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19-1204002 | 公开目录:统计信息 |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主题词: | 发布日期:2019年12月04日 | 文 号: |
标 题:
2018年楚雄州企业创新调查统计情况分析报告
|
成文日期: |
2018年楚雄州企业创新调查统计情况分析报告
2018年,按照国家和省统计局的统一安排部署,楚雄州认真开展了企业创新调查,覆盖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特、一、二级总承包、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服务业中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企业。一、对创新活动开展情况的数据分析
2018年楚雄州列入创新调查的企业有834家,比上年(下同)增加51家,增长6.5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0家,增加1家;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31家,增加1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411家,增加51家;重点服务业企业62家,减少2家。
(一)创新政策的实施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不断扩大
2018年参与调查的企业家认为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即原科技开发用品免征进口税收政策)、技术转让与开发收入免征增值税和技术转让减免所得税优惠政策、企业研发活动专用仪器设备加速折旧政策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等11项政策对创新活动影响“不明显”或“无效果”的企业家人数较上年有所减少,创新政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面进一步扩大。
表1:认为创新政策对企业发展影响程度为“效果不明显”和“未享受”的企业家人数
创新政策名称 |
人数 (人) |
增减 (人) |
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 |
196 |
-17 |
高新技术所得税减免政策 |
213 |
-17 |
企业研发活动专用仪器加速折旧政策 |
216 |
-15 |
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收入免征增值税和技术转让减免所得税优惠政策 |
231 |
-17 |
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 |
242 |
-24 |
鼓励企业吸引和培养人才的相关政策 |
186 |
-23 |
金融支持相关政策 |
190 |
-20 |
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政策 |
194 |
-14 |
优先发展产业的支持政策 |
192 |
-11 |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 |
210 |
新增指标 |
推进“双创”各项政策 |
200 |
-9 |
(二)企业保持和提高竞争力得到巩固
在对834家企业调查中,53家企业进行了专利申请,增加了5家;对技术秘密进行内部保护的企业141家,增加25家;发挥了时间上先发优势的企业320家,增加55家;申请了注册商标的企业128家,减少24家;申请了版权登记的企业16家,减少4家;形成了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的企业64家,减少25家;应用了难以复制的复杂技术的企业22家,减少2家;企业保持和提高竞争力情况基本稳定。
(三)创新活动比重降低
全州调查范围的企业中有创新活动开展的企业338家,占调查范围的40.53%,减少3家,下降3.02个百分点;成功实现创新活动的企业331家,占39.69%,减少1家,下降2.71个百分点。开展创新合作的企业总数142家,减少13家,比重17.03%、下降2.77个百分点,其中: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创新合作的企业分别是34家和25家,比重分别是4.08%、3.00%,分别减少5家和10家,比重下降0.90个和1.47个百分点。
(四)创新活动开展活力不足
2018年内有67家和10家企业分别在内部和外部开展了研发活动,分别增加34家和2家。从外部获取相关技术的企业10家,增加5家;获得机器设备和软件的企业72家,减少62家;进行相关培训的企业103家,减少11家;对市场进行推介的企业53家,减少2家;进行相关设计的企业48家,减少11家;以及其他创新活动开展的企业50家,减少12家。创新活动的开展共支出费用6.89亿元,减少0.97亿元,下降12.34%。
(五)企业家对创新作用认可度降低
认为创新对企业生存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的企业家有273人,比重32.73%,下降2.14个百分点。企业家正向认可四种创新影响程度的人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表2:认可创新对企业影响程度为“高”的企业家人数
创新名称 |
人数(人) |
增减(人) |
⑴产品创新 |
||
增加了品种 |
65 |
新增指标 |
提高产品性能或质量 |
104 |
-3 |
开拓新市场 |
95 |
-8 |
扩大市场份额 |
88 |
-2 |
取代过时产品 |
89 |
-4 |
⑵工艺创新 |
||
提高生产灵活性 |
121 |
-6 |
提高生产效率 |
130 |
-1 |
降低人力成本 |
103 |
-9 |
节约原材料 |
98 |
-6 |
降低能源消耗 |
98 |
-13 |
减少环境污染 |
105 |
-16 |
改善工作条件 |
107 |
-12 |
⑶组织(管理)创新 |
||
加快对客户或供应商相应速度 |
208 |
11 |
提高新产品或新工艺开发能力 |
177 |
4 |
提高产品质量 |
205 |
-7 |
降低单位成本 |
169 |
|
提高信息交换与共享水平 |
177 |
2 |
改善员工工作条件 |
178 |
7 |
提升管理效率 |
213 |
-1 |
⑷营销创新 |
||
保持或提高了市场份额 |
204 |
-7 |
开拓了新客户群体 |
220 |
17 |
开拓新市场 |
196 |
2 |
二、企业创新活动存在问题
(一)中小微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普及程度不高
从不同企业规模看,在全州被调查的834家企业中,开展了创新活动的企业占40.53%,其中大型企业中有71.43%的企业开展了创新活动,开展创新活动的普及度相对较高;中型和小型企业中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占比分别为44.21%、39.20%,多半中小型企业未开展创新活动;微型企业中40.33%的企业开展了创新活动,近六成微型企业未开展创新活动。另外从控股情况看,私人控股企业开展了创新活动占40.14%的,近六成的私人控股企业未开展创新活动。高新技术企业(属于大中型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比重最高,达到89.36%,而非高新企业(属于中小微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比重仅为37.61%。从企业总体看,全州创新活动开展的普及程度不高。
(二)人才和资金制约企业开展创新活动
实现创新的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面临不同类型的困难,其中人才短缺和资金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创新的实现在于技术的进步,而技术的发展需要人才的实践,企业创新关键人才决定着企业创新活动开展。州内中小微企业大多自身规模小、薪资待遇较低,招聘技术创新型人才的难度较大,极大地束缚了企业对创新技术的获取和运用。同时由于银行贷款门槛较高,而中小微企业由于自身抵押物不足难以通过银行信贷评估,创新融资活动难以开展,致使企业没有资金创新,资金投入不足必然会导致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开展不多。
(三)市场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原因增加企业创新风险
市场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是影响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面对某些商家采取价格战的恶意竞争、商品同质化的市场现状,企业疲于维持正常生产销售,难以在竞争激烈、要求严苛的市场环境中寻求到创新的良机;企业创新的核心在于技术,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够,造成部分企业专利意识薄弱,原创技术难以得到保护,企业承担着巨大的市场风险,这不利于保护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动力源泉,也减弱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四)创新扶持政策知晓度和普及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创新本身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因此必须通过建立良好的政策条件,才能充分激发企业创新的内在动力。企业家认为11项创新相关政策实施效果“不明显”或“无效果”的主要情形有六种——“不知道此政策”、“不具备享受该政策的资格”、“吸引力不足”、“办理手续繁琐”、“政府部门政策执行力度不够”和“其他原因”。“金融支持相关政策”不被调查企业家认知最多的政策,也是被企业家认为办理手续繁琐、政府部门政策执行力度不够的创新政策。
三、增强企业创新发展的建议
(一)培强企业创新活动意识,建立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没有新产品就没有市场。中小微企业应当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强化主动创新意识。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改进经营方式,将创新思维融入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当中,脚踏实地、持续不断地开展创新活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以创新活动开展促进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企业要建立基于创新的激励机制,营造鼓励创新的工作氛围,并适当提高创新人才的福利待遇。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有目的地培养人才和引进创新人才。
(二)提高创新政策的知晓度,扩大创新政策的受惠面
加大创新各项政策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增强政策解读,明确政策含义,提高政策透明度;通过建立信息发布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共享平台等方式,多方位及时主动地将各项创新政策推送到企业;提供政策信息汇总、汇编、培训、辅导等服务,使企业能及时、全面地了解最新政策,明确可享受政策的条件,并指导帮助企业申报实施。扩大普适性政策的适用范围,提高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降低政策门槛;把“双创”政策、小微企业扶持政策等一系列相关政策结合起来,实现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共同发力。
(三)发挥金融扶持发展作用,继续实施税费减免政策
发挥金融对创新创业的重要助推作用,开发符合创新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多举措解决企业在创新中资金阻碍问题。引导银行业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实行差异化监管,从而放宽对中小微企业的放贷限制,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采取多种形式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拓宽利润空间,改善企业经营状况,并规范相关部门收费,扩大政策覆盖面。
(四)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简办事流程,增加网络化办工的方式,提高办事效率,同时推进监管法制化,为企业创新提供更高效优质的服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大力宣传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意义,把创新驱动战略切实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去,增强创新驱动战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对企业创新工作的领导和引导,有计划地组织企业家参加创新的培训和学习,进一步强化企业家的创新意识,营造全社会崇尚创新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