村卫生室建设达100%,有合格村医率达100%;贫困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5万元的有413个。到2020年贫困行政村道路硬化率可达100%、贫困村宽带率可达100%、贫困村中自然村通电率可达100%、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比例可达90%以上、贫困行政村通广播综合覆盖率可达99%以上、电视综合覆盖率可达99%以上;贫困行政村卫生室建设可达100%,有合格村医率可达100%;贫困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

6.贫困人口“三保障”指标完成情况。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从1.89万户降至4666户;贫困户参加新农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比例达100%;到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基本可以解决,贫困户参加新农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比例达100%。全州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47%,到2020年全州义务教育巩固率可达95%以上;安居房建设指标完成情况,完成易地扶贫搬迁8549户33148人,2016年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4130户,2017年至2018年上半年完成“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25817户。到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可完成47828人,“4类重点象”可实现100%农村危房改造。

7.生态指标完成情况。贫困地区森林覆盖率达65.86%,到2020年贫困地区森林覆盖率可达65以上%。

(二)项目资金投资完成情况

“十三五”期间,10县市共规划脱贫攻坚项目资金1284.33亿元,其中:产业发展脱贫规划资金299.4亿元、转移就业脱贫规划资金2.88亿元、易地搬迁脱贫规划资金77.87亿元、教育扶贫规划资金94.65亿元、健康扶贫规划资金25.83亿元、生态保护扶贫规划资金51.5亿元、兜底保障规划资金10.19亿元、社会扶贫规划资金6.9亿元、提升贫困地区发展能力规划资金715.11亿元。经过两年半的努力全州共完成投资348.56亿元(其中:扶贫专项资金23.16亿元 )完成了规划总投资的27.14%(其中:产业发展投入52.27亿元,完成了规划投资的17.46%;转移就业投入2.24亿元,完成规划投资的77.78%;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投入46.99亿元,完成规划投资的60.34%;教育扶贫投入25.94亿元,完成投资的27.41%;健康扶贫投入10.33亿元,完成投资的40%;生态扶贫投入15.46亿元,完成规划投资的30.02%;兜底保障投入2.32亿元,完成规划投资的22.77%;社会扶贫投入7.95亿元,完成规划投资的115.21%;提升贫困地区发展能力投入185.06亿元,完成规划投资的25.88%)。(大水、大路、大电各县已纳入规划、本次评估投资不纳入统计)

(三)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产业扶贫成效明显。充分发挥贫困地区资源禀赋等特色优势,大力推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特色化、规模化、现代化,确保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贫困户有1项以上产业增收项目。印发了《楚雄州“十三五”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6—2020)》《楚雄州产业扶贫实施方案》,明确了产业扶贫的目标任务、发展重点、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全州新植核桃10万亩、红梨2万亩、冬桃4.8万亩、樱桃0.5万亩、早桃2万亩、青花椒4.8万亩、猕猴桃0.3万亩;累计种植烤烟17.3万亩、商品蔬菜12.6万亩、油菜12.68万亩、人工食用菌0.11万亩、中药材38.2万亩;建成养殖基地34个,对有贷款意愿、符合申贷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给予5万元扶贫小额贴息贷款资金扶持,累计发放小额贴息贷款28.1亿元,引导贫困群众采取种养并重、长短结合的方式自主发展增收产业。乡村旅游产业建立旅游扶贫示范村17个,精品农庄14个,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550户,截至2018年6月,全州实现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012.36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124.12亿元,直接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达8000余人。光伏扶贫产业建设光伏发电面积1822.66平方米,发电量39050度,实现收入13117.99万元。通过政策支持和开展“百企帮百村”行动,全州共发展现代农业园区17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5个、州级3个、县级7个,推动园区承载基地、基地发展产业、产业带动农户,让贫困户分享产业发展收益。到目前为止,全州共有5056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3.43万户13.03万贫困人发展扶贫产业,主体带动覆盖率达到97.2%,其中:被两个以上主体带动的贫困户占62.8%。坚持采用“产业+两委+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等模式,在主体与贫困户之间建立以入股、分红、订单、土地流转、电子商务、打工就业为主要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全州共有1382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19902户贫困户以资金或资产入股方式发展,贫困户增收2903.72万元;1921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订单方式带动21789户贫困户发展,贫困户增收4953.16万元;393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流转承包土地面积30.28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14.8%,带动贫困户增收2076.8万元;426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集体林权面积122.5万亩,流转金额5.89亿元;27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1032户贫困户以电子商务方式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140.86万元;1172户新型经营主体带动9212户贫困户打工就业,贫困劳动力打工人数达18750人,贫困户增收7725.18万元。

——转移就业持续推进。聚焦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印发了《楚雄州技能扶贫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两个专项行动”计划(2017—2020年)》,明确了“十三五”期间全州农村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就业的目标任务、实现途径、方法步骤和保障措施。制定了《楚雄州农村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就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并每年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对县市政府综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量化指标、明确任务,由州政府综合绩效考核办统一组织考核。两年半来全州共组织培训贫困劳动力185143人次,其中:技能培训30437人次,引导性培训154706人次;转移贫困劳动力90953人,(其中:省外转移就业28352人,省内转移62601人)。

——易地安居工程稳步推进。按照“应搬尽搬”的要求,严守搬迁对象精准“界线”、住房面积“标线”、搬迁不举债“底线”和项目资金管理“红线”计划实施47828人(新增23人)易地扶贫搬迁,至2018年7月,省下达易地扶贫搬迁资金259176.17万元,到位资金257969.77万元,已支付147129万元,支付率57%。共完成“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6类区域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628户33460人,完成计划的70%。为确保贫困人口住能住上安全稳固,遮风避雨的安居房,2016年到2018年6月底,全州共争取资金102217.9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57694.38万元,省财政补助资金共计24384.57万元,州级配套财政补助资金共计20139万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59947户(其中:2017年实施“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开工、竣工20997户,开工率、竣工率104.98%;加固改造14530户,加固改造比例达70.48%。2018年全州计划实施20000户“4类重点对象”C、D级危房改造,于2017年12月提前预下达了2018年农村危房改造计划任务10000户。截至6月底,2018年全州第一批“4类重点对象”C、D级危房改造开工10371户、开工率103.7%,竣工4820户、竣工率48.2%。)。

——教育扶贫均衡发展。州人民政府制定实施《楚雄州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教育造血式扶贫功能,提高教育精准扶贫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在学前教育扶贫方面,下发了《关于限期实现乡村小学(教学点)附属幼儿园(班)全覆盖的通知》等文件,对全州学前教育“扩规模、提质量”进行了全面安排 部署。修改完善了《楚雄州2015—2017年新建(扩建)公办幼儿园项目储备库》,新增新建(扩建)项目55个,新建(扩建)公办幼儿园项目16个。在义务教育扶贫方面,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重点缓解贫困县、贫困乡学校办学条件,截至2018年5月,校舍建设类项目开工面积85.30万平方米,面积开工率97.88%;完成建设面积82.31万平方米,面积完工率94.45%;到2017年底,实现了全州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全覆盖。在普通高中教育扶贫方面,全州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6.04%,高于全省平均9个百分点。对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692人免除学费,并给予生活费补助。在职业教育扶贫方面,认真实施职业教育专项扶贫和东西协作扶贫计划,计划通过实施对口帮扶项目培养500名以上“双师型”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建成5至10个合作骨干专业,5至8个合作实训基地;截至6月,上海电子信息职教集团派出113名专家到我州,对我州1098名职教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进行了培训。全州共派出9批共300名职教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到上海电子信息职教集团研修和挂职学习。对按照《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云南省2017年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滇西实施方案招生章程的通知》,我州“中职招生协作兜底行动”招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两后生”共546人,在送读上海期间每生每年给予2000元的往返交通费补助。对中职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学费减免及生活费补助。2017止,全州共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32056人,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大学生10042人;全面落实《楚雄州教育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将学前教育助学金补助标准提由国家规定的300元/生/年提高到1000元/生/年。对考入专科(含预科)以上既没有享受“国家学费奖励”、也未享受“少数民族学子奖学金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每生一次性给予4000元的学费补助。2018年,全州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在校学生45157人(次),覆盖率为100%。

——健康扶贫深入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省健康扶贫30条,制定实施《楚雄州健康扶贫精准实施方案》,努力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看得起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尽量少生病、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2018年,全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28.55万人,参保率达95.2%,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建立四重保障制度,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报销向贫困人口倾斜,2017年全州建档立卡贫困患者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90.01%,自付9.99%。2018年1至6月实际报销比例90.3%,自付9.7%。实行大病分类救治,2017年筛查出需要救治的15739名大病患者、39981名慢性病患者和1294名其他疾病患者在今年1月底前已全部得到了救治。至2018年6月30日,筛查出需救治的大病患者21446人,已救治21368人,需进行慢性病签约治疗服务管理43436人,已救治管理43250人,需兜底救治937人,已救治936人,其他疾病需救治445人,已救治445人。在全州范围内全面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所有贫困患者在州内的全部州、县级医院住院,均不需交纳住院押金,都是直接住院治疗,出院时在“出院结算窗口”一次性直接报销至90%,转诊到州级医院住院的不需要再回到县里报销 费用,对确有困难,出院时无法一次性结清自付费用(住院费用的10%以内)的贫困患者可与医疗机构签订先诊疗后付费延期(分期)还款协议,办理出院手续。全州11家县级公立综合医院已全部获得“二级甲等”称号,7家县级公立中医院中有5家获得“二级甲等”称号,有2家获得“二级乙等”称号,确保了贫困县脱贫摘帽时至少有1所县级公立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要求。全州103个乡镇设有113个卫生院,卫生院共有床位2574张,平均每千服务乡村人口拥有床位1.36张;有医务人员3106人,平均每千服务乡村人口拥有1.64人。达到了每个乡(镇)有1所标准化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1所标准化卫生室的目标。

——生态扶贫得到加强。制定实施了《楚雄州林业生态扶贫实施方案》加大林业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加快林业产业发展,落实林业生态扶贫政策。“十三五”以来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退耕还林3.9万亩,增加贫困户收入3510万元;实施贫困户陡坡地生态治理3400亩,增加贫困户收入272万元;实施贫困户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117.3万亩,优先安排有条件并愿意实施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亩补助150元(其中:上级每亩补助100元,州县每亩补助50元)增加贫困户收入1173.07万元;全州实施低效林改造6300亩,增加贫困户收入94.5万元;在全州贫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优先公开聘用生态天保护林员,其中在完成省下达1010名生态护林员的基础上,整合资金增加生态护林员991人,达到2001人,人均年管护报酬达1万元。2016年以来,全州共投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林业项目资金12356.52万元,惠及贫困户46298户,贫困人口162043人;另外,2016~2017年,共组织申报审批扶贫项目林地57个、面积7858.24亩,减免森林植被恢复费4308.41万元。92个乡(镇)实现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为98.92%;10849个自然村建立保洁员制度,覆盖率达100%,10849个自然村建立垃圾收费制度,覆盖率达100%,10843个自然村实现垃圾有效治理,有效治理率为99.94%;50个乡镇对生活污水实现了有效处理,处理设施覆盖率为53.76%;328个村庄实现污水治理,覆盖率为37.147%;新建24个饮用水源地保护标识牌。

——社会保障兜底逐步健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兜底制度,发挥社会兜底是精准脱贫的最后一道屏障作用。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政策的衔接,加大对农村贫困群众的救助。“十三五”以来,全州累计纳入农村低保452596人次(其中,2016年底185610人、2017年底145739人、2018年6月底121247人),2017年至2018年6月底累计享受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8894人次(其中,2017年底41657人、2018年6月底47237人);累计补助农村低保资金8.27亿元(其中,2016年3.42亿元、2017年3.47亿元、2017年1至6月1.38亿元),2017年至2018年6月底累计补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农村低保资金1.04亿元(其中,2017年补助0.58亿元、2018年1至6月0.46亿元)。全州累计医疗救助132575人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9252万元,其中,实施贫困人口医疗救助65984人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2377万元,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医疗兜底保障28971人次,支出医疗兜底保障资金586万元。全州累计临时救助32524人次,支出临时救助资金2110.16万元(其中,2017年至2018年6月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临时救助2158人次、支出临时救助资金468.2万元)。特困人员供养救助累计31216人次、支出特困人员供养补助资金1.54亿元 ,特困供养集中供养率达26.1%。贫困村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3.98%。

——社会扶贫力度不断加大。创新社会扶贫工作机制,广泛动员各单位、企业、社会组织 和个人参与脱贫攻坚,进一步提高贫困人口帮扶精准度和帮扶效果,形成脱贫攻坚强大合力。扎实推进沪滇帮扶工作,2017年以来上海对口支援楚雄州项目资金16811万元,共实施产业合作、劳务协作、农村建设、社会事业各类项目55个,项目覆盖了双柏县、牟定县、南华县、姚安县、大姚县、永仁县、武定县7个县24个乡镇33个村委会,项目覆盖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5858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792人。建立健全劳务协作精准对接机制。积极促成沪滇人力资源交流合作,深化沪滇职业教育合作。建立了干部互派挂职交流和人才培训培养长效机制。2017年以来上海共派出挂职干部11人和31名专业技术人才到楚雄实地指导帮扶,楚雄州共选派10名党政干部和2名专业技术人才到上海杨浦区和嘉定区交流学习;举办各类培训班32期,培训5182人。完善定点挂钩帮扶,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从32家增加到55家,实行党政一把手“双组长”负责制,构建州、县市、乡镇、村党政一把手抓扶贫的工作格局,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状,压实帮扶责任。2016年以来,有35名州级领导在10县市贫困乡(镇)贫困村挂包。统筹1632家单位(其中:中央8家、省级19家、州级155家、县市级1450家)挂包25个贫困乡镇、644个贫困行政村,已构建了社会大帮扶的格局。加强“百企帮百村”行动。目前,全州共有171户企业参与结对帮扶行动,结对帮扶贫困村149个,受帮扶贫困人口28638人,投入直接帮扶资金3.6亿元,实施帮扶项目335个。加强对外扶贫协作,积极沟通对接香港乐施会和世界宣明会的外资扶贫项目合作。截至目前,外资扶贫项目共投入资金1292.13万元,其中:香港乐施会投入资金350.34万元,世界宣明会投入资金941.79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升。一是稳步推进滇西片区、乌蒙山片区“十三五”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规划的实施。重点推进2个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活条件改善、公共服务工程、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二是依托整乡推进、整村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民族团结示范村等项目,按照“1133”工作思路,瞄准一个深度贫困县(武定县)、聚焦一个“直过民族”(傈僳族)、围绕“三江三山”低热河谷和高寒冷凉地区区域整体发展进步,因地制宜,补齐短板,全力推进全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三是加快贫困地区路网、水网、电网、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升级贫困地区骨干通道。截至目前,全州公路通车里程19163.9公里,高等级公路(二级以上)公路809.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93.49公里,一、二级公路429.52公里,高等级公路率4.2%。继续加快实施建制村通硬化路、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直过民族”通畅工程。截至目前,全州共争取上级下达公路建设项目有:建制村通硬化路2910公里,“直过民族”农村公路362公里,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149公里,县乡道路网改造150公里,窄路基路面改造170公里,户外通村公路197公里,深度贫困县50户以上不搬迁自然村通硬化路516公里,共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4021公里。贫困村通村道路硬化率达到100%。在加快建设的同时,注重日常性道路养护和桥梁养护,抓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养护大中修工程、危桥改造工程实施,截至目前共计完成安保工程583公里,危桥改造6座。四是结合省级下达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十三五”目标任务,对全州农村饮水现状进行全面摸底调查,查找农村饮水薄弱环节、立足巩固提升已有饮水安全成果,通过新建、改造、管网延伸、配套完善消毒设施等方式,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按照省级下达的投资计划和目标任务,楚雄州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2016年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投资8163万元,巩固提升农村人口17.5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23万人;2017年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投资2亿元,受益农村人口18.85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23万人。2016、2017年共完成投资2.8亿元,占省级下达“十三五”投资的112%,巩固提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34.5万人,占省级下达“十三五”目标任务的55 %。截至5月底,全州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已完成投资6000万元,巩固提升11.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通过小型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水源工程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治理、灌区建设、水土保持等水利项目,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2016年以来,全州共争取到上级资金18.69亿元,完成水利建设投资86.17亿元。其中: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8.05万亩,完成投资7.01亿元;完成五小水利7.02万件,完成投资4.56万元;实施干支渠防渗242公里,完成投资3.63万元。五是按照《楚雄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十三五”配电网规划和“十三五”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规划修编工作的通知》(楚发改能源〔2017〕467号)及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工作部署,结合楚雄州脱贫攻坚规划的实施,2016年楚雄州220个贫困行政村均已通10千伏及以上动力电。2018年初,楚雄州贫困行政村所辖自然村通380伏动力电的占比为95.3%,132个自然村未通动力电;计划于2018年底楚雄州行政村所辖自然村通380伏动力电的占比达到100%。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2018年上半年完成99.805%,超过规划目标值(99.8%)0.005个百分点。2018年上半年综合电压合格率达为99.371 %,超过规划目标值(97.9%)1.471个百分点。易地扶贫搬迁配套电网项目,截至2018年7月10日,74个安置点已通电,49个项目正在开展项目建设,16个项目已完成可研批复,5个项目正在开展可研。六是加大贫困地区通讯网络建设,截至2018年6月,全州644个贫困村4G网络全覆盖。七是着力提升县级广播电视覆盖率和农家书屋管理服务。2016年以来,分别完成了姚安县张家山、双柏县洋芋山等6座高山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楚雄市高顶寺、禄丰五台山等10座县级广播电视发射台建设,完成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建设1070户,同时着力加强农家书屋管理服务,完成1046个村委会农家书屋书籍配送,截至2018年9月,全州315个贫困村农家书屋建设可达到脱贫退出标准。八是加强土地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全州共开展土地整治项目开工建设31个,总建设规模8890.26公顷,新增耕地2779.84公顷,项目总投资40138.44万元。其中:2016年开工建设14个(2个项目已验收),2017年开工建设15个,2018年上半年开工建设2个。九是推进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州103个乡(镇)建有综合文化站,设置率100%。借助宣传部门牵头实施的“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示范点工程、组织部门牵头实施的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以及村民集资自建等方式,目前,全州14892个村民小组,2016年底村民小组建有活动场所6087个,2017年底新建村民小组活动场所2086个,其余的村民小组与周边有活动场所的村民小组共用,全州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文体活动场达5001个。

二、规划实施取得的主要经验和亮点

(一)强化责任落实。始终把精准脱贫作为最大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头等大事强力强势推进。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层层签订年度脱贫攻坚责任书,下达行业扶贫任务,将工作任务、责任逐项分解落实到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进一步压实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行业部门责任、县市主体责任、乡(镇)直接责任、村“两委”工作责任、挂包单位挂包干部包保责任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帮扶责任“六个责任”,层层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层层传导压力。

(二)强化保障支撑。组织保障到位,突出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工作“两个轮子”一起转,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加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彝州脱贫先锋行动”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组织保障充分发挥“五个作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通知》,深入开展党建与扶贫“双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先锋行动,姚安县开展争创“四面红旗”工作在全省推广。全面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发挥12636个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15.6万名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全员上阵、全民参战的人民战争攻势。政策供给到位,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等“2+3+6”系列文件,把扶贫资金管理和产业、教育、健康、生态、社会保障、劳动力转移就业等精准扶贫工作责任化、措施化、清单化、具体化。

(三)强化对象精准。在2017年开展2次动态管理的基础上,今年6月又召开全州建档立卡数据信息调整和补录工作视频会议,6月20日,召开信息数据比对会,安排 部署建档立卡数据信息调整和补录工作。按照贫困对象“无错评、无漏评”和“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应扶尽扶”的要求,再次对贫困人口进行了精准认定。

(四)强化力量凝聚。统筹中央、省、州、县四级979家单位选派工作队员2980名,组建工作总队10支,驻村扶贫工作队700支,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长700名,第一书记717名,实现了贫困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和第一书记全覆盖,定期对驻村扶贫工作开展明察暗访。组织开展全州机关干部31071名开展挂包帮扶工作,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深入推进沪滇扶贫协作,扎实抓好“沪企入楚”工程、“楚品入沪”工程、人才培养、科技入楚工程、教育帮扶、医疗卫生帮扶等各项工作。扎实做好大唐集团、中烟公司、香港乐施会、世界宣民会等社会帮扶工作;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开展楚雄州脱贫攻坚“百名记者访百村”采访活动,引导贫困群众自立自强、勤劳致富,增强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社会的意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五)强化纪律作风。按照“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的安排 部署,在全省率先制定并实施《楚雄州“转作风、大调研、抓精准、促落实”专项行动方案》,以“转作风、大调研、抓精准、促落实”专项行动为有力抓手,以开展“提精神、强本领、硬作风、抓保障、严纪律、齐攻坚”6个专项行动为支撑,把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加大扶贫领域违纪违法案件查处通报曝光力度,汇编《警钟长鸣——楚雄州典型案例警示教育读本(续四):扶贫领域专辑》,下发全州党员干部及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使用学习,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进一步强化警示震慑作用。

(六)强化督 查考核。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和督 查“杀威棒”作用,完善考核办法,引进第三方机构参与机制,对存在问题分类采取通报、约谈、督 查、问责等方式处理,有效推动问题整改,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开展2016年扶贫成效考核和2017年贫困退出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相关领导进行了约谈。积极配合完成国家扶贫成效考核第三方评估组对禄丰县、2017年贫困县退出省级评估核查第三方评估组对牟定县、姚安县、2017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第三方抽查评价组对双柏县、2017年省对州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组的考核,及时提供举证材料。坚持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州委、州政府的重点督 查事项,每季度开展一次督 查。配合省扶贫办的工作督 查督导,完成对牟定县、姚安县三轮脱贫摘帽工作督导,形成问题清单,逐一抓好整改落实。州扶贫办按照班子成员和科室分工挂点联系县市,深入各县(市)开展调研督 查,及时纠正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制定完善了《楚雄州县(市)党委、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楚雄州行业扶贫考核办法》、《楚雄州驻村扶贫工作队考核办法》、《楚雄州州级单位2018年“挂包帮”定点扶贫工作考核办法》。

三、规划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对“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进行评估,认真总结全州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所实施的主要项目和脱贫指标完成情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规划项目较多,难以保证所规划入库项目都能够实施。“十三五”规划主要还是延续十二五规划的方法,认为只有将项目规划入库后,才有可能争取国家、省、州资金对项目的支持,很多大水、大路、大电都纳入规划,所规划项目既为脱贫攻坚服务,也为争取资金服务,导致项目规划散乱、繁杂,没有认真思考项目能否实施,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否符合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投资导向,没有严格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来进行规划,整合规划涉及方方面面,看似很全面、很科学,其实重点不突出;二是没有预见到国家在十三五脱贫攻坚政策中,投资导向突出重点到村到户到人,出现公益项目规划过多,到户到人的规划得太少。三是在规划时,由于对行业部门的项目分析不充分,导致项目规划与实际实施不吻合。

四、“十三五”后期面临的发展环境和形势

(一)有利条件: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打赢脱贫攻坚战高度重视,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对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含金量之高、含情量之重,前所未有。省委、省政府提出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州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在全国全省都占有一定比例,必将获得更多的政策倾斜和项目、资金支持。只要我们充分对接好、利用好,努力把这些政策项目化、产业化,就一定能把政策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让更多的政策惠及更多贫困群众。二是大扶贫格局逐渐形成。坚持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沪滇帮扶、党政机关定点帮扶、企业帮扶、社会组织、军队帮扶等机制更加完善。三是工作机制更加健全。围绕“贫困人口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目标,确定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具体到村到户到人,确定时限、公开透明、挂图作战,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任务到人,实行月督 查、季通报、年考核,精准精细推进脱贫攻坚各项措施落实落地。四是目标更加清晰。通过项目库建设,对贫困人口和已脱贫人口做到了“六清”。

(二)不利条件:一是贫困面大,任务依然艰巨。目前,全州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5346户12.58万人,未出列479个贫困行政村,其中深度贫困村227个,占47.39%,未摘帽5个贫困县,其中深度贫困县1个(武定县),仅武定县就有未脱贫贫困人口15058户57029人,占全州35346户的42.6%,占全州未脱贫12.58万人的45.33%;全州深度贫困村227个,武定县有68个,占29.96%;这些剩下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贫困程度更深,脱贫成本更高,减贫难度更大。二是群众稳定增收难。虽然加大了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科技扶贫力度,探索了“农户+基地+合作社”等带动增收模式,但龙头企业少、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弱,特别是边远山区农业经济结构单一,产业化发展水平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难,实现贫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任重道远。三是部分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安贫守贫、“等靠要”问题依然突出。楚雄州少数民族多,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思想观念落后,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等靠要”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困难群众安贫守贫,“背着不搂、牵着不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不足,主动脱贫信心不足,坐等扶持、享受政策;有些地方干部帮扶“热”、困难群众观望态度“冷”,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现象;一些帮扶项目企业唱主角,贫困群众参与度低,比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全覆盖上还存在较大差距。

五、对规划进行调整的建议

由于政策的调整,把全州424个贫困提升村都纳入脱贫出列的贫困村进行考核,建议把原全州220个贫困村出列改为644个贫困村出列,把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联系不紧密的大水、大路、大电等项目全部调出。从2018年起各县市项目的实施,严格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完善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指导意见》(国开办发〔2018〕10号)要求,从各县市所建立的三年脱贫攻坚项目库(2018年—2020年)中提取,未入库的项目一律禁止组织实施。

六、进一步推动规划顺利实施的对策

“十三五”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到了攻坚拔寨的阶段,只有以严的纪律,实的措施,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才能确保全州在2020如期全面脱贫摘帽,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压实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州、县市、乡镇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对标“两不愁三保障”、“6105”“三率一度”脱贫退出标准,围绕实现全州脱贫目标任务,建立完善相关体系任务指标,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继续落实好“五级书记”抓扶贫、党政同责、班子成员齐上阵的格局。强化统筹协调推进,及时发现和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抓好扶贫成效督 查考核和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确保全州脱贫目标实现。

(二)打好协同攻坚战。坚持精准施策要求,动员全州各方力量,全面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定点扶贫、扶贫协作“五位一体”协同作战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充分发挥专项扶贫的主体作用,着力在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转移培训、金融扶贫、危房改造、扶贫资产收益等到户到人措施上下功夫;充分发挥行业扶贫的职能作用,切实把“统筹谋划在部门、项目主体在部门、组织开展在部门、督  查评估在部门、考核问责到部门”的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社会扶贫、定点扶贫的帮扶作用,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扶贫,争取更多的资金、政策等支持。

(三)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加大对新时代脱贫攻坚政策的宣传力度,探索激发群众主体作用的机制办法,扎实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加强政策引导、教育引导、典型引导,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改变落后的风俗习惯及生产、生活方式,注重劳动技能培训,使贫困户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劳动技能或科技。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真正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靠自己勤劳和智慧脱贫致富。

(四)完善资金项目管理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16〕22号)、《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云南省财政厅关于推进财政涉农资金省级源头整合支持贫困县脱贫攻坚的意见》(云财农〔2018〕71号)等要求,对纳入统筹整合使用范围内的财政涉农资金项目,将审批权限下放到贫困县,强化对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管理责任,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实到项目、责任到项目;加快预算执行,严格控制扶贫资金结转结余规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引导作用,以脱贫成效为导向,以脱贫攻坚规划为引领,统筹整合使用有关财政涉农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精准度。加强对重点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跟踪审计,强化督促检查,落实扶贫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健全扶贫资金、项目信息公开制度,确保全面接受社会监督,保障项目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五)强化精准帮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把到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以及到人到户的帮扶措施具体化、项目化,做到因村因户因人帮扶,完善“村级施工图、乡级路线图、县级项目库”,精准锁定各层级、各部门、各年度扶贫任务,逐级建立专业化、网络化责任落实机制,做到产业、就业、教育、医疗、住房扶贫专人专责,问题有人发现,工作整改有人落实,考核奖惩对标对人,从根本上改变“大呼隆”“大水漫灌式”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确保精准施策,精准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