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17-1019403 公开目录:统计信息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词: 发布日期:2015年07月22日 文  号:
标 题:
楚雄州“十二五”前四年节能降耗情况分析报告
成文日期:

楚雄州“十二五”前四年节能降耗情况分析报告

节能降耗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十二五”以来,楚雄州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导向,突出结构优化,强化自主创新,在推进产业升级的同时,采取管理、技术“双轮驱动”,以重点项目为依托等一系列措施,稳步、扎实推进节能工作,经过几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节能降耗取得新的进展,成效明显。

一、 “十二五”前四年我州能源消费的主要特点

(一)能源消费总量突破两千万吨标准煤。“十二五” 前四年,全州累计消费能源2077.80万吨标准煤,年均消费519.46万吨标准煤,四年累计消费能源总量迈上2000万吨标准煤的新台阶。

全州能源消费总量从“十一五”期末的430.95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14年的564万吨标准煤,比“十一五”期末累计增加133万吨标准煤,累计增长31%,四年平均递增7.0%。2010年-2014年楚雄州能源消费总量及增幅如下图:

 

       

 

十二五”前四年全州能源消费总量逐年攀增,稳步增长,增量逐年收窄,增幅在2012年达“十二五”前四年最高增幅,以后年度逐年小幅回落。

(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4年全州能源消费总量达56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9%,低于全州GDP(11.0%)增速7.1个百分点。其中:一产业能源消费量21万吨标准煤,增长11.1%,高于增加值(6.5%)增速4.6个百分点;二产业能源消费量311万吨标准煤,增长1.8%,低于增加值(14.1%)增速12.3个百分点;三产业能源消费量161万吨标准煤,增长4.9%,低于增加值(9.4%)增速4.5个百分点,居民生活用能71万吨标准煤,增长9.3%。

与“十一五”期末相比,全州能源消费结构得到不断优化,一产业和二产业消费比重下降,三产业和居民消费比重得到提高。一、二、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能消费比例结构由2010年的4.8:73.5:10.2:11.5变化为2014年的3.8:55.2:28.5:12.5,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用能占比分别比2010年下降1个百分点和18.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能占比分别比2010年上升了18.3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2010年和2014年全州全社会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及构成情况如下表:

 

全州全社会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及构成

指     标

能源消费总量增速及构成

2014

2010

增长(%)

比重(%)

增长(%)

比重(%)

全州能源消费总量

3.9

100.0

5.8

100.0

  第一产业能源消费

11.1

3.8

1.5

4.8

  第二产业能源消费

1.8

55.2

4.6

73.5

  第三产业能源消费

4.9

28.5

14.6

10.2

  居民生活用能

9.3

12.5

7.9

11.5

 

(三)单位GDP能耗提前完成省下达的“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

1. “十二五”前四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节能量突破百万吨标准煤。规模以上工业是我州节能降耗的重点领域,也是带动全州节能降耗的主导力量。2011-2014年,全州单位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14.97%、下降4.5%、下降2.0%和下降17.0%,四年累计下降33.95%,呈现逐年下降的良好势头。2014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节能量为45.14万吨标准煤,“十二五”前四年节能量达100.94万吨标准煤,占全社会节能量的比重为74.5%。

2. “十二五”前四年全州社会节能量大幅提升。2014年全州社会节能量为34.33万吨标准煤,2011年—2014年四年间,全州社会累计节能量达135万吨标准煤,比“十一五”前四年节能量(71万吨标准煤)增加64.46万吨标准煤,增长90.1%;“十二五”前四年年均节能量达33.87万吨标准煤,比“十一五”前四年年均(17.67万吨标准煤)增加节能量16.2万吨标准煤,增长91.7%。

3.全州单位GDP能耗提前一年完成省下达的“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2014年,全州国民经济稳中向好,较快增长,增速逐季加快。而能源消费因受我省煤炭行业停产整顿和部分高耗能行业减产、停产等特殊情况影响,导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持续下降,同时去年四季度我州新上高耗能项目形成翘尾因素,造成能耗基数偏高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全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稳步下降,降幅逐月减缓,全社会能源消费量小幅增长,全年全州单位GDP能耗下降6.39%,提前一年完成省下达的“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

2011年-2014年,我州单位GDP能耗分别下降4.17%、3.53%、2.69%和6.39%,四年累计下降15.79%,与”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14%的目标相比,提前一年超1.79个百分点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2011年-2014年全州单位GDP能耗及其增降率如下图:

 

(四)能源产品生产有增有降。我州在“十一五”期末新建了一批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项目,这些发电项目在“十二五”期间陆续完成投资并投入生产,使我州风力发电高速增长,增势强劲,同时,也改变了我州太阳能发电从无到有历史十二五”前四年全州累计生产原煤795万吨,累计下降12.9%,四年平均递减3.4%;累计生产焦炭267万吨,累计下降7.6%,四年平均递减1.9%;累计发电量65亿千瓦时,累计增长185%,四年平均递增29.9%。

二、“十二五”前四年全州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的经验

(一)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稳步提高是我州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的技术节能因素。通过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使全州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2014年全州用于加工转换投入能源总量为143.35万吨标准煤,产出二次能源总量为117.23万吨标准煤,加工转换总效率为81.8%,比2010年末(79%)提高2.8个百分点。说明单位GDP能耗水平下降,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提高直接引起的。如云南德胜钢铁有限公司在2009年5月新建的22兆瓦高炉煤气发电(一期、二期)节能减排项目建成并网发电,淘汰了运行近20年发电效率低的2×3兆瓦高炉煤气余热蒸汽发电机组,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62兆瓦。使发电标准煤耗由2009年末的523 克/千瓦小时,降到2014年末的507.8克标准煤/千瓦小时,每千瓦小时降低15.2克标准煤。

(二)淘汰落后产能稳步推进是我州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的节能因素。“十二五”以来,我州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淘汰了楚雄滇中铝业有限公司年产7600吨电解铝生产线一条,淘汰了双柏县煤矿水泥厂Φ2.5×8.5m机立窑生产线一条,淘汰了禄丰县玉溪水泥厂Φ2.5×9m机立窑产能5万吨生产线一条,淘汰了永仁县耀华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产能8万吨Φ3×11m机立窑生产线一条;2014年10月底,拆除了云南光明化工有限公司土官水泥厂产能12万吨Φ3.6×10机立窑生产设备,淘汰落后产能有序稳步推进。

(三)重点工程的实施和节能投入增加是我州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的重要保障。2011年我州列入省级重点节能项目有1个,2012年增加到7个,2013年增加到9个, 2014年全州污染减排项目44个。按减排类型分,结构减排2个,管理减排11个,工程减排31个。2个结构减排项目年内已完成,11个管理减排项目环保设施运行正常。31个工程减排项目,全部均已完成,节能减排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有序推进。2014年州级财政安排节能专项资金415万元,比2013年增加245万元,比2012年增加259万元。我州在地方财政有限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地筹集项目配套资金,节能专项资金占财政收入比重逐年增加,列入省级重点节能项目逐年增加,是确保重点节能工程顺利推进实施重要保障,也是我州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的必要前提

(四)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是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基础。“十一五”以来,我州按照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要求和部署,积极组织推广节能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一是开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组织国家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对高效节能平板电视、洗衣机、家用热水器、电冰箱、空调等产品进行推广工作;二是做好节能服务工作。有关部门对推广使用高效节能容积式空气压缩机、通风机、清水离心泵和配电变压器的需求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为节能新产品推广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组织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机制。合同能源管理工作作为我州“十二五”深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要手段,有关部门积极引导用电客户重视节能,推动客户开展节能诊断与改造,引导用电客户积极优化用能效率,目前已通过引进社会节能技术资源,实现了5个用电客户自主实施的节能改造项目。以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对楚雄矿冶有限公司实施的井下通风机变频调速及无功补偿节电项目,经节电测试,井下通风机节电率达到15%,井下供电系统功率因数从0.82提高到0.9以上,节电功率为239.34千瓦,实现节电率34.41%,即每月节省用电量近15万千瓦时,全年实现节电179万千瓦时。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对节能降耗工作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从机关层面看,部分领导干部对节能降耗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够,满足于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目标,存在被动应付、畏难发愁情绪。客观上执法手段落后,执法队伍建设有待于加强。从企业层面来看,一些企业对节能降耗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影响认识不清,重眼前轻长远,对节能降耗投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性还不高。从社会层面看,全社会节能意识还不够强、氛围不够浓厚。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仍然是制约我州节能降耗的一大瓶颈。第三产业具有污染小、能耗低的特点,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节能降耗。2014年全州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5.4%,低于全国48.2%和全省43.3%的平均水平,三产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比较突出。从工业结构来看,能耗高的化工、冶金等传统行业所占比重仍然较大,今年我州六大高耗能行业在工业中所占的比重高达81.7%,这种工业结构对原材料、能源的依赖程度高,能源消耗总量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张而继续增加,单位能耗持续下降的难度大,如果不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产业结构不合理将仍然是今后一段时间制约我州节能降耗的一大瓶颈。

(三)居民生活消费水平提高刺激能源需求,是节能降耗不容忽视的因素。近年来,随着我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人口的增长,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居民生活用能大幅度增加,同时还带动了交通、餐饮、住宿、房地产、商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加速了这些行业对能源的需求,刺激了能源消费量的大幅增长。2014年,全州城乡居民生活用能71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9.3%,增幅高于二产(1.8%)7.5个百分点,高于三产(4.9%)4.4个百分点。

2011年—2014年,全州城乡居民生活用能年均递增10.6%,均高于全社会增长速度。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电和现代交通工具的不断普及,城乡居民生活用能也将出现持续较快增长的态势,全社会用能将出现不断增长的势头,全州节能降耗会面临新的困难。 

(四)现有企业节能空间逐步缩小,未来节能降耗面临的难度不断加大。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州节能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稳步推进,节能降耗各项管理措施、技术措施的逐步落实,完成了一批落后产能淘汰工作,使全州单位GDP能耗在“十二五”期间持续下降,能效强度已处于较低水平,部分产品单耗指标已达到或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单耗水平偏低,下降空间正逐步缩小,难度增大,节能空间逐步狭窄。在目前外部环境需求不旺的条件下,效益下滑必然影响企业对技术升级的投入,不利于单耗指标的进一步优化。随着企业节能技术不断提高,主要耗能设备逐步更新,以及国家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今后的走节能降耗、低碳发展之路这个大趋势不会改变,节能降耗仍将放在重要位置,后续节能空间和能耗水平下降空间相对有限,节能降耗空间在逐年缩小,未来工业企业降耗压力随之加大。

四、下步工作几点建议

(一)加快服务业发展,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要抓住历史发展机遇,以节能降耗目标为指导,有意识、有规划、有步骤地推动产业结构向高效型、节约型转变。大力发展服务业,依据现有的资源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发展旅游休闲、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等绿色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而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一是要立足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标准和工艺装备水平,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快传统工艺、装备和技术的升级改造;二是在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更加注重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着力延伸拉长产业链条,加快向产业高端迈进;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以点带面推广,选择一些基础较好的企业,通过生产的生态优化设计,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做好废旧物资的回收处理、处置和再生产;四是重视技术改造,对生产规模大、能耗高的重点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加快对核心技术、工艺、设备的改造升级;五加大新兴战略产业的培育扶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工业园区为载体,走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壮大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食品、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等已具备一定优势的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

(三)搭建信息平台,鼓励和加快技术开发应用。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发挥引导和服务作用,搭建节能技术信息平台,积极为企业节能做好宣传和技术咨询工作。挖掘节能潜力,支持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加大院(校)企合作、产学研有效结合,针对主导行业的关键工艺和设备进行攻关,开发节能技术和产品;积极培育节能技术市场,充分运用税收、财政、金融等政策手段,将节能降耗与企业利益密切联系起来,鼓励企业采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设备。

(四)加大节能宣传,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节能。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宣传节能降耗的重大意义,从工业领域的节能向各行各业深入推进,增强全社会节能降耗意识。加强建筑领域节能,对公共建筑进行能源评估,制定能耗评级,鼓励建筑物的节能改造,着力推广应用节能型设计、节能技术、节能建材、节能设备、节能照明等;提高宾馆、饭店、大型商场、会场、办公楼等公用建筑整体用能效率。加强交通运输领域节能,淘汰耗油严重超标的车辆,推广新能源汽车,对道路、桥梁等交通设施使用节能照明。加强机关单位等公共机构领域节能,制定机关能源消耗定额并严格执行。加强居民生活节能,鼓励居民购买节电产品和新能源汽车,引导居民向节能消费转变。

(五)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做好基础工作。实现“十二五”节能目标不要紧盯“节能降耗”指标本身,要做好基础工作,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要考虑到节能降耗目标具有外部性和公益性特点,单靠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需要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既要将节能环保目标落实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也要避免责任简单下移,在目前资源价格改革不到位、节能降耗评价考核体系不完善、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遏制的情况下,实现预期节能目标,既需要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更需要政府用看得见的手进行调控。

 

注:1.文中能源消费量指等价热值;

2.文中单位GDP能耗增降率和单位增加能耗增降率按可比价计算;

3.文中能源数据仅供参考,数据以我州能耗公报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