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大姚县以胸痛中心建设为抓手,努力构建覆盖全域、反应迅速、操作规范的胸痛救治体系,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救治网络,织牢了胸痛“救治网”,有效守护群众的“心健康”。
医学称谓的胸痛,其实就是群众寻常的“胸口痛”,这往往是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等致命性疾病的早期信号。处理这类患者,需要“三早三快”,即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置,反馈快、转诊快、救治快。
为落实好“三早三快”的胸痛救治模式,大姚县投入专项资金860万元,在县医共体总医院建成“国家基层版胸痛中心”。全县14个乡(镇)卫生院建成“标准化胸痛救治单元”。在134个村卫生室设立“胸痛救治点”,构建“县级中心+乡(镇)单元+村级哨点”的全域立体化三级胸痛救治体系。同时,强化数智赋能,建成区域心电诊断中心,实现卫生院、卫生室心电图10分钟上传,县级医院专科医生10分钟诊断反馈,最大限度节约患者的时间成本。
为搭建胸痛患者生命接力的“高速路”,大姚县开发了“云急救”系统,做到“患者未到、信息先至”,让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无缝衔接,形成全县胸痛救治“村初筛——乡处置——县救治”的三级联动。2021年至2024年,大姚县胸痛救治时间达标率从67%提升至95%,卫生院累计成功实施溶栓治疗42例,最短仅19分钟,县医院胸痛救治入门到球囊扩张最短仅36分钟。
胸痛救治,专业队伍是主力军。近年来,大姚县引入省、州三级医院心血管专家团队3个,组织开展专题培训86场(次),培训医务人员2300余人(次)。选派14名县级专家担任乡(镇)“首席胸痛主诊医师”,实行“1+N”结对帮扶。创建“晨间微课堂”“夜间病例讨论”等学习平台,培养乡(镇)骨干医师49名,近3年基层开展溶栓治疗量年均增长30%以上。
织牢胸痛“救治网”,大姚县组建了“心连心”健康宣讲团,编写彝汉双语宣讲材料,深入中小学校、旅游景区、客运站等重点场所开展“心肌梗死识别六部曲”科普活动,发放胸痛急救手册12万份,配置AED设备38台,培训应急救护员420名,“胸痛就打120”“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等胸痛救治理念深入人心,筑牢了胸痛救治的“防火墙”。
三年攻坚,大姚县院前急救有效率提升至89.7%,县域内急性胸痛患者救治成功率提升至97.4%。2024年,全县乡(镇)卫生院胸痛首诊准确率提升至92.6%,转诊时间平均缩短38分钟,全县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死亡率从2021年的15.12%下降至3.56%。全县16个基层卫生院溶栓案例入选国家胸痛中心总部优秀案例库,占全州推送案例数的41.03%,探索出了一条山区县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的创新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