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17-1019516 公开目录:统计信息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词: 发布日期:2014年08月01日 文  号:
标 题:
上半年楚雄州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成文日期:

上半年楚雄州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年初以来,楚雄州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实现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全面、健康、平稳发展态势。

一、农村经济运行稳步增长

全州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4.3亿元,增加值达4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5.9%和6.0%,增速均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分别回升0.6、0.7个百分点。

(一)夏收粮油生产喜获丰收。夏收作物播种、生长期间有效降水增多,增加了农业生产用水资源,没有发生大的自然灾害,主要产品收成较好。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增长1.2%,产量增长8.8%,平均亩产增长7.5%;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增长0.6%,产量增长8.7%,平均亩产增长8.0%。

(二)惠农补贴及时发放。截至目前全州共争取强农惠农资金3.1亿元,其中:中央下达对种粮农民粮食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粮食直补资金共计2.8亿元;中央下达农机购机补贴0.2亿元;中央、省级下达种植业保险资金0.1亿元。

(三)高原特色农业效益凸显。我州依托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坚持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把烟草、绿色蔬菜、林业、山地牧业和种子产业确定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五大重点产业”。全州共培育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5户,专业合作组织3374个,会员达32.8万人。在山区、高海拔地区发展以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野生菌等特色林产业和山地牧业,低热河谷地区强势发展高效果蔬产业,中海拔地区巩固发展粮、烟、蚕桑等产业布局已基本形成,多渠道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季末蔬菜产值按现价计算增长8.8%;药材产值增长8.8%;夏粮产值增长13.4%;桑蚕茧产值增长31.7%。

(四)林业产品生产稳步推进。林业生产依然以实施生态建设为主,累计完成造林面积增长3.3%,零星植树增长38.4%,实现林业产品产值1.6亿元,增长2.6%。

(五)畜牧业生产日益凸显支柱作用。实施了动物疫病防治、畜禽品种改良和畜牧业重点项目建设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有力促进了畜牧业生产持续发展。季末生猪累计出栏增长10.2%;牛出栏增长6.6%;羊出栏增长6.6%;家禽出栏增长10.9%。实现畜牧产品产值39.3亿元,增长7.6%,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6.6%,成为第一产业发展的重要支点。

(六)渔业生产增幅较快。由于蓄水充溢,养殖面积进一步扩大,捕捞产量进一步增加,水产品产量增长13.7%,实现渔业产品产值1.0亿元,增长9.9%。

(七)农林牧渔服务业有所萎缩。气候条件好于上年同期,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产值3.2亿元,下降11.2%。

(八)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劳务输出工作成效显著,季末全州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达33.6万人,增长5.1%。其中州外务工增长4.6%,州内务工增长5.6%,寄回或带回的现金人均比上年同期增加81.0元。

二、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气候条件是个变数,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种植业的发展,将对农民的收入产生影响。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农业生产安全存潜在隐患。

(二)产业结构不优,技术支撑能力不强。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性因素仍然存在,小企业多、大企业少,支撑型企业更少。产业链条短,初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整体竞争能力不强,非常容易受到市场价格的波动而物贱伤农。

(三)劳动力数量、素质下降对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农业的生产资料、运输、农机使用价格持续在高位运行,用工价格不断上扬,严重影响农民务农的积极性。加之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了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但也因此大量的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新生力量在从事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中比较匮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新技术的推广。

(四)扶持投入机制有待完善。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高度重视粮食生产,采取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但缺乏一个综合统筹的组合平台,存在补贴分散现象,扶持种粮大户的导向还不突出。国家制定的生猪生产发展优惠政策促使大量资金流入生猪养殖市场,养殖过热、“猪贱伤农”时有发生;牛羊生产则由于扶持政策及资金的相对短缺,养殖规模不大,牛肉、羊肉、牛奶等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增加了居民消费支出。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工程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努力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尤其是应持续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加强农田灌排工程、蓄水工程建设,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和防洪泄洪、防涝抗旱能力。

(二)充分利用我州农业生产的自然优势,重点扶持培育各种类型的农产品加工、储藏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形成农产品深加工,实现农产品再增值,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大力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创新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降低个体农业的生产风险,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向专业化、集约化经营转变。

(三)大力引导农民更新观念,通过多种形式的鼓励政策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加大农田改造与平整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同时切实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动员、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确保各项实用技术得到真正落实,不断提高科学种养能力,真正实现农业的高效栽培和产出。

(四)增强政策扶持的统筹考虑。加大对种养户的扶持力度,除了继续认真落实已制定的各项扶持政策外,进一步完善大中型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持力度,畜牧业应考虑按地域养殖特点分类进行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