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丰市利用全市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等优势,充分挖掘联农带农富农潜能,千方百计促农增收,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禄丰市持续发展壮大粮食、肉(奶)牛、经济林果、生猪、花卉、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延伸产业链,探索建立联农带农富农机制,促进群众稳定增收。全面推广“保险+金融”肉牛养殖模式,肉牛产业发展呈现增速快、带动强的态势。彩云镇肉牛产业入选2023年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奶牛产业被列入云南省优质高产奶源基地。2022年以来,全市14个乡(镇)128个村新增肉(奶)牛养殖户4808户。其中,2210户脱贫户养殖肉牛8541头,实现户均增收1.2万元左右。
积极利用禄丰市境内企业较多的优势,服务引导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出了家门进厂门”成为务工就业主流。联合云南锦润数控、云南德胜钢铁、楚雄隆基等规模企业及25家扶贫车间和农业产业基地开展按需培训,采取“企业+订单+培训+就业”模式,努力做到培训一人、增技一人、增收一人。全市已就业的脱贫劳动力中,本地就业达7800人,占比超过60%。
充分发挥星级景区辐射带动作用,禄丰世界恐龙谷、黑井古镇、金山古镇、土官乌龙潭AAAA级景区,上半年带动就业1583人(次)。其中,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62人,平均月工资收入2800元。积极谋划建设星宿江最美乡愁示范带,带动263户乡村旅游企业、旅游景区、农家乐(含民宿)发展配套经营。上半年,共接待游客466.26万人(次),实现收入17450.48万元,带动3147人就业。其中,实现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157人就业,月平均工资2753元。
线上在京东、抖音、拼多多等第三方平台上开设“禄丰特色馆”,销售额达11.37万元;线下共组织冬桃节、水果节等农产品上行活动5场(次),开展产地现场直播6场(次),助农增收150余万元,带动禄丰香醋、东河米、双丰高原黑猪、多味板栗、山窝蛋、黑井牛干巴等40多个农特产品走俏市场。
紧盯年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低收入群体,用足用准低保、临时救助、公益性岗位政策进行兜底保障。截至7月,全市年内新纳入农村低保对象641人、新纳入特困供养对象112人。1至6月实施临时救助791户2287人,发放农村低保、特困供养金3162.27万元。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464个,发放补贴117万元,确保每一户脱贫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