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泥土被轻轻拂去,庞大的骨架露出地表……在禄丰市恐龙山镇一小山坡上,人们对恐龙的所有想象突破了影像与语言描述,以更鲜活、更冲击的情景闯入视野。
经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批准以及一段时间的抢救性保护,12月28日,禄丰市恐龙山镇境内发现3具恐龙化石,其中最大一具恐龙化石腹肋骨保存较为完整,对判断恐龙年龄、食性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今年6月,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工作人员在恐龙山镇的一次科考活动中,发现了埋藏在泥土中、疑似恐龙化石的物质,随即联系上禄丰市恐龙化石保护研究中心主任王涛前去查看。
“我上山后,只看到一小截骨头关节一样的东西露出地表。”王涛笑着说,那是一小截腿骨,特征十分明显,经验告诉自己,这些石头肯定是恐龙化石。不出所料,经工作人员进一步验证,证实了王涛的推断。这3具恐龙化石的所在地,周围光秃无天然遮挡物,化石面临自然风化、雨水侵蚀等风险。禄丰市恐龙化石保护研究中心立刻将这一情况汇报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经批准后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保护。
“我们把它们标记为ABC:A条恐龙从化石保存情况看,颈椎到背脊末端有4米多长,尾椎应该还有3米多,头部应该有40公分左右,A条恐龙差不多有8米长;B条恐龙和C条恐龙体型稍微小一些。”在现场,王涛介绍起3具恐龙化石情况,“最好的是A条恐龙的腹肋骨保存比较好。”恐龙化石的腹肋骨又脆又软、不易保存,以往禄丰挖掘出土的恐龙化石中腹肋骨保存完整的少之又少,这将为该地恐龙与禄丰盆地恐龙对比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除了禄丰,2020年底,武定县万德镇发现恐龙化石出露2处;今年6月,双柏县大庄、大麦地和安龙堡3个乡镇也发现恐龙化石出露6处。根据专家对目前出露的部分恐龙化石初步分析,除双柏县的恐龙化石属于侏罗纪中晚期外,其余8个点的化石均属于早侏罗世。其中,根据武定县万德镇发现的化石推断,当地恐龙生存时代是侏罗纪最早期,比禄丰盆地以禄丰龙为代表的恐龙动物群还要早,有可能成为现今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恐龙骨骼化石地点。目前,3县市恐龙化石后期挖掘工作已委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负责开展,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