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动员共发力
双柏县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试金石,通过部门联动、多点发力,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往心里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餐馆用餐遇到服务质量不好怎么办?对餐饮企业卫生不满意怎么投诉……在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中,双柏县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使用“餐饮安心码”,建立起覆盖所有餐饮企业的“安心码”体系,通过“一点一码”形式生成专属“餐饮安心码”作为各餐饮单位的电子身份档案,实现餐饮消费“码上评”、餐饮安全“码上管”、实现惠企“码上帮”、餐饮问题“码上改”。
餐馆、饭店的常消毒工作有没有落实到位?超市、农贸市场有没有认真落实好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商铺门前的绿化带植物缺水怎么办……类似的问题虽五花八门,却一直以来都是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聚焦市民问题上报、商家监督管理、网格点位综合整治等难题,双柏县全力推动数字双柏“扫码好”综合管理平台推广使用。
双柏县将数字双柏“扫码好”综合监管平台作为实现城市管理、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国家卫生县城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信息化、规范化、长效化的重要抓手,采用一点一码的模式,将县城内所有的商铺、小区等进行注册,实现了网格化精准管理。市民可以对城市管理脏乱差等问题、对市政设施故障损坏等情况通过随手拍功能进行上报,相关职能部门照单全收,及时进行跟进整改。针对疫情防控工作,平台完善了访客登记功能,扫一扫该点的二维码,进行访客信息录入,可实时掌握该网点的人员流动情况。为了对各点的消毒情况进行监督,扫描场所二维码即可查看当日消毒情况、消毒明细、最近消毒的视频记录等,督促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保障了“常消毒”工作的常态化。平台还开通了积分兑换的功能,群众可以通过每日签到、参与全民健身、商家扫码评价等方式获取积分并在“积分兑换商城”内兑换相应商品,激发了全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
目前,全县个人用户注册数达到11656人,商家注册数达到2750家,消毒场所注册552家,消毒记录上传11315条,市政设施登记1893个,“扫码好”综合管理平台的推广使用,有效提升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治理效能,营造了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
城乡颜值再扮靓
最近几个月来,很多县城居民发现,妥甸老街以前背街小巷的坑洼处正在平整,许多蜘蛛网般凌乱的“飞线”正在入地;脏臭的排水沟也变了模样,贴满城市大街小巷的小广告也得到了清理;许多住宿区的外墙设立起了广告张贴区,以前到处乱粘乱贴的小广告有了安家之处。在市民的身边,一系列小而巧、小而精的惠民工程正悄然改变着市容市貌。“不经意间,城市面貌得到了大大改善。我们早晚锻炼身体方便多了。”妥甸镇西城社区居民谷先生高兴地说。
修补城市“疮疤”、刷新城市“颜值”,让不断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向前迈进,各项民生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双柏县在全面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的同时,结合国家卫生县城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巩固和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等工作,以改善县城面貌为目的,大力实施城市道路路面硬化、城市环境改造提升、公园景区环境美化绿化等项目,下大力气快修快干,铆足干劲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快速提升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在扮靓城市面貌的同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正在各村如火如荼进行,以乡村振兴“六个一”为抓手,美丽庭院、小康庭院创建行动以及农村厕所改建、城乡电网改造等民生实事扎实开展,擦亮了乡村振兴底色,照亮了百姓的美好生活,时时处处让人感受着美丽与舒心。
据统计,双柏县在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中,共计投入资金近1.5亿元,实施建设项目13个,一件件实实在在的民生实事不断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认可。
行通四方促发展
针对部分农村群众反映的出行难问题,双柏县立行立改,用“四好农村路”铺就双柏县乡村振兴幸福路。
“酒香也怕巷子深,以前我们这里只有简易的道路,东西再好也卖不出去。现在好了,自从马龙河公路修好之后,发展种植的经济林果就不愁拉不出去卖了。我还想再多种一些,让以后的日子越来越好。”妥甸镇马脚塘村委会大平地村村民李有贵说。马龙河沿河公路建设只是双柏县通过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让群众生活更有盼头的一个缩影。
以建设便民的交通路网为目标,双柏县不断加快改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紧紧围绕“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总要求,升级干线路、编织乡村路、打通断头路、发展特色路、修建旅游路、畅通资源路,不断完善路网骨架支撑,推动全县公路提质升级。对全县路网进行进一步补充完善,计划建成乡镇通三级公路18.22公里,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工程54.259公里,完善15公里农村道路安全生命防护设施,改造危旧桥2座,新建桥梁1座,养护大中修工程3.55公里,着力促进群众便捷出行。同时,新设客运站前广场,持续改善场站内外卫生环境。推广使用微信售票、电子检票,采取设立“志愿者服务站”“母婴爱心屋”,添置担架、轮椅等便民设备,解决了老、弱、病、残、幼等旅客出行难等问题。
如今,一条条公路逐渐变长变宽,一幢幢新居拔地而起,客车开进了乡镇、货车开进了村庄、农用车开到了田间地头,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让散落的村落串联成了全县各民族发展进步的共同体。
民生保障再夯实
双柏县以“老有所养,幼有所抚,弱有所扶”为目标,通过持续提升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和社会救助等工作,不断夯实基本民生保障。把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切入点。按时足额发放高龄津贴,以开展全国居家和社区改革试点及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为契机,完成农村敬老院星级创评工作,不断完善敬老院设备。配备护理型床位220张,改造图书阅览室6个,改造了不规范的无障碍通道和无障碍厕所,新装无障碍电梯2部,为7所敬老院厨房餐厅配备了电气化厨具。
关注“老”,还要关注“小”。双柏县制定了《双柏县开展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双柏县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实施细则》,扎实做好儿童福利工作,足额发放31名孤儿基本生活费33.25万元。全县建成县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1个、乡镇未成年人保护站8个、村社区儿童之家85所,实现儿童关爱服务县、乡、村全覆盖,并加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基本生活保障。在双柏,社会的温度,通过一“老”一“小”就能触摸得到。
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发生家庭贫困怎么办?双柏县把健全困难群体动态监测机制、防止返贫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任务,稳定提高低保标准和平均补助水平,不断扩大低保保障范围。坚持“四不摘”,落实分层分类救助,确保“应兜尽兜”。积极开展低收入家庭排查核查,建立低收入家庭动态监测管理台账,对低收入家庭进行按月动态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救助,防止返贫致贫。对全县所有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进行探访,排除安全隐患,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强城乡低保的动态管理,定期不定期对城乡低保对象和低保边缘户进行排查和调查,不断完善特殊群体关爱服务体系。严格落实特困供养政策,将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三无”人员全部纳入特困供养救助范围,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切实发挥临时救助制度的托底作用,防止因灾、因病、因学致贫或返贫。同时,深入推进“政府救助平台”的推广使用,提高求助事项的办结率和落实政策的精准率。
截至2021年9月,双柏县共发放城乡低保金2526.64万元、特困供养金及照料护理补贴863.86万元,审核审批发放困难群众临时救助808户次189.18万元。一项项民生项目、一条条民生举措,将双柏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兜底保障网织得更密、编得更牢。
营商环境再优化
双柏县从企业和群众需求出发,着力锁定企业办事难、头绪多、跑多趟等诸多难点堵点,按下优化营商环境“快进键”,通过流程再造实现审批事项整合和缩减,让企业“零跑路”。
为了最大限度节省其办事成本、提高办事效率,扎实推动“一件事一次办”和“互联网+政务”改革,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双柏县积极探索“领导带班”解决群企“疑难事”服务机制,以推进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便利化为切入点,通过推行“专窗办”“一窗通办”“延时办”“延伸办”四项举措,在全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置“疑难事代您办”窗口,进一步深化窗口服务,畅通服务群企“最后一百米”,有效解决了办事群企在窗口办事受阻、对办事结果不满意或多次跑未能成功办理等疑难问题。推行“跨省通办”“全程邮寄办”等举措,申请人可通过邮件寄送、网络传送等途径提交申请材料,政务大厅窗口人员收取申请材料后第一时间进行办理,证照通过邮寄方式领取,简单审批事项可实现当场受理、当场办理、当天寄出,进一步压缩了办结时限。在此基础上,还陆续推行容缺办、帮代办、上门办、自助办、“您来说,我来办”等一系列暖心举措,得到了企业和群众的称赞。同时,积极与上级项目资金主管部门汇报对接,及时了解掌握上级政策动态,贯彻落实好具体扶持政策及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资金申报工作,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激发了企业发展信心。
截至目前,共为企业争取了8批(次)433.21万元省州扶持企业发展资金,资金惠及74户企业。全县政务服务中心共接待办事群众48690余人次,累计办结注册登记、食品药品许可事项2690件,按期办结率100%。
纾难解困暖人心
2021年10月12日,安龙堡乡绿汁江提水引灌、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试通水成功,有效解决了青香树村委会6 个村民小组2080 头大牲畜的生活用水以及19000亩耕地有效灌溉,该信访积案的成功化解成为双柏县领导包案和带案下访的经典案例。
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双柏县将化解信访积案 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民生项目清单,各级党员干部结合开展联系群众“大走访”、深化民生难题“大排查”、推动服务群众“大提升”,对影响和损害群众合法利益的问题进行大排查、大清理、大化解,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
双柏县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坚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示范引领全县抓信访积案化解工作,把深厚的为民情怀具体体现在解决好信访群众愁、难、急、盼的事情上来。全面压实信访积案包案化解责任,强力推进信访积案化解,确保做到每一件信访积案“包解决问题、包教育转化、包稳控管理”“三包”到位;每一件信访积案“一套工作专班、一个化解方案、一个解决时限”“三个一”统筹到位;每一件信访积案由“一名县处级领导、一名县级部门领导、一名乡镇领导、一名村(社区)干部、一名村(居)民小组长”“五级联动”包保稳控到位。同时,牢牢抓实领导接访下访化解一批,包案领导牵头、部门联动“集中 会诊”化解一批,法治教育化解一批的“三个一批”工作,确保信访积案化解清仓见底。
近年来,全县25名县处级领导共带案下访化解信访积案185件,开展公开接访35批174人次,累计“集中 会诊”56件,通过司法诉讼解决积案175件,训诫息访25件。该县连续4年荣获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称号,信访工作考核3年排名楚雄州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