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按照“坚持一核牵引、建好三个数据库、搭建三个平台、聚焦五个一批”的工作思路,多维度精准发力,促进就地就近就业。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家门口的务工车间”30个,带动2168名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形成了“车间建在村头、就业送到门口、增收落在手头”的良好局面。
党建引领核心驱动。各乡(镇)党委和村(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在“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深入各村民小组开展辖区内劳动力就业排查,分类健全动态信息台账,积极组建乡、村、组、户四级网格员就业先锋服务队,主动上门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热情与企业投资积极性。
三个数据库精准奠基。劳动力资源库提供基础数据,通过上门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全县11个乡(镇)136个村(社区)劳动力进行全面摸排,建立起动态更新的劳动力资源库,做到未就业人员底数清、未就业原因清、培训意愿清、帮扶措施清、就业意向清,为务工车间精准匹配岗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数据。目前,已排查县内劳动力8.13万人。其中,在家务农1.66万人,在本乡(镇)内就地就近务工4.92万人,在县内乡外务工1.55万人;岗位需求资源库确保数据精准,积极与县内企业、周边地区用工企业对接,广泛收集岗位信息,涵盖农产品加工、手工制作、电子装配、服装加工等多个行业领域,摸清了县内206家企业用工岗位的工作内容、薪酬待遇、工作时间、技能要求等关键要素,提供就业岗位9200个;招商项目资源库提供有力支撑,各乡(镇)依托自身资源禀赋、气候条件、人力资源、交通区位、产业基础等优势,建立一批招商项目资源库,通过服务意向投资者,储备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项目,确保家门口务工车间持续壮大,群众务工进一步稳定。目前,已储备招商项目85个,可提供就业岗位1800个。
三级就业平台高效搭建。着力建强县、乡、村三级就业服务平台。县级平台统筹资源,聚焦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构建全县企业用工岗位需求库,精准匹配劳企信息,经平台荐岗,对重点企业“点对点”服务,搭建沟通桥梁,促进就业不断规范化;乡(镇)平台扎根本土,排查建立辖区多元用工主体信息库,掌控供需状况并匹配,联动县级平台,反馈就业动态,精准推送政策;村级平台贴近群众,以“就业服务站”与“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为抓手,发动村“两委”等基层力量,服务辖区企业,收集就业意向信息,延伸服务至家门口,激活乡村就业,助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五个一批”全面推进。盘活资产建设一批,全面盘清盘活闲置资产,通过引进公司、企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建成一批“家门口的务工车间”,提供一批家门口的就业岗位;招商引资建设一批,坚持“一把手”带头招商,强化资源招商、园区招商、主导产业招商、以商招商,招引扶持一批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让企业将车间建到家门口,为群众提供更多家门口的岗位;提质扩容巩固一批,对现有企业、车间进行挂联指导,“点对点”帮助解决困难问题,扩大吸纳就业容量。聚焦园区钛产业集群,创建“厂房型”务工车间,聚焦高原特色农业创建“种养型”务工车间,聚焦文旅康养等创建“服务型”务工车间;返乡创业建设一批,加大对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力度,扶持一批有创业意愿、有创业条件和一技之长的“能人”返乡创业、兴办实体,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带动周边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符合条件的认定一批,对适合分散加工的初级产品生产车间建在乡(镇)和农村,吸纳脱贫劳动力5人以上、稳定就业1个月以上的认定为“就业帮扶车间”,按政策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奖补资金,鼓励更多企业投身农村就业帮扶,吸纳更多人员就近务工,缓解农村劳动力就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