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元谋县依托暖冬气候、交通区位和“八度禀赋”等优势资源,每年吸引超过8万“候鸟”人群来元谋旅居,创新推行组织联建、服务联动、治理联抓“三联”模式,把旅居党员纳入组织体系,形成“党建引领、双向赋能、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依托“微网格”力量在“候鸟”群体集中的11个物业小区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活动,摸排旅居党员,建立台账进行动态更新。按照“地域相邻、兴趣相投、需求相近”原则,在旅居人群聚集的小区成立旅居人员党支部1个,把旅居6个月以上的流动党员纳入管理,灵活设置康养疗休、文艺交流、书画联谊、志愿服务等特色党小组4个,同步选派党建指导员1名,确保组织生活不断档。联合物业企业共享闲置用房1200平方米,建成“旅居党员之家”,设置红色书吧、银龄学堂、志愿服务中心等功能室,推行“日有棋牌书法活动、周有健康讲座、月有主题党课”机制,开展文艺汇演、健康养生讲座、志愿服务活动等特色组织生活12场。
围绕旅居人群“医、养、娱、安”核心需求,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开展“上门问政”,第一时间解决旅居人员反映各类问题;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从最初的社保、医保等民生事项,拓展至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文旅经营许可等10个领域;打造“旅游警务”升级版,联合元马派出所严格落实“1、3、5”分钟快速响应,人员密集场所见警率、管事率、服务率持续提升,全周期、立体化的服务体系让旅居人员从“客人”变“家人”。挖掘旅居党员中退休医生、教师等专业人才,创新“旅游+”“候鸟+”“康养+”“退休返乡”、冬春季“半年制”坐诊等引才模式,签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新昆华医院等“银龄名医”20名,推荐5名旅居人才到老年大学兼职特聘教师,让旅居人才边执业、边康养、边旅游。探索推行“旅居人员积分制”,将参与志愿服务、基层治理等行为量化赋分,积分可兑换景区门票、旅居美食套餐、康养体验券等,带动260余名旅居人员主动参与知识科普、文明交通宣传劝导、环境卫生整治、技术指导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
依托旅居人员党支部,定期组织旅居党员开展知识科普、文明交通宣传劝导、环境卫生整治、技术指导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旅居人员召开座谈会,邀请旅居人员旁听党代会、人民代表大会,围绕旅游发展、服务优化、基层治理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打造旅居“党建+义警”基层治理品牌,联合元马派出所组建“候鸟守护者义警队”,设立“银发调解组”和“康养巡防队”,创新“晨练巡逻”和“茶歇调解”工作法,把治安巡逻工作与旅居群体晨练结合、矛盾纠纷化解与川渝旅居群体日常民俗活动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