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19-1127067 公开目录:2019年政协提案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词: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14日 文  号:
标 题:
对州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96号提案的答复
成文日期:

对州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96号提案的答复

楚农复〔2019〕16号

对州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96号提案的答复

李云华委员:

您提的“关于构建产业扶贫长效机制,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提案,已交我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2019年,产业扶贫的目标任务是“二个确保”,即:一是确保我州最后一个还未脱贫出列的贫困县武定县于今年底顺利脱贫;二是确保2014—2018年有产业发展条件建档立卡贫困户6.97万户、26.88万人通过产业扶贫脱贫的巩固提升,持续稳定长效增收,防止返贫。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坚持“一手抓脱贫攻坚,一手抓巩固提升”两手联动。聚焦深度贫困县精准发力,瞄准未脱贫的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精准施策,确保高质量如期脱贫。围绕“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的要求,坚持继续以“双绑定”发展为载体,以提高规划引领全覆盖、项目支撑全覆盖、主体带动全覆盖、政策支持全覆盖、组织保障全覆盖“五个全覆盖”质量为抓手,巩固产业扶贫成果,提升产业扶贫质量, 形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工作格局,构建起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全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一、在提高规划引领全覆盖质量上下足绣花功夫

充分发挥我州绿色生态、区位空间、特色文化、资源等比较优势,大力规划实施“特色+”,引导农民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打造“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培育有竞争力和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加快推进“绿色+”,依托打造绿色食品牌,鼓励农民抓有机、创品牌,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制造业,增加种养加附加值;加快推进“互联网+”,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思路,育龙头、占市场、建平台,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进“互联网+产地仓+冷链专线”“合作社+互联网+城市配送”“公司+基地+农户+平台”等模式,打通上行物流“最先一公里”,全力推动小农户与大市场深度对接,做到户户有规划,形成到户产业发展施工图。在提高规划引领全覆盖的质量上,具体抓好三个行动:

(一)开展扶贫产业和项目精选行动,坚持把拔个体穷根与拔区域性穷根相结合,推动产业扶贫规划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与打造绿色食品牌项目规划紧密结合,围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总体布置,根据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市场需求和技术支撑,精准选择贫困县扶贫主导产业和贫困村主导产品,调整、充实、完善扶贫产业项目库。

(二)开展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和田园综合体等新产业规划实施行动。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在规划上要注重培育差异化比较优势,按照全产业链的理念,发展壮大新产业、新业态,着力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和田园综合体,发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拓宽贫困户增收和就业渠道。

(三)开展扶贫产业基础设施提升行动。我州很多贫困地区还处于传统种养,靠天吃饭的状态,因此在产业发展规划中,以解决制约产业发展问题为重点,统筹推进贫困地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广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提高贫困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支持贫困地区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逐步补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短板。

二、在提高项目扶持全覆盖质量上下足绣花功夫

在实现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工则工,确保每户产业扶贫对象有1项以上产业发展增收项目的基础上,推动扶贫产业项目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与打造“绿色食品牌”项目紧密结合,围绕生猪、肉牛、蔬菜、水果、核桃、中药材、花卉、食用菌“八大”特色主导产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着力建设一批产业基地,做到家家户户有产业基地项目支持,实现基地化促进产业化。通过建基地、培主体、拓市场、连农户,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真正实现和提高项目扶持的质量和效益:

(一)在项目扶持上,在“四个一”示范带动上给予倾斜。一要在建设一批产业扶贫提升巩固示范村上给予倾斜。二要在培育一批扶贫龙头企业上给予倾斜。三要在培育一批高效运转的专业合作社上给予倾斜。四要在发展一批致富带头人上给予倾斜。

(二)在项目实施上,优化选准项目做实项目库。各县市一定要结合扶贫产业规划,经充分论证做实扶贫产业项目库,按照产业脱贫的现实需要,做好年度扶贫产业项目计划,开展项目前期工作,以项目实施来争取和筹集资金,彻底解决资金等项目而未能及时落地实施的现状。

(三)在风险防范上,做好风险评估和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围绕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利益联结风险、生态环境风险、项目决策风险等方面,重点评估扶贫产业选择是否科学、品种引进是否适宜、是否存在盲目跟风、产品是否滞销,与贫困户的利益连接是否紧密,产业能否带贫,当地资源是否匹配,项目论证是否充分等等,要坚持科学决策,产业项目必须充分论证,不能盲目上马,建立市场预警机制,注重市场信息监测,正确引导生产,加强产销对接,推动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和电商平台与贫困地区精准对接;坚持金融风险可控,完善带贫机制,让贫困户稳定分享产业链收益,要加大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切实发挥好农业保险在产业扶贫中的“稳压器”和“助推器”作用。

三、在提高主体带动全覆盖质量上下足绣花功夫

一是企业与合作社绑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和招商引资,吸纳更多的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到产业扶贫中来,提高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发展比例,进一步增强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贫困户的能力,真正实现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或直接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绑定发展。二是贫困户绑定合作社发展。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运行,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上接企业和市场、下联贫困户的桥梁纽带作用,真正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绑定发展。三是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联动发展。要着力提高利益联结全覆盖质量,在确保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与1户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资金(资产)入股分红、订单、土地流转、基地打工就业、电子商务等形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基础上,继续采用贫困户资金(资产)入股、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折股量化两块联动,贫困户经营性资产实现收益、贫困户资金入股经营主体实现收益、贫困户土地(林地)流转实现收益等三种模式,大力推进资产收益精准扶贫,进一步提高入股分红、基地打工就业的占比,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更加紧密,推动新型经营主体与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实现共同发展,稳定、长效增收。

四、在提高政策支持全覆盖质量上下足绣花功夫

一是进一步抓好产业扶贫政策宣传。充分利用官方网站、报纸等新闻媒体,以简报、视频、新闻专题、系列报道等方式,深度挖掘报道产业扶贫典型案例,做好产业扶贫动态、典型和产业扶贫政策的新闻宣传。驻村工作队、结对干部采取包干负责、点对点宣传、面对面宣传等方式开展入户宣传,让贫困群众明白产业扶贫政策,提高贫困群众的知晓率。二是进一步抓实科技指导服务。继续按照《楚雄州农业科技人员挂村联户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方案》,2019年州县乡三级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全部实现挂村联户,即每名农技人员挂包一个贫困村,联系指导10户贫困户,确保每个贫困劳动力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三是确保专项扶贫资金40%以上投入产业,规范扶贫小额信贷使用,扩大增量,完善风险补偿金机制。四是兑现落实产业奖扶政策。

五、在提高组织保障全覆盖质量上下足绣花功夫

一是建立政府、市场、社会协同的产业发展格局,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抓、部门联动、产业发展指导员全覆盖的责任体系,探索“党建+”,确保产业组织化发展。二是认真组织开展资产收益扶贫。稳步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扩大农村产权确权颁证范围,扩大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改革试点,持续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有效路径,增加贫困群众资产性收益。

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2019年8月26日    

联系人及电话:袁瑞东  13708788277

抄送: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州政协提案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