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17-1019838 公开目录:统计信息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词: 发布日期:2013年09月13日 文  号:
标 题:
楚雄州2012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成文日期:

楚雄州2012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2012年全州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中央省州农村工作会议、州委八届二次全会、州人大十一次会议精神,按照“重中之重”和“三化”同步的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突出粮食畜牧生产、农业产业化发展、采取扎实有效的应对措施,克服因持续干旱、降雨量少给全州农业生产造成的极大影响,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在高基数上再夺丰收,全州全年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主要预计目标顺利实现。

一、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一)农业经济总量较快增长。初步统计,全年全州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1.0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7.3%,增幅比全省高0.3个百分点,增幅排列全省十六州市第4位。其中:农业产值118.49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8.5%;林业产值19.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牧业产值80.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5%;渔业产值3.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9%。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4.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3%,增幅比全省高0.6个百分点,增速排列全省十六州市第1位。

1.粮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三年连旱,给我州粮烟生产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但是,我州采取农业科技创新增产,扩大播种面积增产,调整产业布局和品种结构增加产量,加大力度发展晚秋粮食,加强防控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等,致使我州粮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全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369.15万亩(省核定反馈数),比上年增加2.63万亩,增长0.7%;粮食综合平均单产316.94公斤/亩,比上年增加2.4公斤,增长0.8%;粮食总产量117万吨(省核定反馈数),比上年实际(衔接口径,下同)增加1.71万吨,增长1.5%。烤烟播种面积达74.89万亩,比上年增加10.95万亩,增长17.1%;产量达12.1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32万吨,增长23.6%。

2.蔬菜生产较快发展。全州全年蔬菜播种面积达94.75万亩,比上年增加13.62万亩,增长16.8%,产量达147.9万吨,比上年增加15.6万吨,增长11.8%。今年蔬菜生产的特点是:一些价值较高、耐储藏运输的品种如瓜果类、块根块茎类、菜用豆类、茄果类播种面积分别比上年增长67%、25%、20.6%、11.4%,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46.8%、11.5%、29.8%、17.3%。

3.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猪、大牲畜、羊、禽出栏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3.1%、3%、4.9%、14.1%,存栏数量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1%、0.5%、1.7%、12.9%。肉类总产量预计达39.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0.9%。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特点:一是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得益于规模养殖户的增加。二是猪、大牲畜、羊、禽出栏、存栏全面增长,其中猪、家禽的出栏、存栏增幅均超过10%,特别是猪的出栏、存栏增幅首次突破10%。三是草食动物的饲养规模小,增长缓慢;消耗粮食较多的猪、禽饲养规模不断扩大,增长较快。

4.特色农业发展取得新成绩。2012年楚雄州绿色食品业实现总产值142.43亿元、实现增加值75.23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27.9亿元、13.27亿元,分别增长14.2%、11.5%。顺利实现年初预计的绿色食品业增加值增幅达8%以上的目标。

(二)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继续扩大。由于政府各项促农增收措施的实施,我州继续加大组织外出务工工作力度,年末,全州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334542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4626人,增长11.5%。其中州外务工179513人,增加19572人,增长12.2%;州内务工155029人,增加15054人,增长10.8%,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寄回或带回的现金达80576.26万元,比上年增加15790.15万元,增长24.4%。

(三)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大幅增长。全州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省州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产品数量增加,价格高位运行。

年末,我州外出务工人员比上年同期增加3.46万人,外出务工现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寄回或带回的现金比上年增加15790.15万元,农民人均70.36元,比上年增加30.7元。据调查显示:全年全州农民人均(下同)纯收入达5418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91元,增长17.1%(未扣物价)绝对数排列全省十六州市第7位,增幅排列全省十六州市第10位。

二、农业经济总量增长、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

(一)全州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面对连续三年干旱、库塘蓄水严重不足的严峻形势,沉着应对,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在确保城乡人畜饮水前提下,科学管水、用水,保证大小春生产按节令满栽满插,为全年粮经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科学技术措施推广有力,良种良法得到普及,茬口拿捏准,复种指数提高,仅晚秋粮食作物面积就增加了38万多亩,产量达9万吨左右,全年粮食单产比上年提高2.4公斤。

(三)高原特色农业效果初现,蔬菜、茶叶、水果等农产品数量增加,价格也不同程度的上涨。全州全年蔬菜播种面积达94.75万亩,比上年增加13.62万亩,增长16.8%,产量达147.9万吨,比上年增加15.6万吨,增长11.8%;全州全年茶叶产量达1198.5吨,比上年增长9.4%;水果产量达256998吨,比上年增长23.9%。

(四)畜牧业生产较快发展。猪、牛、羊、禽的出栏、存栏均比上年增加。全年猪、大牲畜、羊、禽出栏分别比上年增长13.1%、3%、4.9%、14.1%;猪、大牲畜、羊、禽存栏数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2.1%、0.5%、1.7%、12.9%。

(五)各项支农惠农措施得到有效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全州农民群众积极性,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

三、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内部结构不协调,县市之间发展不平衡。

(二)自然灾害频发,农业基础设施抗灾能力弱,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改观。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较缓慢。首先是规模化发展较缓慢;其次是特色农业规模小、产品数量少。

(四)主要农资价格高位运行对农民增收带来负面影响。

四、下步工作建议

(一)全面有效落实国家强农惠农富农各项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在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切实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同时,有效增强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我州的粮食生产安全。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要积极想方设法增加农业投入,充分运用信贷和财政资金的导向,引导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及时提供小额贷款,帮助解决农民增收和发展农业资金困难短缺问题,保障农民增收。

(三)加强畜牧业发展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扶持畜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并认真督促落实,充分调动畜禽养殖户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按区域布局及地理优势,科学引导养殖户合理调整养殖结构,扩大养殖规模,整体提高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扎实抓好畜禽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治工作,保证畜牧业持续稳步优质健康发展。

(四)加强粮食作物的生产工作。要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结构和努力提高单产上很下功夫,突出抓好重点地区粮食生产。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立足科学防灾,大力推广防灾减灾稳产增产技术,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五)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为确保农业生产健康发展和顺利进行,相关部门要确保农业生产资料的足额就位,同时要严格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加大农资执法力度,依法打击哄抬农资价格、销售假冒伪劣农资的行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努力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六)鼓励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对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扶持力度。

(七)进一步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非粮食种植业和非种植业农业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畜牧业、养殖业的发展,使其成为一个大产业。争取国家更多的政策、项目扶持,加快贫困县市农业经济的发展。

(八)继续做好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工作。通过农村富裕劳动力的外出务工,有效的增加农民的现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