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动态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要闻 >> 县市动态 >> 正文

留住最美乡愁—— 永仁县“四美乡村”建设见闻

发布日期:2021-12-23 09:27:01 来源:楚雄日报 作者:徐美玉 邱君竹 王祺丹 点击:[]

今年以来,永仁县坚持政府引导、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思路,按照乡村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标准推进“四美乡村”建设,留住最美乡愁。

从永仁县宜就镇地什苴村委会出发,驱车驶上一条平坦的水泥路面,五分钟左右,便来到菠萝苴村。沿着干净的村间小道在村子里穿行,记者看到,村民房屋门前屋后的空地上,都用瓦片、木条或石块作栅栏围起了小花圃,里面或种着蔬菜、花苗,或铺了鹅卵石后置以杵臼、石磨、陶罐等一些早已废弃不用的生产生活用具作点缀;墙面上,向日葵装点成画,木梯条凳勾勒成框,种种景象相互呼应,构成一幅别具韵味的乡村图景。

村党总支书记周兴林告诉记者,菠萝苴村两个小组84户村民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门前卫生实行“三包”,村民自己动手打整房前屋后,还主动把家里的向日葵、陶罐、犁耙、盆栽等捐出来给村里做装饰用;保洁员定期清扫公共区域;党员带领大家每月10号、20号、30号进行卫生大扫除,以前污水乱流、乱堆乱放的现象早已不见。

在宜就镇宜就村委会子鲁的新队和拉利平村委会新组,记者对“四美乡村”有更直观的感受。除了旧物装饰、门前“三包”、定期打扫外,两个村的墙壁还被粉刷一新,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及瓜果蔬菜、乡镇全貌等各类墙体彩绘栩栩如生,既扮靓了乡村,又增添了文艺气息。

据了解,子鲁的新队和拉利平村委会新组是两个搬迁村,60户237人几乎都是彝族,1966年就从高寒冷凉的大山里搬了出来,村民经济来源主要靠土地流转、外出务工、种植板栗、核桃和养殖牲畜,年人均收入近2万元。

“‘四美乡村’建设是好事,村子变美了,我们住着更舒心,所以大家都积极参与。”热心“向导”、新队的村民杞彪带着记者在村里转悠。“以前门前屋后的空地被我们用来堆放柴垛、搭建鸡舍,又臭又乱,现在种上花,整洁多了。”

不同于其他村委会选取个别村小组作为“四美乡村”建设试点,永定镇乍石村委会的“四美乡村”建设是10个村民小组整体推进。

乍石村是永仁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诞生地。在“四美乡村”建设中,乍石村把红色元素融入墙体彩绘,打造红色体验点;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50多名乍石干部不仅回到家乡建言献策,还主动捐资2万多元。

在村委会的停车场旁,矗立着一块巨石,中间刻有“乍石村”三个大字。乍石村村民告诉记者,这是大家请吊车从河里吊运来的,大伙儿齐出动,打磨、刻字,并于上个月把石头立了起来。“只要齐心协力、共同参与,打磨巨石不是事儿,‘四美乡村’建设也一样。”乍石村委会石板河下村小组长杨少荣告诉记者,在村委会的组织号召下, 他们小组53户240名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参与墙体粉刷、卫生清扫、杂物收整、种花种草。“现在我们村子看着很安逸,住着很舒心。”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