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财政局持续强化财政科技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构建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市场机制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支持体系。
建立州本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预算机制,年度预算安排向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倾斜。探索实施“大专项+任务清单”预算管理模式,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科技转移支付资金,发挥协同效应,并督促县市财政保障科技投入,确保全州财政科技投入持续增长。截至目前,完成科技支出7196万元、同比增长16.67%,争取上级科技项目专项资金1575.3万元,下达州级科技专项资金2312万元。
精准助力创新领域,进一步完善科技重点领域项目、平台、人才、资金一体化的创新资源配置机制,推动财政科技资金向重点产业的科技创新领域集聚。下达高新技术企业补助资金240万元,专项用于打造楚雄州专、精、特高企新品牌。全力支持科技研发投入,下达联合专项资金州级出资部分1200万元,专项用于支持楚雄高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全州共建有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个、重点实验室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对象5个。累计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53个,州级专家工作站24个。
搭建科技人才平台,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对院士专家工作站给予经费支持,今年安排人才专项经费592.89万元,为人才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保障。支持种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推动全州种业高质量发展,下达现代种业研究院工作经费300万元和楚雄云果产业技术研究院工作经费120万元,安排“一乡一名研究生”订单式乡村振兴专项研究生培育计划专项经费175万元。
推进科技金融融合,创建全省唯一“创指增信”融资示范区,楚雄高新区“创指贷”被省政府列为做活金融“五篇大文章”首个金融创新典型案例并在全省推广,累计发放“创指贷”3.54亿元,惠及中小微企业19家,企业平均融资成本仅为1.99%。2024年,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29.47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27笔1.72亿元,首批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授信3亿元,办理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保险289件。
建立健全科技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绩效管理体系,定期开展绩效评价,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对绩效好的项目给予优先支持和奖励,对绩效差的项目减少或取消资金支持并督促整改。同时,加强与审计、监察等部门的协作,开展财政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使用科技资金行为,确保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