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双柏县聚焦群众需求,倡导文明新风,创新服务方式,将志愿服务作为主要形式,以更接地气、更具活力、更有温度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有效增强了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组织建设强保障
近日,在双柏县城,每当上下班或者学生上下课的高峰期,都有穿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在各路口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活动。“大妈,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这样才安全。”“小朋友,现在是红灯,要等绿灯亮了才能过马路。”类似的场景出现在每一个交通路口。
近年来,双柏县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作为推动全县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改革创新的有力抓手,以县、乡镇、村(社区)为基本单元,构建“县级实践中心(分中心)—乡镇实践所—村(社区)实践站”三级实践体系,分级分类推进试点工作。由县委书记担任县级实践中心主任,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分别担任乡镇实践所、站负责人,形成县、乡镇、村(社区)三级书记抓推进的工作格局。制定《双柏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双柏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指导意见》《中共双柏县委办公室关于成立双柏县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总队的通知》等文件,明确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架构和载体、内容和活动、推进步骤以及工作保障,将试点任务进行细化和量化,建立工作调度、资金保障、激励回馈、督查考核等工作机制,加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进度,有力促进双柏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规范化、常态化、专业化开展。坚持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把文明实践队伍建设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探索工作的重要内容,按照“3+10+N”要求,县、乡镇、村(社区)分别成立志愿服务队,构建“总队+分队+小队”3级志愿服务队格局。
目前,双柏县建成1个县级实践中心、4个分中心、8个乡镇实践所、85个村(社区)实践站,构建成“1+4+8+85+N”的实践体系,通过县、镇、村、组四级联动常态化开展活动,让广大群众在“文明实践”中增强获得感、在“实践文明”中弘扬正能量,有力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双柏落地生根。
科技科普惠民生
领到双柏县科协发放的《新农村科学生活方式规程》读本,双柏县妥甸镇西城社区老党员夏光华激动地说:“你们今天发放的科普书籍很实用,文明礼仪、居家安全、健康保健、安全生产这些知识都在里面了。”这是双柏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惠民志愿服务队开展科普进社区的一个真实写照。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双柏县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等工作,扎实开展科普进村(社区)、进校园、进企业活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着力提升公民科学素质。
双柏县通过积极争取项目,以培养新型农民、提升城乡居民科学素质为工作重心,以普及实用技术、服务产业提升、完善科普公共服务为切入点,认真推进项目落实,广泛营造了浓厚科普文化氛围;深入开展“科技文卫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主题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生活方式,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在双柏县融媒体中心开办“双柏科普”栏目,办好“双柏微科普”微信平台,精准满足公众科普需求。依托“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让同学们亲身体会到科技神奇的力量,感受到科学带来的快乐和科教展品的魅力,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依托农函大和科技培训,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能力;巩固已建社区科普大学建设成果,加快社区科普大学建设,扩大科学普及覆盖范围。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组织领导干部参加全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和科普宣传活动等,努力调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目前,全县共创建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示范点4个。今年,举办15个教学班招收农函大学员1000人,利用科普资金,开展种植技术培训1000多人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技科普平台作用有效发挥。
文艺文化入人心
“保洁不容易,垃圾不落地!为了县城更美丽,我的垃圾我带走……”一场由双柏县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策划、主演的文化文艺助力国家文明城市创建主题文艺晚会精彩上演。“这样的节目挺好的,让我们既看了节目,又记住了要爱护环境卫生。”68岁的张大爷边看节目边称赞。
近年来,双柏县组建了3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文艺志愿服务,切实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积极作用。
双柏县依托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各类文化文艺服务工作,组织书法、美术、摄影等各协会会员深入社区、乡镇、军营、敬老院开展送春联、特长培训班、户外宣传绘画、作品展等文化惠民活动;传统节假日,组织音舞戏剧家协会开展文艺演出活动;作家协会深入机关、社区、医院、企业、学校、乡镇开展县刊赠阅活动,充分发挥“书香双柏”服务队的力量,为文化引领、服务群众注入新活力。以小分队形式开展文艺轻骑兵基层行系列活动,组织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文艺志愿服务者向基层服务群众,体现“送文化”“种文化”“扬精神”要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精神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激发广大群众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营造良好氛围,凝聚团结进取、奋发图强的强大精神力量。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开新局作贡献”“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及“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活动,组织双柏县作家协会、双柏县美术家协会、双柏县摄影家协会会员,到乡镇开展“文化艺术助力乡村振兴”主题采风活动,用文艺助力乡村振兴。
通过开展赠阅、书画展览、文艺演出等活动,及组织摄影、书法等培训,县文明实践中心文艺文化分中心为双柏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打下坚实基础。
教育体育树新风
随着一阵阵优美的琴声传来,双柏县2021年暑期素质拓展公益特长班开班教学。在为期两周的时间里,双柏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教育分中心面向群众,举办了舞蹈、电子琴、硬笔书法、美术等15个素质拓展班的活动。
近年来,双柏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教育服务分中心和体育健身分中心积极发挥作用,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学校常规工作有效衔接,在全县13个学校加挂“双柏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XX文明实践基地”的牌子,充分发挥实践基地作用。将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与人格修养教育有机结合,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年内各学校结合实际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进校园、书法名家进校园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认真组织开展“学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等主题活动。依托实践基地,将平时活动和假期活动有机结合,将教育实践活动向社会延伸,以双柏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各学校少年宫为载体,整合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和9个乡村少年宫为服务阵地,构建“1+9”服务平台。各学校少年宫因地制宜制定活动方案,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现已经形成各具特色的活动项目;利用县风雨体育馆、老年人文体活动中心、各学校校内体育设施等载体,有序推进健身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同时,按照“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季季掀高潮”的目标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创编、推广针对不同群体的健身运动项目,提升“全民健身日”、民族传统节日等活动的层次和内涵;扩大少数民族健身操、陀螺、磨秋、秋千、射弩、彝族式摔跤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群体参与度。
通过一系列举措的落实,双柏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教育服务分中心和体育健身分中心推进了文明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体育需求和精神文明需求。
基层阵地显成效
“请问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哪些是不文明行为?”“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不遵守交通规则……”日前,妥甸镇东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摒弃陋习,走向文明”主题宣讲活动,志愿者与孩子们进行了互动,倡导大家摒弃陋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自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工作以来,妥甸镇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呈现出阵地建设有成效、实践工作有亮点、群众感受有温度的良好局面,勾勒出新时代妥甸的文明新画卷。
妥甸镇充分整合县党群服务中心、镇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等现有阵地资源,因地制宜打造涵盖绘画、文娱活动、志愿服务、居家养老等多种内容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较好地满足县城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着力构建镇、村、组“1+19+291”的所、站、点三级阵地体系,切实为全镇开展文明实践筑牢平台支撑。为彰显各地特点,对于实践站地处居民聚集区的,以各类功能室为阵地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文明实践活动;而实践站地处偏远、设施较少的,以提供基本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为主,让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覆盖到底。为了打造志愿服务主力军,妥甸镇围绕实践所(站)志愿服务内容,依托党员、团员、学生、民兵青年等群体,组建了多种不同类型志愿队伍,让“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理念入脑入心。同时,积极推广“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志愿服务模式,并切实依托各级党组织牵头引领,积极开展“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工作,挖掘资源特长,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目前,妥甸镇建设有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示范站1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9个,组建机关志愿服务队、专业志愿服务队、乡土志愿服务队等志愿队伍共86支,登记志愿者达5400余人,开展各类活动600余次,一幅水净、村美、民乐的动人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