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三五”末发展现状
共建成水利工程件数1.86万件,其中大型水库1座占全省2.7%,中型27座占全省9.1%,小型1101座占全省17%,库塘总库容15.34亿立方米;大型灌区2个占全省17%,中型22个占全省8%;其它水利工程1.75万件占全省15%。“十三五”期间共完成水利投资327.76亿元,占全省14.5%。
二、“十四五”发展规划情况
(一)目标:提升供水安全保障、防洪抗旱、水生态水环境质量、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数字水利建设管理水平、水利改革创新和水利监管能力;新增供水能力2.6亿立方米、新增蓄水库容1.5亿立方米、农田有效灌溉率达45%、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8%、水土保持率达到80%、重要河湖基本生态流量达标率达到90%等13项指标全部实现。
(二)布局:楚雄州素有“九分山水一分坝”的特点,主要按照境内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五江六河”(金沙江、礼社江、龙川江、渔泡江、绿汁江,蜻蛉河、万马河、勐果河、勐岗河、马龙河、沙甸河)来分“三区”(水资源匮乏经济聚集区、水资源丰沛边远山区、干热河谷生态脆弱区)谋划布局水利枢纽。
1、水资源匮乏经济聚集区:包括53个乡镇,国土面积占全州的50%、地区生产总值占83%。主要存在资源性水质性工程性缺水,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
2、水资源丰沛边远山区:包括34个乡镇,国土面积占全州的31%、地区生产总值占12%。主要存在水资源开发程度低、农村饮水城乡差距大、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
3、干热河谷生态脆弱区:包括16个乡镇,国土面积占全州的19%、地区生产总值占5%。主要存在气候炎热少雨、蒸发量大、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
(三)任务:构建1张网,建设4类工程,完成7项任务。
1、构建1张网。即构建州级“兴水润楚”网,围绕“五江六河三区、一横四纵五片、一提三大多中”的全州水网思路,形成以滇中引水为骨干,以“五江六河”为脉络,以蓄水工程为节点,以灌区、城乡一体化为重点,以信息化调度为纽带,系统构建楚雄州现代水网建设,全面提升区域水安全保障能力。
五江六河三区:楚雄州“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按“五江六河”(金沙江、礼社江、龙川江、渔泡江、绿汁江,蜻蛉河、万马河、勐果河、勐岗河、马龙河、沙甸河)来分“三区”(水资源匮乏经济聚集区、水资源丰沛边远山区、干热河谷生态脆弱区)谋划布局水利枢纽。
一横四纵五片:围绕滇中引水工程,科学推进一批重大灌区工程规划建设,以滇中引水主干渠和四条支渠(大姚—姚安、牟定、元谋、双柏)为脉络,谋划蜻蛉河、元谋、永仁、绿汁江、龙川江五个大型灌区建设,加强区域内重要水资源配置工程的互联互通。
一提三大多中:加快推进以金沙江提水工程(观音岩、乌东德水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小石门、九龙甸、东河三个大型水库、禄丰罗申河、双柏大河边、元谋定远河等多个中型水库为重点的控制性调蓄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提升水资源配置保障能力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2、建设4类工程。“十四五”时期水安全保障规划共谋划供水、生态、防洪、信息4类工程1332项,投资规模1339亿元,其中供水类807项,投资908亿元;生态类104项,投资354亿元;防洪类413项,投资74亿元;信息化8项,投资3亿元。
“十四五”期间共谋划水利重大项目23项(即123458):滇中引水工程楚雄州二期工程,乌东德、观音岩2件大型水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楚雄州水资源开发(中型水库新建14件、扩建3件和清淤扩容21件)、金沙江和楚雄市城市水资源配置3件大型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永仁、蜻蛉河、绿汁江、元谋4件大型灌区建设工程,小石门、九龙甸扩建、东河扩建、星宿江、三潭5件大型水库工程,龙川江中上段、龙川江元谋段、蜻蛉河中上段、星宿江禄丰段、永定河、礼社江、青山嘴水库流域、洋派水库提质增效8件大型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估算总投资766亿元,占“十四五”投资规模的57%。
3、完成7项任务。一是强化节约优化配置,保障供水安全。二是夯实农村水利基础,助推乡村振兴。三是实施防洪提升工程,筑牢防洪屏障。四是加强河湖生态修复,维护河湖健康。五是建设智慧水利网,提升发展质量。六是严管理增能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七是抓改革激活力,破解水利发展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