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姚安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入持久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走深走实,凝心聚力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共育民族团结之花,共享繁荣发展之果,用心用情用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靓丽名片。
姚安县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由县级领导担任工作组组长的7个创建领导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细化压实县、乡、村、组、户五级联动创建责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主责单位各司其职、部门协作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
始终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党员干部、学校等教育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干部教育培训、民族理论政策知识测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定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到革命烈士纪念碑、地索革命烈士纪念塔、蛉丰村“初心学堂”、亦乐红军烈士墓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红军长征过姚安的革命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长征精神,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开展普通话朗读大赛、“小手牵大手,推普一起走”等活动,将民族团结进步、红色传承、法治宣传教育送进校园,提高各族学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自觉。同时,采取大型户外广告、电子显示屏、宣传展板、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题公园、主题街区等形式进行宣传,制作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专题片5部,大力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不断推动各族干部群众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此外,姚安县依托全县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学校课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9个乡(镇)文化站、77个村(社区)活动场所、1202个村民小组文化活动室等阵地,充分发挥梅葛、姚安花灯、坝子腔3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展演宣传优势,编演群众喜闻乐见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剧目12个,巡回演出1200余场(次)。经常性组织多领域、多样化的民族联谊活动,开展彝族火把节、开街节、龙华会、秋山会、荷花节、彝族年、民族团结进步日等民族传统节庆活动,着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前场镇新民村、牟定县凤屯镇腊湾村,山水相连、村落交织,每年农历二月十五,两个村轮流举办民族团结日活动,硬化民族团结路,架设民族团结桥,交知心朋友、做和睦邻居、结美满姻缘,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艳。
姚安县把发展富民产业,不断带动各族群众增加经济收入,帮助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作为筑牢民族团结进步基石的重要举措。全面深化沪滇协作,深入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自姚安县与上海嘉定区开展沪滇协作以来,嘉定区累计投入沪滇协作资金1.61亿元,实施项目46个,其中用于产业发展资金1.48亿元,先后建成标准化厂房5个、花卉种植基地4个、蔬菜种植基地5个、规模化特色水果种植基地2个,提供就业岗位1300余个,带动近800名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同时,姚安县还建立“山坝牵手”异地结对利益联结机制,将产业基地建在发展基础好、产业潜力大的坝区,既解决了山区产业培植难的问题,又解决了园区产业投资少的问题,通过做强做大花卉、肉牛、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让各族群众的腰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