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17-1019874 | 公开目录:统计信息 |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主题词: | 发布日期:2012年11月29日 | 文 号: |
标 题:
前三季度楚雄州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
成文日期: |
前三季度楚雄州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上下抢抓国家支持云南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和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滇中产业新区进程等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影响和制约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全面落实“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各项政策措施,努力推进全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州呈现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增速加快的发展态势。同时,经济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实现全年目标尚需积极努力。
一、前三季度全州经济运行情况
据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全州实现生产总值39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97亿元,增长7.9%,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63.4亿元,增长16%,增速同比加快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35.6亿元,增长10.3%,增速同比加快2.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为:24.5:41.3:34.2。
纵向来看:GDP增速比上年同期(10.4%)提高1.8个百分点,比一季度(8.3%)提高3.9个百分点,比上半年(10.3%)提高1.9个百分点,呈现低开低走,逐季加快的发展态势。
横向来看:全州GDP增速高于全国(7.7%)4.5个百分点,低于全省(12.6%)0.4个百分点;在全省16个州市中,总量排名第6位,低于昆明、曲靖、玉溪、红河、大理;增速排名与红河并列第9位。呈现增速高于全国、低于全省,位次在省内16个州市中间的局面。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加快发展,第二产业较快发展,第三产业平稳发展
1.第一产业加快发展。今年以来,全州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全力抓好春耕生产工作,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粮食烤烟喜获丰收。种植业继续增收,全州秋粮播种面积达195万亩,比上年增长15.1%;粮食产量稳步增长,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可达114.9万吨左右,增长8.9%。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截止9月末,全州肉猪出栏200.2万头,同比增长14.5%;牛、羊出栏20.8万头和63.1万只,分别增长6.9%和5.8%,加之第三季度以来畜产品价格上涨的拉动,畜牧业产值同比增长9.6%。林业呈现良好增长发展态势,核桃、板栗等林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前三季度,全州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8.7亿元,同比增长8.1%。
2.第二产业平稳较快发展。前三季度,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10.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5.6%,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烟草制品业增长9.2%,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压延加工业增长60.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9.5%,医药制造业增长21.4%,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压延业增长3.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及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分别增长2.9%和0.5%。重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州轻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64.2亿元,同比增长13.7%;重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46亿元,同比增长18.1%。
3.第三产业平稳发展。今年以来,全州旅游业发展势头较好,前三季度,共接待国内游客1070.3万人次,海外游客20385人次,分别增长23.3 %和28.6 %,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5.6亿元,增长22.3%。加之,邮电通讯、家政服务、物流等行业平稳发展。前三季度,全州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5.6亿元,同比增长10.3%。
(二)从三大需求看:投资增速加快、消费市场活跃、外贸大幅增长
1.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由于施工项目、新开工项目大幅度增加,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成倍增长,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前三季度,全州施工项目达到857个,同比增长44%,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达到485个,同比增长88.7%。全州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32.6亿元,同比增长24.6%,增幅比上年同期(19%)提高5.6个百分点,比上半年(14.7%)提高9.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7.6亿元,同比增长12.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亿元,同比增长1.3倍。在城镇投资中,建筑工程和设备购置分别完成投资112.2亿元和37.5亿元,分别增长11.5%和2.9%,另外,房地产开发及非房地产项目分别完成投资40.3亿元和147.3亿元,分别增长10.1%和12.7%。
2.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随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推进,在“家电下乡”、农机具等农资购置补贴和鼓励汽车消费等政策刺激下,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消费品市场呈现出货源丰富、销售旺盛的良好态势。前三季度,全州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4亿元,同比增长15.9%,增幅比上年同期(18.1%)回落2.2个百分点,比上半年(15.4%)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完成消费品零售额98.2亿元,同比增长17.2%,乡村完成消费品零售额18.2亿元,同比增长9.1%。
3.外贸进出口大幅增长。据州商务局统计,前三季度,全州完成进出口总额11433万美元,同比增长22.2% , 增幅比上半年(62.2%)回落40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9405万美元,增长6.6%;进口总额2028万美元, 增长2.8倍。
(三)从经济运行质量看:财政收支实现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
1.财政收支实现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州完成财政总收入90.49亿元,同比增收12.57亿元,增长16.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49亿元,增收5.44亿元,增长20.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00.17亿元,同比增支20.83亿元,增长26.3%。
2.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加。前三季度,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64元,增加2433元,同比增长18.5%,推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的因素主要是烟草、金融、电力等行业劳动报酬增长较快,社会保障所得和社会福利转移性收入增加。
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大幅度增加。由于农业生产稳步增长,烤烟收购量增加及烤烟收购价格提高,加之农产品市场价格上扬,前三季度,全州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629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21元,增长32%,推动农民现金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是出售农产品得到的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人均增加646元,增长27.7%。二是工资收入人均增加348元,增长37%。
(四)从经济运行环境看: CPI继续小幅上涨,金融机构存贷款平稳增长,就业人员增加
1.居民消费价格(CPI)小幅上涨。在食品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继续上涨。前三季度,全州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6%,比全国(2.8%)低0.2个百分点,比全省(3.0%)低0.4个百分点。在国家重点监测的8大类商品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0%,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2%。农业生产资料上涨6.8%。总体上看,全州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全国低、全省低。
2.金融机构存贷款平稳增长。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深入,金融业运行稳健。9月末,全州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74.8亿元,比年初增长13.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14.5亿元,比年初增长14.1%。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44.9亿元,比年初增长14.4%。
3.就业人员增加。随着一系列保增长、保民生、促和谐政策的陆续实施,经济运行环境的逐步改善,就业形势开始回暖。前三季度,全州单位从业人员17.3万人,同比增加9423人,增长5.8%。9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33%,与上年同期持平。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发展面临复杂严峻的国内国际环境。从国内环境来看,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全国GDP增速分别为8.1%、7.8%和7.7%,呈现逐季回落势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国家继续实施宏观调控及房地产调控政策,一部分相关行业发展受挫。从国际环境来看,我国周边一些地区局势不稳,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另外,由于欧债危机还未彻底解决,外需严重不足,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际经贸交流明显减少,对我国的出口加工贸易影响较大,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
(二)第三产业增速偏低,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强。由于内需不足,消费不旺,另外,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速度很低(只有1.3%),交通运输及邮政业和非营利服务业增加值增幅分别只有6.3%和9.2%,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前三季度全州第三产业增幅只达到10.3%,低于全州GDP增速1.9个百分点,也低于二产5.7个百分点,三产对GDP的支撑力较弱,推动全州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作用偏小,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压力较大。
(三)保持工业快速增长的难度较大。一是今后要保持现有增速压力较大。从前三季度工业生产的情况看,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形势和经济效益不容乐观。产销售率下降,企业存货过多,流动资金比较紧张。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5.3%,比1—8月降低0.8个百分点;1—8月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产成品库存高达20.7亿元,同比增长60.5%。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6.9%,增幅比1—8月回落1.6个百分点。1—8月,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仅为5.4%,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户数达到34户,同比增加4户,亏损额达到1.2亿元,同比增亏107.6%。二是生产成本增加,工业生产面临较大困难。受原材料、水、电、气以及人员工资上涨的影响,劳动力成本、运输成本、融资不断上升,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企业盈利空间明显缩小。
(四)物价持续上涨,给居民生活带来一定影响。虽然前三季度我州居民消费价格总体涨幅不高,但在一些行业和领域的价格涨幅需要引起关注。前三季度,在构成CPI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中除衣着、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两类下降外,其他六类商品价格均呈现上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在承接去年同期上涨11.6%的基础上继续上涨6.8%。同时,由于与居民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燃气价格改革逐步推进,水、电和液化气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不容忽视;此外,政府为应对经济放缓而采取的加大投资、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等举措,将会对四季度物价产生一定的向上拉动作用。
三、确保2012年目标如期实现的建议
为全面完成今年经济保13%、争14%的发展目标,当前,我州各主要经济指标均呈增长趋势,大部分行业和领域出现回升及好转,但整体经济运行仍然存在很多不利因素和困难。为此,全州上下要坚定信心,扎实工作,攻克艰难,紧紧围绕州委、州人民政府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狠抓落实,多措并举,千方百计确保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力保全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全年目标的如期实现。
(一)加强监测预警,密切跟踪经济运行变化。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做好当前经济工作,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预警监测,充分考虑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防止局部性问题演变成趋势性、全局性问题,切实增强宏观调控的主动性、预见性,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保障全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加快转型升级,激活经济发展动力。统筹当前与长远,坚持做大规模与结构调整相结合、经济增长与转型升级并重,按照产业规划布局,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的产业增长点。要研究制定六大重点产业培育的推进措施,着重分析产业链条重要项目、关键技术,编制主导产业链条上下游产品本地配套项目,举全州之力,进行集中培植。要着力培育新兴产业,明确发展重点、产业布局和实施步骤,谋划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项目。要进一步落实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园区经济等发展政策措施,加快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要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支持服务业集聚发展,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
(三)强化政策措施,力促工业提速增效。当前工业经济发展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和困难,如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增加,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企业融资困难等等。建议经济管理部门提升服务效能,深入企业开展调研,通过抓政策扶持,加强企业分类管理,加大重点骨干企业指导和扶持力度,帮助企业走出困境;盘活存量工业建设用地,强化土地要素支撑。通过抓技术支持,积极为企业与技术人员牵线搭桥,帮助企业攻克技术瓶颈、拓展技术创新之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力促全州工业提速增效,实现经济效益企稳回升。
(四)增强发展后劲,抓好项目投资和消费升级。要把稳投资、促消费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尽快启动符合国家规划的大项目、好项目,在政策、资金、用地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力促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产,尽快形成产能,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拓宽项目投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参与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引导资金投向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促进消费增长,加大节能产品下乡政策落实,抓好商业网点向农村市场延伸,推行电子商务等新型消费模式,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增强居民消费预期。
(五)稳定市场物价,大力改善民生。一是着力加大财政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充分保证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加大对渔业、蔬菜、肉禽蛋类产业类扶持力度。二是要加大农业生产的力度,确保粮食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保持增长,确保肉禽蛋类、蔬菜类安全稳步供应,避免大起大落。三是做好“农超对接”,不断探索适合农产品的仓储、运输体系建设,减少商贸流通成本,最大程度惠及民生。同时,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消费水平,加大力度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比重,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
(六)完善考核体系,引导各级加大力度抓实体经济。围绕我州经济发展薄弱环节、发展后劲、发展目标完善考核体系,如加强对新增“三上”企业考核,对服务业考核,对招商引资工作考核等,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力促引导各级抓实体经济、抓企业生产运营,为全州实现既定目标增添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