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动态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要闻 >> 楚雄动态 >> 正文

以市场主体培育激发市场活力—— 楚雄州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综述之三

发布日期:2021-12-29 10:39:59 来源:楚雄日报 作者:谷 伟 点击:[]

走进楚雄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0GW单晶硅切片建设项目一车间进入满负荷生产,工人们正按照生产工艺紧锣密鼓地忙碌着……截至11月底,公司共生产单晶硅片约42717吨,产值149.7亿元,继续保持隆基全球产能规模最大单晶硅切片生产基地的领先优势。项目一、二、三期达产后,产能规模将达58GW左右,可有效带动本地5000人以上就业,税收将达7亿元以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既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市场活力的根本举措。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州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指引下,楚雄州认真落实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狠抓营商环境,狠抓产业发展,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潜力,促进全州市场主体多起来、大起来、活起来、强起来,为确保“十四五”全州市场主体实现倍增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

高位推动落实 扛牢压实责任

州委、州政府将市场主体培育发展列为攻坚工程,作为“大比拼”州级领导领衔事项来抓落实,牢固树立“抓发展必须抓营商环境、抓发展必须抓市场主体”的理念和“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的思想,精准把握全州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扛牢属地责任和主体责任,强化部门协同,聚焦市场主体发展堵点、难点问题,强化目标导向,把各项目标任务分解到季,按照经济运行“五个主题”制度要求,盯紧各自目标任务,实时对工作进度行进研判、预警、应策、推动和问效,加强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有力有序推动工作。

优化营商环境 促进主体倍增

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和“放管服”改革,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围绕重点产业和支柱经济进行延链补链强链招商,培育“夜间经济”市场主体,结合“管集市”专项行动,实施“民营经济发展工程”,拓宽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贷款途径。建立完善市场主体直接评价营商环境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定期听取各类市场主体的反映和诉求,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的获得感、满意度。按照“盘活存量、引入增量、做大总量”的思路,引进与培育并举,全力促进全州市场主体实现数量倍增。

狠抓产业发展 提升主体质量

围绕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目标,实施新型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工程。持续开展“工业经济发展攻坚工程”“民营经济发展工程”,紧扣绿色硅材、绿色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大健康、光伏材料、绿色食品等重点产业,加快发展壮大全州特色优势重点产业。实施民营“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和“个转企”“小升规”行动计划、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实施年度建筑业提质增效专项行动,促进企业大起来、强起来,不断优化全州产业结构,促进市场主体质量提升。

严格市场监管 增强主体活力

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公平竞争审查抽查、考核、公示制度,全面加强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进一步健全遏制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工作协调机制,持续推动减税降费各项政策全面落实,完善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不断增强市场主体在楚雄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促进全州企业活起来,不断提高市场主体活跃度。

截至12月23日,全州新登记市场主体40174户,完成全年任务数的118.16%。目前,全州市场主体总数达218693户。其中,企业45638户,占20.87%;个体工商户168129户,占76.88%;农民专业合作社4926户,占2.25%。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90.49户、拥有企业18.77户。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