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动态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要闻 >> 县市动态 >> 正文

楚雄市强化机构编制保障赋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3-12-12 14:46:59 来源:楚雄日报 作者:张学丽 徐天菊 点击:[]

楚雄市委编办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准则和价值导向,聚焦民生办实事,积极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机构编制保障。

楚雄市深化“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合理配置中心城区教育资源,实施“名校+弱校”集团化办学,发挥“名校”效应,将城区部分学校机构进行整合,打造鹿城小学文庙校区、小花山校区、云荫寺校区、彝海校区“一校四区”;北城小学校本部、南路校区“一校两区”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打造北浦中学本部、鹿城分校北浦教育集团,金鹿中学本部、前进分校金鹿教育集团,促进义务教育阶段优质资源辐射共享,有效解决中心城区学校“布点不均衡、学位少、大班额、交通堵、上好学校难”等民生问题。面对“二胎”开放后第一个入学高峰,通过新设立楚雄巴川实验学校、小学新增27个教学班等增加4400个学位保障“高峰期”就学需求。

推进乡(镇)中小学“一体化”办学改革,破解“乡村弱、城镇挤”难题。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人口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更加强烈。楚雄市大胆探索,实施乡(镇)中小学“一体化”办学改革,除鹿城镇、东瓜镇外,将乡(镇)中小学校进行撤并,组建东华镇、子午镇等13个乡(镇)“九年一贯制”中心学校,实行“一个法人一套班子一套账”管理,将村完小高年级学生集中到乡(镇)中心学校就读,把富余的教师和编制调剂到乡(镇)中心学校、城区学校,整合优化教师资源为乡镇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各学科课程,全面提升乡镇学校育人质量提供关键要素保障,在解决乡村学校生源不足、城乡教育差距大短板问题的同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区学校缺编严重的问题。

深入推进“县管校聘”改革,盘活用好编制资源。根据教育事业发展和办学规模,核定教育系统教职工编制数占全市事业编制总量的60.4%。市教育体育局结合师生比、班师比、学校办学实际情况等每年自主核准各学校编制,日常结合教师招聘、人才引进等适时调整,年底实施备案管理。各学校的教师通过学校直聘、校内竞聘、乡(镇)内跨校竞聘、市内竞聘程序聘用上岗,按照“编随师走”,2023年,共流动教职工86人。其中,乡(镇)内跨校交流35人,跨乡(镇)交流49人,城区交流到乡(镇)2人,促进全市教师合理流动,提高编制使用效益。多举措引进教育优秀人才,满足事业发展需求。以引进一批、招聘一批、考调一批、双向选择一批“四个一批”加快推动优质教育人才资源汇聚。2023年,引进高层次人才1人,高中紧缺学科教师公开招聘11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84人,从山坝区向城区公开考调90人,从楚雄市外公开选调4人。2024年,批准使用31名编制招聘高中紧缺学科专业技术人员。针对城区缺编、缺人才的问题积极向省、州争取23名周转事业编制用于人才引进。

参照事业单位领导职数核定标准,楚雄市重新核定全市各学校、公办幼儿园校级领导职数,各学校校级领导职数根据学校编制数、党委设置变动情况进行动态调整,教育主管部门将调整后的各学校校级领导职数报组织、编办、人社、财政部门备案。精减设置管理岗位,压缩非教学人员编制规模,共精减72名校级领导,将更多的编制资源释放到教学岗位。 创新人员管理模式,腾挪编制资源空间。强化编内编外人员统筹管理,加强中小学校借调人员审批,严禁党政机关等其他非教学单位与中小学校混编混岗及长期借调、借用中小学教职工,借调中小学校教师必须遵守“同期借入人员不得超过借入单位编制数的20%,借出人员不得超过本单位实有人数10%”的规定,确保一线教学岗位师资力量。根据岗位特点和“人岗相适”要求,采用“养事不养人”的方式置换盘活现有编制人员,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教学辅助服务及后勤、安保等统一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编外聘用人员统一实行劳务派遣,将更多优秀教师从管理岗位释放出来保障一线教学需求,学校工勤人员自然减员后不再调入和招录,工勤人员编制调整为专业技术人员编制。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