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5772884674-/2020-0219001 公开目录:规划总结 发布机构:楚雄州政务服务管理局
主题词: 发布日期:2020年01月21日 文  号:楚政服发〔2020〕1号
标 题:
楚雄州政务服务管理局关于印发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成文日期:

楚雄州政务服务管理局关于印发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县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局属各科室、中心:

现将《楚雄州政务服务管理局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推动2020年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楚雄州政务服务管理局

2019年1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

 

楚雄州政务服务管理局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要点

2019年,州政务服务管理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弘扬和践行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做优以“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为重点的新型政务服务,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打造“放管服”改革升级版,主动服务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9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持续抓好平台效能提升,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一是按照国务院、省政府要求及时做好简政放权工作。今年以来先后两批次调整、取消、下放以行政许可为重点的政务服务事项21项,确保行政职能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二是积极推进州、县权责清单清理编制。州直34个部门对照省级主管部门权责事项和网上政务服务事项,完成了本部门权责清单梳理,为下步线下“只进一扇门”“线上线下一体化协同发展”奠定重要基础,10县市按要求积极主动有条不紊推进权责清单编制。三是积极推进政务服务智能化。推进网上政务服务事项完善、监管事项清单和检查实施清单规范入库工作,奠定“一网通办”“审、管、服”全网通的基础。四是持续推进平台标准化建设。各级服务大厅认真落实“三集中三到位”,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精简办事指南和流程,科学设置窗口,完善导办标识,强化一次告知、限时办结、服务承诺制,推行“帮办服务”“延时办理”和“免费代办”。2019年,全州共办理审批服务、商事服务和公共服务事项545.37万件,较好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二)持续推进审批改革,助力营商环境优化。一是深入落实《楚雄州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六个一”专项行动方案》,围绕“服务再升级”,强化减事提速。巩固“直接办理、马上办、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成果,企业开办3天行动全面实现;在全省率先建成不动产交易登记与税收业务“一窗受理”平台,通过试点先行、信息共享、集合审批,全州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目标全面实现。二是完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实施办法和清单,依托投资项目在线监管平台严格“赋码”审批,不断优化项目审批流程,促进项目落地和建设提速。三是落实落细《楚雄州集中审批权改革4个清单7个制度》《楚雄州政务服务事项“一次就办好”等7个制度》,全面构建“综合接件、联合审查、全程帮办、一窗出件、快递送达”新机制,全州“一次就办好”事项比例达73%以上、单个事项办理平均精减材料30%以上。四是配合州级相关部门完成工商注册登记“一窗通”、推进工程审批改革“四个一”等工作,积极研究“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提出了综合受理窗口设置方案,提升群众办事创业便利度。

(三)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升级服务水平。一是以“互联网+”统领政务服务转型升级,奠定“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的技术支撑。网上服务、手机服务让群众办事更便捷。全州入库事项14047个,99.29%的事项具备网办条件,“最多跑一次”事项达98.25%,7天、24小时服务模式基本形成。二是加快“一部手机办事通”推广应用,实现高频事项掌上办、指尖办。加强与医院、供水、供电、供气等行业对接协调上线事宜;与农业农村局、建行、移动公司等深化合作,以农资经销点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裕农通服务点、信息惠民服务站为载体,整合便利服务资源,加快建设“办事通”平台、金融服务、信息惠民“三合一”服务网点,着力将更多公平、可及、优质的政务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截至目前,累计上线政务服务事项537项;全州累计注册用户26.2万人,百人注册占比9.55%,居全省第一。三是持续开展投资审批中介服务网上公开竞价、公开选取、透明履约,积极探索加强中介服务管理,完善建立签约项目后续跟踪监管机制,节约财政资金,助力项目审批提速。2019年,全州公开选取并签约中介服务项目1632个,居全省第一;节约资金0.29亿元,资金综合节约率23.94%,服务满意率99%。

(四)持续抓实交易平台建设,规范交易服务。一是抓实现场管理精细化。围绕“放管服”改革要求打造服务型窗口,按照服务标准化、管理精细化要求,深入加强大厅服务能力建设,加强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持续提升服务效率。2019年,全州各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共组织交易项目2800个,完成交易额130.99亿元,通过招标节约资金3.07亿元,节约率为3.20%;增加收益金8.15亿元,收益率为27.16%。二是全力推进交易流程电子化。全面推进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工作,全州工程建设项目、政府采购项目全面实现电子化交易,土地交易等专项系统进一步优化完善,通过试点先行再全面推开,印发了全面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电子化交易工作方案,并组织州县土地类交易电子化操作业务培训,为土地项目电子化交易全面推开做好准备。2019年,全州各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共组织电子化交易项目1072个,电子化交易率97.72%。三是全面实现州内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在全面推进公共资源交易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基础上,印发《楚雄州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远程异地评标管理工作的通知》,建立和实行各县市、州交易中心各科室为主体、对口联系对接的协调服务机制,不断提高远程异地评标质效。2019年,全州共组织远程异地评标项目470个,项目类别涉及房建、市政、水利、交通、政府采购等。

二、取得的成效

(一)群众办事更加便利。通过落实审批服务便民化措施,取消分散在各部门的服务大厅,统一集中进驻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开展服务,按照“三集中三到位”要求,全州政务服务事项,尤其涉企和投资审批事项100%进驻到位。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着力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精简办事指南,科学设置窗口,完善服务引导,让群众企业办事“一本清”“一眼清”。不断强化一次告知、限时办结、服务承诺制,推行“帮办服务”“ 延时办理”和“免费代办”,提供更公平的政务服务,广大群众和办事企业真切感受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便利。

(二)审批效率明显提高。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构审批机制,进一步优化流程、简化程序、缩短时限,一般性审批类投资建设项目由185天压缩为60天,提速率67%;备案类项目由155天压缩为45天,提速率71%;社会事务类审批时限由20天压缩为5天,提速率75%;95%的市场主体实现当场受理、当场登记。企业开办3天、不动产登记5天、社会投资一般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50天目标提前完成。提高了行政服务效能、降低了市场准入成本,更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

(三)智慧服务更加贴心。以“互联网+”统领政务服务转型升级,“一部手机办事通”的推广、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的建立,奠定了“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的技术支撑,“监管智能化、服务自助化、办事移动化”催生形成了精简、高效、智慧的服务新生态,树造了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

(四)资源交易日趋规范。全面推行公共资源网上交易新模式,交易不见面、评标背靠背的交易新制度全面推行。通过实行网上报名,网上提交投标文件、远程评标、异地专家资源共享、系统自动检测、在线全程监管、全程留痕的电脑自动监管,信息保密、评标公正、交易透明工作得到全面加强,使防止围标串标和人为插手干扰的“防火墙”更加牢固,有效遏制了腐败的滋生。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联动审批方面。部分部门审批互为前置、层层审批情况突出,对减事项、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研究不深不透。我州“多规合一”“多评合一”推进难度大,联合审批、并联办理的体制机制还不畅。

二是网络融合方面。由于各审批部门专网较多、数据烟囱、信息孤岛,“一网通办”受限,“让群众和企业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任重道远。尤其在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地区,尽管人员事项已划转至行政审批局,但是审批系统仍受制于原主管部门。

三是工作保障方面。部分县服务场地小、功能弱,难以满足集中审批需要;部分县市投入保障还不到位,人员划转后相应保障经费未增加,大量审批事项现场踏勘、联合审查无法保障,影响了审批改革的成效。

四是中介超市运管方面。由于我州严格执行中介超市选取相关制度和规定,有效遏制了“红顶中介”及资质挂靠、履约率低等问题,导致部分行业主管部门和中介机构意见大,时有投诉举报发生,一定程度挫伤了县市工作积极性。

四、2020年工作要点

2020年,州政务服务局将深入落实国务院、省州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围绕打造“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的政务服务环境目标,在政务服务标准化、智慧化上着力,助力营商环境提升,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一)强化审批改革,推进服务再升级。持续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抓好审批与监管协调联动、专家审批、容缺受理、投资建设项目“四联合”等固有制度机制和相关要素保障的落实,扩大审批改革成效,打造更优的创业服务环境。

(二)强化一窗通办,推动服务再提质。加大资源整合,分类设置综合窗口,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同时,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商登记“一窗通办”,让办事群众和企业真正感受到找一窗、跑一次、高效办的便捷。

(三)强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服务更便捷。加大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综合运用,加大汇报协调,尽快统筹本级政务信息资源,实行数据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共用”,切实解决“数据壁垒”“信息孤岛”“网络碎片”等问题。抓实“一部手机办事通”推广应用,持续推动服务方式从“网上办”“家中办”向“掌上办”“指尖办”延伸,构建智慧政务。

(四)强化简政放权,推动服务惠民生。认真落实“减事、提速、增效”要求,坚持“有利于基层实施、有利于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有利于群众就近办理”的原则,持续做好行政许可事项的承接、取消和下放。同时,加快推进“减证便民”“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营商环境“红黑榜”制度、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的实施,为构建新型政务服务清障助跑,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质量。

(五)强化交易服务,营造公平环境。全力推进全领域全流程电子化,重点推进全州土地矿业权、产权等全类型项目“应上尽上、上必规范”。严格制度规定执行,以严明的纪律、规范的服务提升平台交易服务水平,强化场内监督管理。强化县市、州市、省州综合远程异地评标力度,加强评标专家业务培训与考核,切实提高开评标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