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全面部署了2022年“三农”工作重点,楚雄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省委、州委的工作要求,紧紧抓住被列为首批国家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县的机遇,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乡村出彩立标杆 农业农村更繁荣
近年来,楚雄市不断夯实乡村发展基础,促进乡村产业增产增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农业农村更加繁荣稳定。
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乡村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整合涉农资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建成高标准农田3.53万亩,稳步推进10件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全面推进水源地保护项目和引水工程建设,农田水利基础不断夯实,农村保供水能力不断提升;全面推进“四好”公路建设和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农村公路总里程近7000公里,实现县道、乡道、建制村公路硬化率100%,乡镇、建制村班车通达率100%,农村出行条件不断改善;全面改造升级农村电网,实现户均配变容量达3.54千伏安,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显著提升,智能电表覆盖率和低压集抄覆盖率达100%,农村供电得到有效保障;全面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乡镇、行政村光网覆盖率100%;推进市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建设,建成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站、点,建设城乡冷链物流产业园区,开发电商户数169户、店铺2000余个,农村物流体系不断完善。
夯实生活富裕产业基础,乡村产业实现量效齐增。全面落实“六稳”“六保”重大决策,2021年全市完成粮食产量21.43万吨、蔬菜产量28.14万吨、肉类总产量6.67万吨、蛋产量2212吨,农产品稳产保供成效明显;在巩固传统产业基础上,突出抓好畜牧、中药材、魔芋、果蔬、核桃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2021年全市出栏生猪58.82万头、牛4.97万头、羊14.28万只、禽352.58万只,魔芋产量23.93万吨,产量连续6年居全州第一;鲜食水果产量4.39万吨,中药材产量1.29万吨,核桃面积达120万亩,核桃干果产量1.91万吨,特色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新增“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23家,有省级“绿色食品牌”品牌目录17个,140个农产品获“三品一标”认证,“绿色食品牌”创建富有成效;新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4个、家庭农场428个,全市共有新型经营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367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到有效发展。
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乡村更加优美宜居。抓住生态宜居这个关键,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促进乡村更优美、更宜居。全面启动村庄规划和“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完成3180个村庄、3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和3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4个高速公路沿线村庄规划编制,村庄规划布局更加合理;全面巩固提升国家森林城市成果,完成昆丽高速楚雄段绿化美化工程2803.1亩,乡村增绿工程持续推进,村庄绿化覆盖率明显提升;改建自然村公厕12座、户厕1035座,行政村无害化公厕覆盖达100%;全市2570个村民小组基本建立生活垃圾保洁和收费制度,2021年全市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47万吨,完成秸秆“五化”综合利用量19万吨、畜禽粪污利用量147.12万吨,15个乡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00%,农村生活污水有效管控率显著提升,乡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取得新成效;全市88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接待游客80.34万人次,紫溪彝村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乡村环境更优美宜居,被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通报表扬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脱贫巩固出实绩 民生保障更有力
坚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面落实“一平台三机制”和“四个不摘”要求,完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出实绩。2021年全市消除返贫致贫风险1345户4351人,32家农业龙头企业绑定16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06个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动8522户33498名脱贫人口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16场次3461人,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1.68万人,“一平台三机制”得到全面落实,群众内生动力全面激发;州、市75个单位帮扶全市136个村(社区),选派176名干部驻村帮扶15个乡镇66个村(社区),“四个不摘”要求得到有效落实;投入150万元为1.04万户农户购买防贫保险,兑付关爱基金197户171.68万元,投入产业发展资金2000万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资金3276.3万元,扶持100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99户脱贫户及监测对象发展特色产业,防返贫致贫机制不断健全。
强化民生保障,社会保障救助体系持续完善。加强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保持教育、医疗、就业、临时救助、特困供养等民生政策稳定。2021年,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9.61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44.85万人,城乡基本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稳步上升;办理助学贷款1684人次1403.1万元,发放“雨露计划”和“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补助861人156.55万元,义务教育阶段脱贫户学生100%享受资助,户籍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落实,控辍保学成效明显;全市享受医保扶贫普通门诊待遇7.15万人次,减免181.62万元,住院受益6128人次,医保减免2180万元,医疗救助受益14165人次,救助金额702万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区域医共体建设稳步推进;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9亿元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组织7.38万人次参加各类劳动技能培训,城镇新增就业3.04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25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62%以内,人民群众多渠道就业得到有效保障。
文明实践成常态 乡村治理更有效
常态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建成1个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5个分中心、15个实践所、154个实践站,新时代党群密切联系新载体全面构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向基层延伸,走近贴近群众、真知百姓痛点、治理堵点的问题有效解决;全面推广党建引领“一部手机治理通”,划分15个乡镇三级网格、154个村(社区)四级网格、2064个村民小组五级网格、2855个基础网格,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全域覆盖,农村党建引导农村治理机制不断健全;全市154个村有151个村(社区)实现“一肩挑”,班子成员年龄、学历实现“一降一升”,选派176名工作队员驻村参与乡村振兴工作,“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66期19453人次,组织345名村(社区)干部参加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双提升”行动,基层治理队伍不断壮大。
基层引领力凝聚力不断提升。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573支,10.8万名志愿者,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2.6万场次,服务群众超过110万人次,在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和服务群众中,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温度、热度、力度持续提升,对基层群众引领力、凝聚力不断提高;以“理响楚雄”为统领,打造“威楚鹿鸣”宣讲志愿品牌,开展宣讲200余场次,覆盖
受众6万余人,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群众、入心入脑、落地生根,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不断成为广大群众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物质红包和精神红包不断被群众共享,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不断形成。
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聚焦乡风文明这个乡村振兴之“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推进个别教化转化与整体规范约束,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和农民精神风貌。创建市级以上文明村镇52个、国家级文明镇2个、省级文明村3个,创建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村33个、“美丽庭院”示范户360户,评选文明户20049户、道德模范44人、身边好人60人,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社会风尚的良好局面;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提倡“丧事简办、喜事缓办、宴请不办”,摒弃杀猪饭、祝米酒、乔迁宴等陈规陋习,移风易俗得到不断深化。
乡村振兴启新程 人民幸福开新篇
2021年,楚雄市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3143元和11664元。站在新起点上,楚雄市围绕生活富裕这个目标,着力做好人民幸福文章,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助力乡村振兴。
深化农村改革,乡村发展活力全面激活。统筹推进市乡村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一体化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更加健全。全面建立宅基地联审联管机制,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工作,推进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改革、源头管控,自2020年7月以来累计受理农户宅基地申请1489件,审批811宗、10.86万平方米,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清查核实集体土地总面积680.2万亩,全市组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97个,填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近32.9万人,上报率达100%,全国第四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县试点在省、州两级评估验收中均获优秀等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效明显;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符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系,持续推动水利、林业草原、供销等领域改革,农业农村综合改革不断加快,乡村发展活力持续激活。
扎实推进春耕生产,粮食安全底气更足。紧紧围绕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8.13万亩、21.53万吨的底线任务,抓春管、备春耕,做好小春采收、农资调供、市场监管、服务指导,落实粮食种植面积,有效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积极指导农户做好小春作物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2022年全市小春作物病虫害防治16.55万亩次,完成小麦、蚕豆等小春粮食作物23.8万亩,产量5万多吨,夏收作物田间管理得到加强;抓住春季用种、用肥、用药高峰期,加强农资供需监测调度,协调产销对接和余缺调剂,全市共积造农家肥159.66万吨,共调入就位化肥16249吨、农药177吨、农膜266吨,水稻良种376吨、玉米良种208吨、马铃薯种138吨、豆种33.3吨,农资调供保障有力;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出动执法车辆73台次、执法人员214人次,检查178户农药经营主体,检查农资857个次,从源头上管控农用物资质量,农资市场监管全面加强,群众购买农资更放心;立足粮食作物布局和生态特点,组织300余名农技干部通过分片包干、驻村挂点等方式深入基层、沉到一线,为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提供技术服务和田管指导,辐射带动农户学习运用新技术,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更高,种田更科学。
展望未来,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将以实际行动贯彻党中央号召,聚焦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标杆的发展定位,全力做好“党建引领、经济提质、城市升级、乡村出彩、人民幸福”五篇文章,推动楚雄高质量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好楚雄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共楚雄市委宣传部组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