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文化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魅力楚雄 >> 彝族文化 >> 彝族文化 >> 正文

历史悠久的楚雄彝族火把节

发布日期:2017-07-16 12:13:00 来源: 作者: 点击:[]

彝族是崇尚火的民族,火把节是彝族文化的象征,是彝族传统中最为重要、最盛大的年节。“火把节”起源于“星回节”,火把节的起源与彝族十月太阳历密切相关。彝族先民通过观测天象,以北斗星斗柄指向来确定主要的节气,斗柄正上指为(大)暑,在此附近过“火把节”,斗柄正下指为(大)寒,在此附近过“彝族十月年”。据传说和史料记载,彝族人民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过“火把节”的民间习俗。

楚雄彝族火把节于2006年5月经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彝族火把节主要分布在楚雄州及周边地州的彝族集聚区。火把节为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节期三至五天,她是楚雄彝族文化的象征,是彝族传统节日中最为重要、最盛大的节日。她不仅包涵了彝族的火崇拜、原始崇拜以及歌、舞、乐等诸多文化现象,同时还包涵了彝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各式各样的生产生活习俗、禁忌习俗、饮食、服饰等传统文化。“彝族火把节”对地方民族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传承、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楚雄彝族火把节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祭祀、祈福、驱邪除恶、探亲访友、听老人唱古歌(讲述历史)、撒火把”、叫“五谷魂”、赛装、对歌、跳脚、摔跤、斗牛、磨担秋、群众性的大三弦舞、葫芦笙舞狂欢等。火把节期间,彝族村寨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祭天地、祭火、祭祖先、驱邪除恶,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家宅平安,体现了彝族人民尊重自然、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节日期间,举行盛大的对歌、跳脚、摔跤、磨担秋等文艺体育活动,内容十分丰富。火把节是彝族原始宗教传承的舞台,彝族歌舞、服饰、饮食展示的平台,其内涵积淀深厚,外延宽泛,包容了彝族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农耕文化、星象文化、祭祀文化等,这些文化的潜在价值正逐步展现出来,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史的活化石;节日期间,彝族探亲访友、邻里相聚,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化解了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和民族团结;火把节不但是彝族文化的象征,同时也是中华火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火把节还是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舞台,以政府主导、群众主体举办的火把节,扩大了对外影响,促进了招商引资,发展了地方经济,因此,对火把节实施保护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的重要年节,为了尊重彝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增进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楚雄州历届州、市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民族文化的弘扬、传承和保护,把办好一年一度的火把节作为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区的大事来抓。1981年5月25日,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议案,确定“火把节”为彝州的法定节日,1986年,“火把节”作为彝州的法定节日正式列入《楚雄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从1983年起,正式由州、市人民政府主导每年在楚雄鹿城举办欢庆火把节活动,自此,以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火把节成了楚雄州最隆重、最盛大和最富有民族特征的传统节日。

彝人是世界民族大家庭的一员,“火把节”不仅仅是彝族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共同的节日,真诚地邀请、热忱的欢迎各位朋友走进楚雄,走进赛装节,走进彝族火把节,领略多彩文化、感受魅力彝乡。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