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xxgk/2017-0925203 公开目录:文字解读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词:文件 发布日期:2016年01月28日 文  号:
标 题: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鲜词”(四)
成文日期: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鲜词”(四)

  释放经济发展潜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商事制度改革有哪些创新之举?云南省“2260”优质烟叶工程包含什么内容?今年州“两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26页的报告全文后附加了6页共18条名词解释。为弄清这些“新鲜词”的具体含义,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负责人。
  商事制度改革:是为减少行政审批、转变政府职能、释放经济发展活力而采取的改革措施。商事制度改革以便捷高效、规范统一、宽进严管为原则,实行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取消公司最低注册资本、出资比例、出资方式限制;实施“先照后证”,对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需要取得前置许可的事项,除涉及国家安全、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外,不再作为工商登记前置;实行税务部门税务登记证、质监部门组织机构代码证与工商部门营业执照“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构建市场信用信息公示体系,取消年检,改为市场主体通过信息公示系统年报公示其信用信息;转变监管方式,厘清部门监管职责,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建立“经营异常名录”和“黑名单”制度,建立健全联合惩戒机制,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监管格局。
  州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注册科科长龚荣平介绍,商事制度改革涉及内容很多,每个内容环环相扣,相互衔接、共同促进。
  “以前办家公司,需要拿到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前置许可,之后才能到工商局申请营业执照,整个流程办下来,少则十天半月,多则一两个月。搭上‘先照后证’改革的‘顺风车’后,从提交材料到拿营业执照不过一两天时间,这么快的办事效率让我提前拿到了‘入场券’,也让公司赢在了起跑线上。”一公司负责人说。
  原有制度框架下,普通人想创业要跨越许多“门槛”。其中,注册资本和前置审批最难跨越——开办一家公司,首先要有足够的资本,然后还要取得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证,才能到工商部门申办营业执照,这就是所谓的“先证后照”。为降低这两大“门槛”,激发人们的创业积极性,2013年全国两会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将“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并放宽工商登记其它条件。
  2014年3月,公司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全面实施,取消了最低注册资本、首次出资比例和出资期限限制。同时,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允许“一照多址”、“一址多照”。随后,国务院常务会议将“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再次降低了市场主体的准入“门槛”。改革以后,除涉及国家安全、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外,不再作为工商登记前置,创业者只要到工商部门领取一个营业执照,就可从事一般性的生产经营活动,从事许可经营项目的,取得营业执照后再向主管部门申请,凭许可经营。在等待许可期间,创业者便可着手开展一些筹备工作,这就为企业先期发展争取了大量时间。此外,全力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实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
  工商窗口登记人员告诉记者,改革以后,创办企业的“门槛”降低了,市场也更具活力、更加规范。数据显示,至2015年末,全州私营企业发展至18210户,注册资金415.65亿元,从业人员272154人,与上年末相比,分别增长51.72%、34.08%和18.99%。
  放了权,赢得的是效率,但准入门槛低了,如何才能提高监管效能,实现“宽进”的改革目标,切实履行“严管”的法定职责?“所以,我们2016年的重点工作就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同时建立健全相关部门联合惩戒机制。”龚荣平说,首先,在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和进一步深化“先照后证”基础上,扎实推进年报公示和即时信息公示,建立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其次,用信用杠杆破解监管难题,以公示信息抽查为重点,切实推进信用监管。2015年,全州工商部门对475户企业公示信息进行了抽查,对公示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17户企业,和通过登记的住所(经营场所)无法联系的5户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借助市场力量、消费者选择权、金融机构约束等,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加大其失信成本,倒逼企业讲诚信。
  今年,还将积极推进“双告知”制度。龚荣平介绍,就是企业在办理营业执照时,工商部门按照省级人民政府公布的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目录,告知申请人需要申请审批的经营项目和相应的审批部门,并由申请人书面承诺在取得审批前不擅自从事相关经营活动。在办理登记注册后,运用信息化手段,将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信息告知或及时在企业信息共享平台上发布,由相关审批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职责做好后续监管工作。
  云南省“2260”优质烟叶工程:即从2016年起,在全省烟区选择20个县市,每个县市种植烤烟1万亩,计20万亩;每年生产60万担高端优质烟叶原料,实行单收单调。我州涉及楚雄市、南华县和双柏县,计9万担优质烟叶,2016年我州优先启动楚雄市。
  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烟草产业的评价是稳增长的“压舱石”,而“2260”优质烟叶工程,又是全面提高烟草综合生产能力和利用率,巩固提升烟草产业,确保烟草产业持续平稳增长的重要工程。对于实施这一系统工程的意义,州烟草公司烟叶生产部书记尹东说,目前,全国烟叶库存量已达40多个月,去库存压力较大,整个烟草行业已不能再靠“走量”来增加烟农收入和财政收入。今后,只能以质取胜谋求持续发展。因此,省政府在全省100多个县市中选出生态最优、气候最宜、质量最佳的20个县作为试点,从政策、技术、经费上给予全方位支持,生产出与国际接轨的优质烟叶原料,巩固提升我省烟草产业。
  对于进展情况,州烟草公司烟叶生产部副部长龙伟介绍,州委、州政府已召开了专题会议,任务也已下达到楚雄、南华、双柏三个试点县市,楚雄市的1万亩优质烟叶种植任务已经启动,而南华、双柏两县则先期试点1千亩,各县市的具体实施方案也正在修改完善中,近期将会相继出台并逐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