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17-1019424 | 公开目录:统计信息 |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主题词: | 发布日期:2015年02月04日 | 文 号: |
标 题:
楚雄州2014年在全省16个州市的经济位次分析
|
成文日期: |
楚雄州2014年在全省16个州市的经济位次分析
今年以来,在宏观经济环境较为复杂的背景下,楚雄州委、州政府坚持贯彻稳增长、调结构及促转型等各项政策措施,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努力克服困难,全州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格局。现将2014年楚雄州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16个州市中所处位次作一简要的比较分析,以供参考。
一、主要经济指标位次比较
(一)总量位次比较
1.地区生产总值居全省第6位,比2013年前进1位。2014年,楚雄州地区生产总值总量为701.8亿元,比上年增加69.3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比2013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全省16州市居前5位的是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红河州、大理州,楚雄州与全省排名第5位的大理州差距为130.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56.3亿元,仍保持全省第5位;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97.3亿元, 仍保持全省第7位;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48.2亿元, 仍保持全省第6位。
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居全省第6位,比2013年前进1位。2014年,楚雄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为178.5亿元,占全省总量的比重为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全省16州市居前5位的是昆明市、玉溪市、曲靖市、红河州、大理州,楚雄州与排名第5位的大理州差距为35.8亿元。
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居全省第4位,比2013年前进2位。2014年,楚雄州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601.4亿元,比上年增加149.6亿元,占全省总量的比重为5.4%,比2013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全省16州市居前3位的是昆明市、红河州、曲靖市,楚雄州与排名第3位的曲靖市差距为563.1亿元。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省第7位,与2013年持平。2014年,楚雄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38.4亿元,比上年增加27.8亿元,占全省总量的比重为5.2%,与2013年持平。全省16州市居前6位的仍然是昆明市、曲靖市、红河州、大理州、文山州、玉溪市,楚雄州与排名第6位的玉溪市差距为17.2亿元,差距比上年扩大1.5亿元。
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居全省第6位,与2013年持平。2014年,楚雄州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63.7亿元,比上年增加7.3亿元,占全省总量的比重为3.8%,比2013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全省16州市居前5位的仍然是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红河州、大理州,楚雄州与排名第5位的大理州差距为11.6亿元。
(二)增速位次比较
1.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跃居全省第6位。2014年,楚雄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11%,高于全省增速2.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速提高0.4个百分点,跃居全省第6位,比上年前进8位,低于全省第5位的迪庆州0.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第7位的红河州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为6.5%,高于全省增速0.3个百分点,与临沧市、普洱市并列保持全省第2位;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为14.1%,高于全省增速5个百分点,跃居全省第6位,比上年前进8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为9.4%,高于全省增速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比上年前进4位。
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跃居全省第5位,比2013年前进9位。2014年,楚雄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3.1%,高于全省增速5.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速提高2.8个百分点,低于全省第1位的西双版纳州7.5个百分点,高于第16位的丽江市15.9个百分点。
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保山市并列全省第4位,比2013年前进3位。2014年,楚雄州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33.1%,高于全省增速18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第1位的红河州20.1个百分点,高于第16位的丽江市57.1个百分点。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与怒江州并列全省第2位,比2013年后退1位。2014年,楚雄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13.2%,高于全省增速0.5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低于并列全省第1位的大理州、临沧市0.5个百分点,高于第16位的昭通市1.7个百分点。
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居全省第3位,比2013年后退1位。2014年,楚雄州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为13%,高于全省增速7.6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8.7个百分点,低于全省第1位的文山州5.7个百分点,高于第16位的普洱市29.3个百分点。
(三)人均指标位次比较
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数居全省第6位,增速居全省第5位。2014年,楚雄州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531元,比上年增加1597元,增速为9.7%,比上年回落3.3个百分点。
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数居全省第8位,增速与玉溪市并列全省第11位。2014年,楚雄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570元,增速为13.2%。
二、经济发展的特点
2014年楚雄州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在全省16个州市的排位基本上处于中等靠前的水平,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次提升明显,跃居前列,主要人均指标绝对数均高于全省人均水平(详见表1)。从总量看,2014年楚雄州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在全省16个州市排位呈现“3升2平2降,全省占比提高”的特点,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再次反超昭通市,回归全省第6位,固定资产投资超过昭通市、大理州;从增速看,2014年楚雄州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16个州市排位呈现“4升3降,总体靠前”的特点,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次大幅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高位领跑。
2014年楚雄州主要经济指标绝对数与增速在全省16个州市的排名情况 指 标 地区生产总值 规上工业增加值 固定资产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城镇居民收入 农民收入 绝对数 位 次 6 6 4 7 6 6 8 位次较上年变化 ↑1 ↑1 ↑2 持平 持平 ↓1 ↓1 增 速 位 次 6 5 4 2 3 5 11 位次较上年变化 ↑8 ↑9 ↑3 ↓1 ↓1 ↑2 ↓3
(一)经济发展逆势上扬
全州主要经济指标不仅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的位次也有前移,实现了“总量进位,增速提升,位次前移,占比提高”的好成绩。自2003年开始,楚雄州地区生产总值连续12年保持了两位数的速度增长,2014年实现了11%的较高增速。
(二) 结构调整不断优化
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由2013年的23.0∶41.8∶35.2调整为2014年的22.2∶42.4∶35.4,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0.2个百分点。
三、经济发展差距
综合对比分析,我州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结构不尽合理、发展方式粗放”的格局仍未有根本改观,加快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尤其显得更加强烈,经济发展存在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
目前全国全省三次产业均为“321”结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超过40%,而我州三产占比仅有35%左右,三次产业仍为“231”结构。2014年三次产业对全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8%、58.9%、29.3%,分别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提高6.5个百分点、下降4.5个百分点,体现出经济增长基本上是依靠工业以及投资的高增长在拉动。而第二产业中工业产业结构仍显单一,资源型产业偏重的矛盾突出,新兴产业支撑能力弱,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明显,主导产业烟草受政策因素影响大,在发展速度上与其他州市比较,波动性较大。总体来看,2014年楚雄州三次产业结构与全省的产业结构相比,一产比重高于全省将近7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低于全省将近8个百分点,表现出一产过大,二产结构单一,三产规模偏小,产业内部结构不够合理,产业协调发力带动全州经济增长作用不明显。
(二)与发展较快的毗邻州市相比,总量偏小,发展差距明显
2014年楚雄州GDP增速虽然在全省排名靠前,在滇中四州市排名第一,但GDP总量是滇中四州市中基数最小的、唯一不到1000亿元的小兄弟。因此GDP增长11%的发展速度虽显稳健,但发展差距仍然明显,依然处于“跟跑”状态。尤其是第三产业,增速仅为9.4%,成为了GDP快速增长的一块短板。
(三)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占比地位提升不明显
与2013年相比,2014年楚雄州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五项主要指标经济总量全省占比虽实现“4升1平”,但其中GDP在全省占比仅提升了0.1个百分点,维持在5.5%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比提升了0.3个百分点,仅维持在3.8%左右,两项重要指标占比提升艰难。
(四)产业支撑能力较弱
据相关快报数据显示:2014年末楚雄州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9户,比2013年净增42户;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134户,比2013年净增1户;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法人单位253个,比2013年净增43个;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145户,比2013年净增23户;重点服务业企业48户,比2013年减少1户。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偏少、增加较慢,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楚雄州的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散、小、弱,支撑能力不强,发展活力不足,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
四、加快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通过对比,楚雄州在经济发展上既有优势也有差距,面对当前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大环境下,要立足自身发展实际,进一步巩固优势,审视差距,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全力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提高发展竞争力。
(一)调整优化结构,做强做大工业经济
从楚雄州经济结构现状看,工业经济仍占较大的比重,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如果出现波动,将对全州经济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抓好工业的发展仍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提档升级
我州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比重、增速相对落后于毗邻州市,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必须加快各类服务业发展,努力实现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竞争力增强。一是继续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要发挥楚雄州旅游产业的地域优势,推进城区城郊生态游憩带建设,着力打造特色小镇、旅游名村,提高旅游知名度和档次,开辟我州旅游的新空间新业态。二是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第三产业新的增长点。加快发展城镇服务业,积极发展商务、中介、信息服务业,做大金融保险业,鼓励发展社区服务业,稳步发展房地产业,逐步完善全方位、多层次、专业化的服务业体系。三是抓好商贸物流业。把物流业培植成新的支柱产业,着力提升商务服务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三)加大投资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要切实发挥投资对全州经济增长“拉动力”作用,进一步提高投资结构和投资效益,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不断拓展民间投资领域、简化民间投资行政审批、做好民间投资用地、拓宽民间投资项目融资渠道、加强政府对民间投资的引导和支持。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做好项目的开发和储备,千方百计争取国家的重大项目,增强发展后劲。
(四)多措并举,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尽快缩小与毗邻州市的差距
一要建立和形成居民收入增长的常规机制,以启动最终消费,发展就业空间大的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第三产业入手,创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岗位,以保障广大居民具备基本的生存条件和消费基础。二要加大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扶贫开发的整体推进,实现农民脱贫致富,进一步完善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农业投入和农村公共产品投入,壮大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教育、卫生制度,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