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畴争分秒,时雨抵万金。4月30日,我州迎来关键农时降雨,为春耕生产送来“及时雨”。全州各级各部门通过科技赋能、政策保障、防灾减灾,多措并举推动粮油生产稳步开展,为确保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州气象台数据显示,4月29日8时至30日8时,楚雄州共有150个自动气象站监测到降雨,降雨覆盖率达57%,全州平均雨量1.5毫米。全州1至4月平均气温15.6℃,较常年偏高1.2℃;平均降水23.3毫米,比上年同期11.9毫米偏多95.1%。虽较历年同期偏少56.7%,但关键生育期(小麦拔节期、油菜蕾薹期)出现3次有效降水,缓解了前期旱情。
记者从州农业农村局获悉,2025年,全州夏粮播种面积达129.13万亩,冬油菜播种面积43.48万亩,较上年增加0.05万亩,连续三年保持面积稳中有增。为全力推进2025年粮油生产工作,州农业农村局将370.5万亩粮食、46.4万亩油料播种任务分解到10县市103个乡镇;建成200个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辐射带动超80万亩;自主选育“楚麦系列”“云油杂37号”等抗逆高产新品种,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5%;在禄丰、牟定等县市建设5个智慧农业示范基地,示范田单产较常规田提高8%至10%。同时,培育2.77万家新型经营主体,开展20万亩粮油全程托管服务,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小麦、油菜参保率达85%。
防灾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与气象、水利部门建立“旬会商”机制,发布36期灾害预警信息;针对2月低温冷害,组织1.2万人次开展田间熏烟、覆膜保温,减少受灾面积3.2万亩;在蚜虫“统防统治周”投入植保无人机320台次,防治面积超40万亩;与省农科院共建3个专家工作站,示范“云麦112”“楚油8号”等新品种18个;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7.2万亩,节水30%、节肥25%;培训农民620场次,培育高素质农民1.2万人,技术到位率提升至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