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hhszfxxgk-/2024-0218007 公开目录:统计信息 发布机构:楚雄州统计局
主题词: 发布日期:2024-02-01 17:54:55 文  号:
标 题:
楚雄州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情况分析

楚雄州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情况分析

2023年,全州紧紧围绕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锚定目标、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多重风险挑战,精准施策、补链强链,稳固工业经济运行基础,切实推动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发展提质增效。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一)规模以上工业经济保持增长。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增速居全省第6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州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24.5%,拉动GDP增长1.15个百分点。

(二)规模以上工业主体培育卓有成效。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97户,其中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户。40户新纳规企业实现产值27.72亿元,同比增长3.0倍。特别是远景能源、运达新能源2户企业新建投产,填补了我州风机装备产业零的空白,绿色新能源产业日益成为新增长点。

(三)制造业引领作用明显。从三大行业门类看,全州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3%,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个百分点;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1.3%,拉动下降0.7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8.0%,拉动下降1.4个百分点。

(四)优势产业贡献突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1.1%,增加值占比达20.4%,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7个百分点;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增长4.0%,增加值占比达23.4%,拉动增长0.8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长1.5%,增加值占比达8.2%,拉动增长0.1个百分点。

(五)主要产品产量生产稳定。单晶硅产量增长36.4%,高钛渣产量增长7.3%,海绵钛产量增长58.6%,阳极铜产量增长0.1%,铝合金产量增长24.1%,钢材产量增长1.3%,粗钢产量下降1.1%,商品混凝土产量增长11.7%,农用化肥(折纯)产量增长17.4%,机制纸及纸板产量增长58.5%,中成药产量增长16.2%,自来水生产量增长6.0%。

(六)重点发展区域布局逐步形成。从重点县市来看,以绿色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业为主要发展方向,楚雄、禄丰两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占全州的比重为33.2%,两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州的比重达64.8%,产值超过百亿元以上企业两市各有2户,对全州形成了强力支撑。

(七)园区集群成势协同发力。发展条件不断改善,全州已培育形成楚雄市光伏及半导体新材料、楚雄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禄丰水电硅材加工一体化、禄丰新材料(钛金属)、禄丰装备制造(数控机床)等5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禄丰新材料(钛金属)、楚雄市光伏及半导体新材料2个产业集群,先后被省级授予“云南省成长型制造业集群”称号;禄丰产业园区勤丰化工园区、楚雄高新区云甸化工园区被批准确认为省级化工园区,楚雄高新区通过认定成为全省第一批10个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区之一。产业集聚区向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转型升级,为全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部分行业增长乏力。烟草行业仍为我州规模以上工业占比第一大行业,基于计划、市场等因素,烟草制品业高开低走,增加值增速从1-2月的增长7.7%,一路回落到全年累计增长4.0%,支撑作用不断减弱;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自10月起出现下降,全年增加值累计下降6.6%;医药制造业持续颓势,全年增加值累计下降29.7%。

(二)重点工业企业支撑不足。全州22户产值1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927.81亿元,下降7.0%,其中隆基、德钢、业胜、天宝动物营养、乌东德电站、观音岩电站等14户企业,因受价格、技改、出口、气候等影响,累计产值同比不同程度下降。6户企业全年产值低于10亿元,加上当年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企业2户,2023年末全州10亿元以上企业仅有18户,下降18.2%。

(三)出厂价格走低影响发展。2023年12月份,云南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9%;2023年全年,云南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下降3.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9%,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2.2%、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0.4%、加工工业价格下降8.2%。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发展信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推进机制,强化制度供给,营造良好生态,提升服务效能;突出要素保障,聚焦企业发展中的“痛点”“堵点”,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强化责任担当,形成优化环境、促进发展的强大合力,充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支持企业深耕重点优势领域搏击风浪。

(二)加强供需对接释放需求潜力。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针对性开展产业链供需对接,多措并举助力企业破解发展瓶颈,积极促进营商环境、消费环境建设,多渠道强化政企对接,推进各类生产要素保障,调优结构、拓展市场、稳定生产,促进需求端向生产端扩散,帮助企业科学排产、扩大销售,抓牢可靠增量。

(三)凝聚合力扩大投资提升发展后劲。继续在扩大有效投资上下功夫,争取全方位、多层面谋划储备一批有一定体量有前景的产业项目。以重点产业“强链、延链、补链”为重点方向,强化产业链招商,推动产业链延伸,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梳理支撑项目清单,做好跟踪监测服务工作,加快推进项目开工、建成、达产进度,构建更强发展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