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17-1019425 | 公开目录:统计信息 |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主题词: | 发布日期:2015年02月04日 | 文 号: |
标 题:
楚雄州2014年县域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
成文日期: |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17-1019425 | 公开目录:统计信息 |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主题词: | 发布日期:2015年02月04日 | 文 号: |
标 题:
楚雄州2014年县域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
成文日期: |
今年以来,我州县域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州委、州政府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认真贯彻国家和省的促改革、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着力深化改革,推进转型升级,努力改善民生,狠抓工作落实,全州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动力增强、势头上升、贡献扩大的良好格局,为楚雄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一)经济总量再攀新高
全州GDP总量突破700亿元大关,由上年的632.5亿元增至701.8亿元,占全省比重由2013年的5.4%提高到2014年的5.5%,提高0.1个百分点,增速快于全省(8.1%)2.9个百分点。分产业看,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一产156.3亿元、二产297.3亿元、三产248.2亿元,增长6.5%、14.1%和9.4%,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增速均分别快于全省0.2个、4.8个和2个百分点。分县(市)看,6个县(市)GDP超过40亿元,比上年增加2个。其中,楚雄市GDP突破250亿元,达269.1亿元。
(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
县域GDP中三次产业结构由23.0∶41.8∶35.2变化为22.2∶42.4∶35.4,一产占比下降0.8个百分点,二产上升0.6个百分点,三产上升0.2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所占比重正在逐步提高,县域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所有制结构趋向民营化、就业结构趋向非农化、人口结构趋向城镇化。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非农产业主导作用日益强化,县域经济效益得到不断改善。县域工业规模继续壮大,全部工业增加值由上年的209.8亿元增加到231.6亿元,增长12.9%,比全省快5.7个百分点。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239家,比上年净增42家,其中楚雄市、禄丰县、大姚县三县市企业数量就达到115家。
(三)需求增长高位运行
县域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601.4亿元,增长33.1%,增速快于全省18个百分点,其中4个县(市)投资额超50亿元,楚雄市超2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4亿元,增长13.2%,增速快于全省0.5个百分点,其中8个县(市)零售额超过10亿元,楚雄市超100亿元;进出口总额由上年的2.8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增长25.4%,快于全省8.3个百分点。
(四)增长动力继续增强
信贷支持力度加大,年末县域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99.6亿元,比年初增加70.6亿元,增长16.5 %。财政保障能力增强,县域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3.7亿元,增长13.0%,快于全省7.6个百分点;县域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5.1亿元,增长18.8%。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县域实际到位资金总额472.8亿元,增长39.6%,其中,省外到位资金总额311.7亿元,增长41.7%。
(五)居民生活不断改善
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主线,我州积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扩大就业渠道,加紧实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2014年,全州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531元,高于全省232元,增长9.7%,快于全省1.5个百分点。全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570元,高于全省114元,增长13.2%,快于全省2.2个百分点。
(六)县域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2014年全州县域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3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6%。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州GDP的比重为47.8%,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民营经济中的一、二、三产业对全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7.6%、72.64%、19.76%,拉动全州GDP增长4.3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明显,对全州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强。
二、我州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实力仍然偏弱
县域GDP总量除楚雄、禄丰两个县(市)外,其他8县都存在经济总量偏小,经济实力和区域竞争力明显较弱。楚雄市占全州GDP的比重为38.3%、禄丰县占全州GDP的比重为19.9%;其他8个县占全州GDP的比重只有41.8%,占比仅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二)区域不平衡依旧突出
全州十县(市)间经济发展的差距悬殊较大,2014年除楚雄、禄丰两个县(市)生产总值在100亿元以上,其他8个县的GDP总量都分别在20—50亿元区间,仅在40亿元左右的县就达到5个, GDP总量最高的楚雄市是最低的永仁县的11.77倍,差距仅比上年缩小0.18倍。
(三)产业层次还有待提升
一产比重高于全省平均6.7个百分点、二产比重高于全省平均1.2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低于全省平均7.8个百分点。说明我州产业优化不足,升级换挡还有差距,县域特色主导产业尚未形成与县域发展基础相适应、与县域优势相关联的差异化支柱产业。
三、加快我州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面对新常态既要深化改革,又要抓住发展不动摇,主动作为,增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下功夫,在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与时俱进,扎扎实实走出一条县域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
(一)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步伐
一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立足当地优势,搭建产业聚集要素,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引进发达地区的新兴产业企业,借鉴先进的经验,加快推动服务型产业发展,形成规模效益,打造新的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二是大力改造提升现有产业技术水平,积极发展大型工业项目,坚持大项目支撑、大园区承载、大招商引进、大力度推进,推动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快区域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
各县(市)政府应立足本地区实际,研究本地区与发达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形成的原因,借鉴经验,适时抓住并积极落实国家有关缩小地区间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所制定的方针政策,以加快推进“园区经济、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为契机,明确目标任务,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以增强各地经济实力来逐步缩小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
(三)创造发展条件,营造良好县域投资环境
投资环境是一个地方经济竞争力、对外开放程度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综合体现,是吸引投资、汇集人才的关键。为此,要积极优化投资软硬环境,为资本、人才、项目进入县域投资创造良好的保障机制。
(四)积极培育税源,多渠道增加县域财政收入,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
由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银行、居民资金积累能力有限,地方财政进行建设的能力有限,需要政府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特别是贫困县持续发展需要有长期、稳定、充足的资金供给。
(五)千方百计增加县域城乡居民收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县域,增加县域城乡居民收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增加县域城镇居民收入,要切实抓好城镇居民就业、保证职工工资、强化保障等方面的工作。为此,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扩大就业渠道;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激发创业致富的积极性。加大分配调节力度,关心弱势群体,解决好企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及城镇中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生活保障问题。
(六)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城镇化可以说是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工业化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凡是县域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工作也走在前面。加快城镇建设,努力推进城镇化。继续抓好县城和重点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树立经营城镇理念,对城镇具有商业价值和经营价值的土地、设施、环境及其他各种资源要素实施资本化运作。
主办: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承办: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维: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务公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