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17-1019832 公开目录:统计信息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词: 发布日期:2013年09月13日 文  号:
标 题:
楚雄州2012年畜牧业生产发展情况分析
成文日期:

楚雄州2012年畜牧业生产发展情况分析

2012年,楚雄州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紧紧围绕市场变化,通过政策驱动,狠抓畜禽品种改良、规模化养殖、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确保了畜牧业生产发展持续向好,产品市场供应充沛,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消费需求。

一、畜牧业生产的基本情况

(一)畜禽饲养规模不断扩大。家禽存栏1148.9万只,同比增长12.9%,出栏1981.9万只,增长14.1%;生猪存栏236.5万头,增长12.1%,出栏342.4万头,增长13.1%;羊存栏133.2万只,增长1.7%,出栏98.2万只,增长4.9%;大牲畜存栏95.3万头,增长0.5%,出栏39.5万头,增长3.0%。

(二)畜禽价格快速走高。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和流通成本增大推动农产品生产价格不断提高,全年猪、牛、羊、禽和禽蛋价格波动上升,养殖效益较好。羊生产价格同比上涨16.5%,猪上涨12.9%,牛上涨9.1%,禽类上涨9.1%,禽蛋上涨4.3%。

(三)畜牧业产值稳步增长。随着粮食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产值趋向增加,由上年的653988万元增加到今年的801679万元,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由36.1%上升到36.3%。

(四)肉类市场供应充沛。肉类总产量39.8万吨,增长10.9%。其中:禽肉产量3.4万吨,增长14.0%;猪肉产量29.5万吨,增长13.1%;羊肉产量1.7万吨,增长4.9%;牛肉产量4.8万吨,增长2.3%。

二、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一)找准切入点,各项扶持政策效应得到初步显现。随着能繁母猪纳入保险,重大动物疫病的免费强制免疫的推进和猪、牛、羊品种改良力度加大,极大地调动了畜牧业生产者的积极性。全州畜禽生产保持高水平稳步增长,市场供给充足,充分保障了城乡居民的消费需要。

(二)畜牧业生产对农民增收作用显著。畜牧业可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也是居民膳食结构改善的重要产业。发展畜牧业因见效快、商品率高,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三)全州新建了一批规模养殖场(户),逐渐迈向畜禽规模化养殖阶段,将会对畜禽生产起到良好作用。年内出栏生猪100头以上的规模饲养户比上年新增1057户,其中出栏500头以上的新增20户;出栏牛25头以上的新增85户;出栏羊300只以上的新增5户,其中出栏1000只以上的新增1户;出栏家禽4000只以上的新增140户,其中出栏10000只以上的新增52户。

(四)受饲养奶牛比较效益下降的影响,农民养殖奶牛的积极性被极大挫伤,奶牛养殖数量急剧减少,严重影响奶业的健康发展。

三、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产业格局未形成。千家万户分散养殖、分户经营仍处于主导地位,从事养殖业的农户数量多、规模小。目前全州成百上千养殖规模的养殖户仍然不够多,年内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养殖户有45户、出栏牛100头以上的37户、出栏羊300只以上的24户、出栏家禽10000只以上的206户、现代化养殖省级龙头企业仅有2户,带动能力有限,辐射作用和经济效益还需进一步提升。

(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目前的畜禽品种结构中,生猪比重过大,草食畜禽比重不高,牧业产值中生猪产值占59.2%,家禽占15.0%,牛占13.6%,羊占9.3%。牛羊的养殖大多仍是农户传统的放养和散养,养殖周期又相对较长,而生猪则较容易形成规模化养殖,但养殖成本在不断增加,继续稳定生猪生产的压力也在不断加大,这样的养殖结构难以满足市场多元化发展的需求。

(三)产业化水平偏低。传统养殖方式难以预测和适应市场变化,承受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能力较小,大多数养殖户只能根据市场价格进行简单处理,销售渠道单一,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畜牧产业利益连接还不紧密,市场信息传导相对滞后,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仍未健全,标准化养殖水平不高。

(四)产业健康发展压力较大。畜禽养殖较为分散,疫病复杂多变,防疫难度增大;市场行情波动大、频率高,养殖效益不稳定。全州近些年来并未发生大的畜禽产品安全事件,但在食品安全形势不容忽视的大环境下,保障畜牧业健康、稳定、安全发展的压力与日俱增。

四、推进畜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政府服务,优化发展环境。畜牧业关系到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政府要制定一些可操作性较强的政策,做好有效的宏观调控;做好银信部门工作,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找项目、引项目,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强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产业后劲。

(二)搞好正确引导,应对市场变化。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市场预警监测,及时发布市场信息,指导生产发展,最大程度规避市场风险,做好良种母畜补贴,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防止价贱伤农现象发生。职能部门要切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强对养殖户,特别是中小养殖户和散养户的养殖技术指导,解决农户在养殖技术上的缺陷,推动农户养殖创收。

(三)加强技术指导,完善体系建设。畜牧业对品种改良、配方、疫病防治等环节要求较高,科学技术和规范管理必须贯穿于畜禽养殖的全过程。因此,发展规模养殖必须以现代技术为支撑,加快保障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进一步加强畜禽良种推广,坚持以地方特色品种选育与引进良种相结合,确保畜禽卫生防疫工作顺利开展,强化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确保上市产品质量安全。

(四)加快龙头企业发展,推动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是对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具有很深的影响、号召力和一定的示范、引导作用,并对该地区、该行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在抵御风险方面能力较强。要积极探索发展龙头企业的新思路,培育更多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重点,将分散的养殖户联系起来,逐步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发展的格局,使之形成合力,强力推进畜牧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