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期间提出,各地要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规律,突出自身特色,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请谈谈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认识?
袁培林: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是楚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全球竞争格局的变化,传统产业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通过技术创新、结构优化和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不仅能提高产业竞争力,还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我们将始终坚持“市场主导、突出特色、创新引领、绿色发展、开放合作”的原则,以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新质生产力为新动能,以自身特色为核心,围绕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特色产业优势集聚、新兴产业聚链成群、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抓实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添动能”、园区经济做大做强“强支撑”、经营主体培育壮大“提规模”、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增活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强保障”五大举措,重点推动烟草、钛、钒钛、铜、中彝医药等产业提档升级,着力建设产业强州,为打造滇中崛起增长极贡献力量。
记者:作为滇中崛起增长极的重要一极,楚雄州将如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袁培林: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始终锚定“努力走在滇中地区发展前列”的目标,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以更加有效的举措,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未来产业,推动全州产业向“高”攀登、向“新”突破、向“融”发力、向“绿”转型,力争全年重点产业增加值突破1400亿元。
一是一体推进“三大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依托楚雄优越的矿产、风能、光热、气候、土地、产业基础、交通区位等比较优势,突出楚雄特色,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工程,一体推进“三大经济”,巩固提升烟草、钢铁等传统产业,培强壮大钛、钒钛、硅、铜、中彝医药和花卉、种业、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培育发展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循环经济、康养旅居等新兴产业,加快布局储能氢能、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打造钛、光伏及半导体、中彝医药与大健康、铜、种业、花卉、野生菌等优势产业集群。
二是注重“软”“硬”环境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完善产业投资基金体系,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对金融和社会资本的引导撬动作用,拓宽产业融资渠道。更加重视产业协同创新,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鼓励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5个以上产教融合联合体,编制重点产业紧缺人才目录,鼓励社会资本加大科研投入,切实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人才培育力度。持续深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面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物流降本增效,加强市场秩序整治,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统筹抓好现有4个和新批准的6个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建设,建好沪滇合作园区,打牢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基础,吸引更多产业项目入园发展,推动产业向集约、集聚、集群发展。
三是聚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产业提质增效。以绿色能源为根基,重点发展风电、光伏、水电等绿色能源,谋划发展储能、氢能等前沿领域,大力推进“绿电+先进制造业”发展,力争年内再建设新能源300万千瓦、并网200万千瓦以上,打造绿色硅、钛、铜、钒钛、装备制造等绿色制造业集群,建设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融合发展示范区。以绿色发展为重点,紧扣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推进农业绿色转型;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垃圾资源化利用,加快牟定县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楚雄市静脉产业园建设,发展循环经济。以绿色低碳为导向,强化“度电效益”理念,坚持优电优用,实施工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推进绿电交易及消费认证、溯源体系建设,加快碳汇产品开发。加快推进园区绿色低碳转型,积极组织有条件的园区申报全省第三批零碳园区建设试点。
(记者 吴维东 尹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