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17-1019881 | 公开目录:统计信息 |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主题词: | 发布日期:2013年03月06日 | 文 号: |
标 题:
楚雄州2012年在全省16州市的经济位次分析
|
成文日期: |
楚雄州2012年在全省16州市的经济位次分析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经济增速下滑,困难逐步蔓延,风险积累增加的复杂形势下,州委、州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州人民,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稳增长、冲万亿、促跨越”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工作总基调,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千方百计化解各种不利因素,激活全州发展活力和动力,实现了全州国民经济的平稳持续发展。在各地竟相发展,你追我赶的形势下,楚雄州与其他州市相比,发展是快还是慢,现就我州2012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与全省其他州市的发展情况做比较,以供参考。
一、主要经济总量指标位次比较
(一)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全省第6位。2012年我州生产总值达570.0亿元,比上年增加87.5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5.53%,比2011提高0.02个百分点。2012年全省16州市居前5位的是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红河州、大理州,楚雄州居第6位,总量比大理州少102.1亿元,比居第7位的昭通市多14.4亿元。
(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居全省第7位。2012年我州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6.3亿元,比上年增收8.7亿元,占全省总量的3.5%,比上年提高0.12个百分点。2012年全省16州市居前6位的是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红河州、大理州、普洱市,楚雄州居第7位,总量比普洱市少1.6亿元,比居第8位的昭通市多6.8亿元。
(三)第一产业增加值保持全省第5位。2012年我州第一产业增加值达134.0亿元,比上年增加25.7亿元,占全省总量的8.1%,比2011年提高0.41个百分点。2012年全省16州市居前5位的是曲靖市、昆明市、红河州、大理州、楚雄州,我州比大理州少11.9亿元,比居第6位的文山州多18.9亿元。
(四)第二产业增加值居全省第7位。2012年我州第二产业增加值达239.5亿元,比上年增加31.1亿元,占全省总量的5.4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2012年全省16州市居前6位的是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红河州、大理州、昭通市,楚雄州居第7位,总量比昭通市少31.1亿元,比居第8位的文山州多55.9亿元。
(五)第三产业增加值保持全省第6位。2012年我州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96.5亿元,比上年增加30.7亿元,占全省总量的4.64%,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2012年全省16州市居前5位的是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红河州、大理州,楚雄州居第6位,总量比大理州少44.7亿元,比居第7位的文山州多17.2亿元。
(六)固定资产投资跃居全省第6位。2012年我州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347.6亿元,同比增长32.2%,占全省总量的4.6%,在全省16州市的位次由2011年的第7位上升为2012年的第6位。2012年全省16州市居前5位的是昆明市、曲靖市、红河州、昭通市、大理州,楚雄州居第6位,总量比大理州少59.1亿元,比居第7位的普洱市多14.3亿元。
(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全省第7位。2012年我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4.7亿元,比上年增加26.4亿元,占全省总量的5.22%,比上年下降0.06个百分点。2012年全省16州市居前6位的是昆明市、曲靖市、红河州、文山州、大理州、玉溪市,楚雄州居第7位,总量比玉溪市少13.9亿元,比居第8位的昭通市多35.1亿元。
二、发展速度位次比较
(一)生产总值发展速度跃居全省第13位。2012年我州生产总值发展速度为112.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低于全省0.2个百分点,在全省16州市的位次由2011年的第14位提高到2012年的第13位。比居第1位的临沧市低4个百分点,高于末位的怒江州2.8个百分点。
(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发展速度跃居全省第9位。2012年我州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发展速度为123.2%,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8个百分点,由2011年的第11位跃居全省16州市第9位。快于居第10位的普洱市1.3个百分点,慢于居第8位的迪庆州1.8个百分点。
(三)第一产业增加值发展速度并列全省第1位。2012年我州第一产业增加值发展速度为107.3%,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与全省16州市中的曲靖市等并列第1位。
(四)第二产业增加值发展速度跃居全省第9位。2012年我州第二产业增加值发展速度为116.5%,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在全省16州市的位次由2011年的第15位提高到2012年的第9位。快于居第10位的迪庆州0.2个百分点,慢于居第8位的红河州0.1个百分点。
(五)第三产业增加值发展速度居全省第12位。2012年我州第三产业增加值发展速度为111.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与全省持平,居全省16州市第12位。慢于居第11位的文山州0.4个百分点,快于居第13位的昭通市0.4个百分点。
(六)固定资产投资发展速度跃居全省第8位。2012年我州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发展速度为132.2%,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4.9个百分点,在全省16州市的位次由2011年的第9位提高到2012年的第8位。快于居第9位的大理州0.1个百分点,慢于居第7位的版纳州0.8个百分点。
(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发展速度并列全省第8位(16个州市只有9个位次)。2012年我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发展速度为117.1%,比上年下降2.9个百分点,低于全省0.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8位。快于怒江州0.1个百分点,慢于版纳州0.2个百分点。
三、人均指标位次比较
(一)人均生产总值居全省第5位。2012年我州人均生产总值21021元,比上年增加3122元,低于全省人均数1174元。2012年全省16州市居前4位的是昆明市、玉溪市、迪庆州、曲靖市,我州居第5位,比居第4位的曲靖市少2643元,比居第6位的版纳州多715元。
(二)人均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居全省第10位。2012年我州人均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07元,比上年增加312元,低于全省人均数1173元。楚雄州居第10位,比第9位曲靖市少47元,比居第11位的大理州多6元。
(三)农民人均纯收入居全省第7位。2012年我州农民人均纯收入5418元,比上年增加791元,高于全省人均数1元。2012年全省16州市居前6位的是昆明市、玉溪市、版纳州、曲靖市、大理州、红河州,楚雄州居第7位,比居第6位红河州少50元,比居第8位的保山市多87元。
(四)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居全省第5位。2012年我州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292元,比上年增加2507元,低于全省人均数783元。2012年全省16州市居前4位的是昆明市、曲靖市、迪庆州、玉溪市,楚雄州居第5位,比居第4位的玉溪市少1092元,比居第6位的大理州多154元。
四、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差距
2012年楚雄州主要经济总量指标在全省16州市中呈现6保1升态势:地区生产总值保持第6位,第一产业增加值保持第5位,第二产业增加值保持第7位,第三产业增加值保持第6位;固定资产投资从第7位上升到第6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第7位。楚雄州主要经济总量指标的排位基本处于中等靠上的水平;主要经济指标发展速度在全省16州市中的排位则较为靠后;主要人均指标数均低于全省人均水平。
(一)纵向比楚雄州经济发展仍处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近几年来地区生产总值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2012年我州生产总值发展速度也处于较高阶段。
(二)三次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增强。2012年在支撑GDP增长的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拉动GDP增长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拉动GDP增长7.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GDP增长4.0个百分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3%、56.6%和31.1%。这说明我州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正在发生积极变化,经济增长向协调拉动迈出了新步伐。
(三)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成绩。2012年,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虽然都保持二、三、一型结构,但从2006年的26.0∶39.7∶34.3调整为2012年的23.5∶42.0∶34.5。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2.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0.2个百分点。
综合对比分析,得出楚雄州经济发展存在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发展速度偏慢。在全省16州市中,我州主要经济总量指标的发展速度除第一产业增加值发展速度并列全省第1位外,其他指标都在8位以后,地区生产总值居倒数第3位,第二产业增加值倒数第6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倒数第5位。与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差距较大,与大理州的差距也在逐年拉大。就拿我州地区生产总值总量来说,虽然都保持全省第6位,但与第5位大理州的差距从2011年的85.99亿元增大到2012年的102.1亿元;而第7位昭通市与我州的差距从2011年的17.46亿元缩小到2012年的14.4亿元。
(二)产业支撑能力较弱。2008年楚雄州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我州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000个、批发零售企业法人单位584个、住宿餐饮企业法人单位123个。但2012年末(统计年报资料显示)我州有规模以上(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156个、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335个。这说明我州的企业单位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带动力不强,发展活力缺乏。
(三)人均指标排位处于中等靠后的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2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比全省平均数低1174元、1173元和783元。且在16州市中,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居全省的第10位,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只仅仅高于全省人均数1元。
五、今后工作建议
(一)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党的十八大后我州将进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新时期。要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以人为本为核心,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和发展各方面关系。牢固树立以创造就业增长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为首要发展目标,促进全州由数量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向质量效益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树立“以人为本”新理念,统筹好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环境,资源与环境发展三大重大关系,把楚雄从落后的思想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解放出来,从更高层面和更高境界来推进全州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二)要抢抓机遇,融入全省“两强一堡”建设中。要牢牢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国家战略布局的重大机遇。充分用足用活国家和省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机遇,举全州之力,真抓实干,扎扎实实抓好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到位,积极融入参与到“两强一堡”建设中。
(三)进一步实施扩大需求稳增长措施。目前我州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要以投资拉动为主,逐步提高消费贡献率,以转变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为主,争取上大项目、好项目来抓投资。要以优势支柱工业推动为主,逐步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要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培育高新产业。要进一步调整工业产品结构,发挥重点行业的骨干支撑作用,增强工业持续较快增长的后劲。
(四)坚持科技创新不放松,推动经济结构优化。科技创新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要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首要位置,把现代生物、光电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极,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从而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五)要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不放松,促进我州经济实力的提升。要大力推进工业强州战略,壮大工业支柱产业,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唱好“园区经济”这台戏,做好产业升级转型,把放大政策效应作为稳中求进的重点来抓。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改革封闭、单一的经济结构,形成混合型所有制结构,从而培育适应市场竞争环境和要求的多元化市场主体。打好“民营经济”这场战,培育我州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六)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全面推进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就谈不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是必须发展现代农业、建立以工促农,城乡经济一体化体制和机制,振兴农村经济。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要化解区域间发展差距大的难题。二是要坚持分类指导不放松,统筹区域,全面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区域经济结构是产业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是构建协调、高效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打好“县域经济”战役,做好主体功能区规划,把以科技、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经济带作为核心推动力,把以循环经济发展为主的经济带作为新的可持续发展增长极。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坚持一县一策,分类指导,推动县域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努力争取实现2020年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