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楚雄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绿色低碳经济蓬勃发展,“美丽楚雄”建设成果丰硕,生态红利持续释放。全州先后荣获4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国字号”品牌与4个省级品牌,连续保持全省“双第一”。
编织法治经纬,形成责任落实与实绩考核的“弦奏和鸣”。出台了《楚雄彝族自治州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4年-2030年)》,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实现生态环境规范化管理。明确考核责任。将生态文明建设考核项目纳入全州综合绩效考核,印发《楚雄州州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试行)》,强化领导班子主体责任,2024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在党政实绩考核中的占比提升至21%;健全追究机制。落实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编制州、县(市)两级年度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实施《楚雄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强化党政领导干部环保职责;深化河湖长制、林长制协同联动。实施《楚雄州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意见》《楚雄州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等意见和方案,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从“制”到“治”升级,提升河湖治理与林业发展水平,推动“林长制”向“林长治”转变,河湖长制工作考核连续7年获全省优秀。
加强立体防控,形成治理力度与生态美学的“诗意共振”。实施“生态为民”专项行动,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构建大气防控体系。全州环境空气质量优良,2024年,楚雄州优良天数率为99.6%,楚雄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强化流域综合治理。以龙川江流域为重点整治水环境,全州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4年,41个国、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为95.1%,25个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州农村生活污水行政村治理率达87.49%,居全省首位;筑牢生态保护网络。实施《楚雄州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任务清单(2024-2026年)》,构建“两屏两带四廊多点”生态安全格局,严守生态红线,落实“三线一单”,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外来物种防控。绿孔雀等珍稀动植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目前,绿孔雀数量达430只,已超全国总数一半,擦亮“中国绿孔雀之乡”品牌。
厚植生态优势,形成减排降碳与绿色发展的“双向奔赴”。将节能减排降碳作为生态环境建设核心,围绕绿色低碳转型,激活经济绿色发展动力。推动绿色产业强州。推行清洁生产,实施产业发展计划,建设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融合发展示范区,全省首个“8+3”新能源配套接网工程投产;实施污染防控护州。推动“无废城市”建设,降低固体废物产生率,提高综合利用率,保障项目用地。2024年,楚雄州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100%;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绿洲。推动“水火风光储”多能协同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抓好各领域节能减排,推进林草碳汇交易,制订减污降碳方案,助力实现碳达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