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定县围绕打造“化佛山胜地、左脚舞故乡、四弦琴产地、全域游乡村”四张文化名片,采取“1335”工作法,积极推进“乡村著名行动”,实现地名信息共建共享,打通地名服务“最后一公里”,助力乡村振兴。今年9月,牟定县“乡村著名行动”典型经验做法入围全国“乡村著名行动”20个先行区之一。
抓实“1”个目标,实现村、组标牌全覆盖。紧紧围绕“有地就有名,有名就有标”目标,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县7乡(镇)771个自然村因地制宜,以天然石材、木材、牌坊等本地资源设置自然村地名标牌771块,实现全县自然村标牌全覆盖。
推进“3”项机制落实,强化部门协作管长效。强化制度保障,因地制宜高位推进。建立“乡村著名行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管、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地名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合力。丰富融合载体,打造文旅融合地名品牌。宣传、史志、文旅等部门共同发力,编纂《牟定县地名志》2期,编纂《牟定县乡地理志》《江坡镇志》《牟定红色文化研究》等地名文化历史书籍1万余册,展示地名历史文化;创新“码上办”,助力乡村振兴。推广使用手机微信小程序“牟定民政服务码上办”,让群众就地就近上传地名信息,实现乡村著名。全县771个自然村、73家酒店宾馆、电商基地和农家乐、网红打卡点等100%采集上图上传地名信息,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创新“3”个一点筹资,破解资金难题促参与。坚持政府出一点。县政府将地名管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近3年来,累计筹措资金300余万元,在城市街道设置地名标志牌204块、门牌8162块;村集体出一点。发动本村干部群众及乡土人才主动筹集村集体资金300多万元,因地制宜设置自然村村牌771块;社会捐一点。通过慈善会、腾讯公益等平台,发动企业和爱心人士开展捐助活动,筹款47.4万元,为乡(镇)政府驻地、乡(镇)集镇商住户、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装设置地名标志牌、门牌8933块,实现标志牌、门牌全覆盖。
突出“5”种方式著名,助力乡村振兴重提升。传承历史沿革,以“史”著名。编纂《牟定旧志集注》《牟定县志》《曹庆功传》等书籍,县电视台拍摄“讲好地名文化故事、弘扬地名文化”主题宣传片21期,宣传地名历史文化;厚植文化底蕴,以“文”著名。编纂《左脚舞志》《彝和园弦歌》等书籍,命名“左脚舞”文化广场、“彝族民间文化产品一条街”等地名,让牟定左脚舞、彝绣文化广为流传。全县共有彝绣企业165家,带动8800余名绣娘合力发展彝绣产业,2023年实现产业增加值6469万元,彝绣产业成为助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打造“著名品牌”,以“名”著名。编纂《牟定腐乳志》,命名“牟定腐乳街区”,传承牟定腐乳文化,打造腐乳品牌。2023年,腐乳生产企业达17家,腐乳产量突破1万吨,产值超3.1亿元;强化产业融合,以“农”著名。在乡村产业品牌宣传塑造中融入地名元素,推介特色农副产品,把拥有7500多亩李子种植基地、盛产李子的江坡镇命名为江坡滇中李子小镇。2023年李子产值达5400万元,成为乡村著名的典范;打造美丽乡村,以“旅”著名。深挖“彝族左脚舞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文化品牌内涵,以节庆文化活动引爆文旅消费。利用“三月会”民族传统节日成功举办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云南舞蹈大家跳暨2024年牟定‘三月会’”,40余家主流媒体播发稿件超200条,全网曝光量超8000万次,话题总播放量超1.5亿,仅“三月会”期间旅游总收入就达1.94亿元,实现“地名+文旅”的双促进,给文旅插上地名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