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双柏县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发展战略,围绕打造全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县,选取“水土流失分布相对集中,治理迫切,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收入水平低,治理水土流失积极性高”的项目区,积极探索水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新路子,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政府整合资源为主导,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的美丽家园初步形成。2021年12月,成功创建“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
政府主导,整合项目资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基础工程来抓,作为促农增收的重点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成立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专题研究资金整合、土地流转、招商引资、特色农业发展等,按照“各级财政补一点、相关部门整合一点、企业投一点、群众筹一点”的原则,有效解决治理资金不足和配套资金不到位难题,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制度保障,促进监管落实。先后制定《双柏县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社会监督制度》《双柏县水土保持违法违规案件督办和督查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监管工作,“未批先建、未验先投、未批先弃、未批先变”等违法行为得到遏制。“十三五”期间,全县共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86件,全面催缴水土保持补偿费220.72万元,征收率达100%。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事中事后监管,多部门联动随机开展监督执法,仅2021年就对42个生产建设项目开展64场(次)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其中:配合部门联合监督检查4件,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缴纳通知书21件、发出现场监督检查通知书18份,补报水土保持方案通知书11件;开展10个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现场复核工作,筑牢水土保持监督“最后一公里”防线。
重点突出,实施综合治理。始终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防治方针,在抓好预防保护的前提下,以小流域为单元,对现有水土流失以及山、水、田、林、路进行综合规划和治理。2011年以来,对大庄麻栗树及大麦地普龙、峨足等9条小流域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平方公里。经过集中连片治理,形成“多层次、多功能、多效益”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有效控制水土流失。
社会参与,营造浓厚氛围。依托良好的群众基础,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水土流失防治。结合“四万三进”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短信、图版、横幅、现场宣传等,进乡(镇)、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水土保持宣传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水土保持意识,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水土流失防治良好态势逐步形成,为深入推进全县水生态文明建设营造浓厚氛围。
据2019年云南省水土保持公报统计,双柏县水土流失面积964.53平方公里,较2015年减少830.42平方公里,年均减幅为7.47%;全县中度及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减少538.86平方公里,年均减幅为28.17%,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