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19-1127065 公开目录:2019年政协提案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词: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14日 文  号:
标 题:
对州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152号提案的答复
成文日期:

对州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152号提案的答复

楚农复〔2019〕18号

 

白云鹏、江枫委员:

你们提的“关于实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提案,已交我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产业兴旺是根本之策。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楚雄州农业农村局作为产业扶贫牵头主抓部门,充分发挥主体责任,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这个脱贫攻坚的“牛鼻子”,立足特色挖潜力,开拓市场强龙头,突出做好产业规划,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宜游则游,让产业既适应地方发展的需要,也适应扶贫脱贫的现实。既立足于第一产业,联结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又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做到“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实现差异化发展。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及新型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在精准扶贫中的增收引领作用,筑牢产业脱贫之基,走出了一条以产业推动脱贫致富、以产业带动扶贫开发、以产业巩固扶贫成效的产业扶贫之路,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4—2018年,全州已有6.97万户26.88万人通过产业扶贫实现脱贫,占全州已脱贫人口总数的93.3%。工作中,我局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打造绿色食品牌工作部署,以实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为抓手,全力推进产业扶贫工作,助力打赢打好全州脱贫攻坚战,具体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龙头带动,“抓产业、做活市场”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为生产加工和市场经营的主体作用,引导龙头企业依托自身市场优势,联结贫困农户与市场,指导合作社和农户进行生产,促进农业产业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推进农产品在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结合,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一是突出主业。全州依托优势资源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围绕“八大主导产业”,制定一个特色产业引进和培育一个以上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的思路,推动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延伸优质“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果箱子、食瓶子”五个楚系绿色食品产业链,重点发展粮油、肉制品、果蔬、食用菌、调味品、饮料等六大绿色健康食品精深加工。二是做响品牌。实施“龙头企业”打造“农产品品牌”战略,以品牌化提升农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全方位传播元谋“中国冬早蔬菜之乡”、大姚“中国核桃之乡”、南华“野生菌王国”、“牟定腐乳”等品牌名片,借力各类博览会、农交会等平台,在国内外开展全方位的展示推介和产销对接。加大财政以奖代补力度,加强著名商标、云南名牌产品、云南名牌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争创工作,着力打造一批产品品质优、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构建优质农产品品牌群,大幅增加品牌农业经济总量,提升了楚雄州“品牌农业”形象。三是拓宽市场。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开设直销店、品牌连锁专营店,建立与各大交易市场稳定的供应机制等形式,拓宽销售市场。

二、培育新型主体,“抓带动、做优结构”

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贫困农户之间联合、互助的主体作用,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与市场有效地组织起来,壮大规模、规范管理,完善分配机制,不断增强抗风险能力。一是打造“多类型”。引导合作社从传统种养殖业向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深加工、林下经济、劳务经济、农机服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观光农业、农耕体验等类型扩展,全州农民专业合作社涵盖各产业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各个环节。二是发展“新主体”。着力扶持发展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和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在生产上联合、产业间互补、区域内合作,不断做大、做强、做优。三是推进“五个全覆盖”。坚持以企业与合作社绑定、合作社与贫困户绑定“双绑定”发展为载体,全力推进规划引领、项目扶持、主体带动、政策支持、组织保障“五个全覆盖”。1.充分发挥我州绿色生态、区位空间、特色文化、资源等比较优势,大力实施“特色+”,着力打造“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做到户户参与产业发展,且贫困户参与的产业发展项目收入能持续、稳定、长效,确保实现和提高规划引领全覆盖质量;2.在实现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工则工的基础上,推动扶贫产业项目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与打造“绿色食品牌”项目紧密结合,围绕生猪、肉牛、蔬菜、水果、核桃、中药材、花卉、食用菌“八大”特色主导产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做到家家户户有产业基地项目支持,实现基地化促进产业化,确保实现和提高项目扶持全覆盖质量;3.在确保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户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抓好“双绑定”发展,进一步提高入股 分红、基地打工就业的占比,确保实现和提高主体带动全覆盖质量;4.进一步抓好《楚雄州产业扶贫实施方案》等产业扶贫政策宣传和落实,进一步抓实科技指导服务,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确保脱贫攻坚扶贫资金40%以上投入产业扶贫,确保实现和提高政策支持全覆盖质量;5.重视建立政府、市场、社会协同的产业发展格局,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抓、部门联动、产业发展指导员全覆盖的责任体系,确保实现和提高组织保障全覆盖质量。

三、激发内生动力,“抓参与、做好分成”

充分发挥贫困农户作为实现自身脱贫致富的主体作用,通过推动贫困农户主动、积极参与产业扶贫,促进资源换租金、务工挣酬金、入股 分红金,真正“输血”变“造血”,实现稳定脱贫。一是提高“技能水平”。每年开展3—5期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培训,组织贫困农户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拓展视野及拓宽思路;由各县(市)农业广播学校、农机培训学校等采取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和现场观摩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农民技能培训,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和农业劳动生产技能水平。二是注重“群众参与”。探索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贫困户、村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村委会+贫困户等机制,引导农户将承包土地、房屋财产、技术、劳动力、闲散资金入股到合作社,变为合作社股东,贫困户参与经营,获取酬金、租金、股金。三是突出“利益分成”。支持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吸收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途径,通过土地流转、产业合作、股份合作、资金互助等方式,组织贫困地区各类资源要素,向贫困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切实提高产业增值能力和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对以政府投入建设的大棚、厂房等固定资产作为股份,明确贫困户、非贫困户和村集体的利益分成比例。

在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助力精准脱贫这条路上,楚雄州农业农村局继续坚持精准把握扶贫方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培大培强带贫产业及新型经营主体,有力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激活贫困户内生动力,有力地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2019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