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充满春天气息的普法课堂在牟定县举行,楚雄州中级人民法院与牟定县人民法院到牟定县彝族刺绣协会开展主题为“走进彝绣司法保护的春天”的普法活动。
法官们针对绣品底稿、针法、商标、彝绣制品等如何保护,彝绣经营如何做到合法合规,经营过程中绣品保存、运输、买卖等出现的矛盾纠纷如何防范化解,绣娘的劳动权益如何保障等问题进行了讲授。
彝绣是楚雄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之一,已经成为楚雄州彝族群众独特的文化符号和记忆。此次活动是楚雄州两级法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的重要抓手。通过普法宣传,进一步延伸审判职能,开展好司法保护工作。
今年以来,楚雄州两级法院把“非遗”司法保护工作列为重点工作。楚雄州中级人民法院积极与州级相关单位开展联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咨询、矛盾调解、普法宣传等工作落深落实落细。同时,进一步加强司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绿色通道”建设和完善,做到快立、快调、快审、快结,提升审判质效。通过以案释法、典型案例解读,让每一次庭审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的“法治公开课”。
此外,为进一步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司法保护力度,楚雄州两级法院持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调解员与法治宣传员的培育力度,发挥好“法官工作室”作用,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劳动者及产业发展、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提供更加精准的司法服务,全力建好“非遗”司法保护的“第一站”。过去一年,全州两级法院建立完善诉前联动纠纷解决机制244个,设立类型化、专业化调解工作室79个,乡镇诉调对接工作室98个,妥善审理涉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涉农纠纷460件,审结劳务合同、追索劳动报酬等案件2031件,帮助农民工追回工资5860.6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