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5772884674-/2021-1021002 公开目录:政协委员提案 发布机构:楚雄州政务服务管理局
主题词: 发布日期:2021年08月27日 文  号:楚政服复〔2021〕2号
标 题:
对州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116号提案的答复
成文日期:

对州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116号提案的答复

陈金禹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高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的提案》(第116号)收悉。我局赞同并支持您提出的关于提高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的各项工作意见建议。近年来,我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而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的,“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重要论述精神,大力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努力让法治成为我州核心竞争力。针对您提出的意见建议,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营造诚信守法的社会氛围。一要加强面向全社会的法治教育;二要加强领导干部的法治教育;三要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建议

近年来,楚雄州持续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州步伐。一是于2021年5月率先在全省第一家出台了《楚雄州优化营商环境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共8章66条,主要从提高政务服务效能,打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维护市场良好秩序,打造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深入推进法治建设,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加强监督保障,确保《办法》落实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范。其中,针对我州突出问题,对“如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如何优化宜居宜业环境”进行了规范,对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监督方式进行了详细规定,列举了多项禁止权力寻租的行为,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办法的出台,从制度层面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我州持之以恒改善和优化营商环境与时代同向、与改革同频、与发展同步的具体实践,标志着我州营商环境建设步入了法治化新轨道。二是以“公共法律服务惠民行动”为引领,全面推进“精准普法”“智慧普法”,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和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积极推进“菜单式”普法和农村“两中心一明白”普法方式,推行具有楚雄州特色的“用民族干部宣讲法治、用民族语言传播法治、用民族文字诠释法治、用民族节庆展示法治、用民族文化体现法治”的“五用”普法工作法,民族地区普法效果显著;率先开展“枫桥式司法所”“枫桥式派出所”评选,建成6个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51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0个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28个法治文化广场(长廊),法治观念日渐深入人心,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逐渐形成。2020年以来,全州各级各部门共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培训390余场次,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传材料10.3万份,接受群众法律咨询1100余人次,受益干部群众18.3万人次。高度重视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今年以来,组织部门举办3期州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研讨班,全覆盖培训县处级领导干部和乡镇党委书记960人,示范带动全州各级各部门培训科级以下干部35883人次,培训村(社区)干部14652人次,全州14455名干部完成网上专题培训班,实现各级党员干部培训全覆盖,通过抓实培训教育,全州各级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和履职能力有了新的提高。

二、关于“健全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一要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二要积极推进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三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四要加强诚信企业建设”建议

一是严格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印发《楚雄州发展和改革委楚雄州商务局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印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的通知》(楚发改体改〔2020〕48号),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扎实推进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加大《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0年版)》宣传和对外公布力度。并坚持“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原则,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逐步减少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审批事项,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除国家前置许可目录中需前置审批的事项外,均做到“非禁即入”,降低社会投资门槛。同时,按照“法无禁止皆可为”原则,对清单之外的准入事项,大力鼓励支持,并坚决清理取消地方自行制定的准入许可、隐性准入门槛和准入类负面清单,确保全州各类市场主体准入管理措施一致性。截至目前,清理出2019年12月31日前制定的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相关文件892份,修订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文件6份,积极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二是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全州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稳步开展,州级设立综合执法支队,10个县市级局加挂综合执法队牌子,禄丰市广通镇率先在全省成立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局,监管网格不断织密,机构重叠、职责交叉、多头多层重复执法等问题逐步破解;监管模式不断完善,“双随机、一公开”成为日常监管的基本方式,全州市场监管领域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全覆盖、常态化;食品、药品、特种设备、重要工业产品等重点领域监管不断加强,以“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监管机制初步形成;监管行为不断规范,全州43个州级行政执法部门、451个县市级行政执法部门建立了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建立涉企案件审查、违法案件集体会审制度,进一步完善法律顾问制度调解、行政复议、仲裁、诉讼相衔接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初步建成,切实避免执法处罚“一刀切”现象。三是信用体系平台建设稳步推进。以推进“信用楚雄”建设为目标,全面提升四项能力,推进四类应用和五大领域建设,着力营造良好信用环境,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考评工作,印发《2020年楚雄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对10县市和53个州级部门进行了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年终考评,并将考评结果报州大比拼办,强化考评结果运用。着力提升数据归集共享能力,全面完成我州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收集、核实、汇总,纳入省信用中心进行“双公示”;扎实开展“水、电、气、物流、信用承诺”数据归集和业务协同提升专项行动及“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信用服务机构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加强信用信息一体化平台数据查遗漏、补短板,常态化开展信用信息一体化平台数据录入归集共享,对1000多个业务部门提供业务技术指导,提升我州信用数据归集录入质量,扩大社会信用一体化平台数据录入范围,完善社会信用承诺数据。加强信用监管,深入开展信用联合惩戒措施清理排查,依法依规启动提示、警示约谈程序,督促相关市场主体及时纠正失信行为。深入推进信用应用,认真做好信易贷平台楚雄站的运维工作,指导相关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入驻平台,全州金融机构入驻18家、企业注册120家,融资需求86笔,需求资金4.63亿元,授信7笔,授信资金0.07亿元,正在对接29笔,意向资金0.99亿元,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便利平台。核实、归集、公示重点民生领域违法失信行为信息,认真开展信用修复工作,为市场主体及时提供信用支持,1至5月,完成云南千秋建设工程、云南澄霖建设等8户企业信用修复工作。

三、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一要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二要进一步优化人才机制;三要进一步强化各项政策落地落实;四要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五要进一步优化涉企服务,着力打造大胆作为,创新有为普作善为的创新环境”建议

一是持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在全省11个县市区率先完成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全面推行“一颗印章管审批”,改革经验被全省推广;禄丰市广通镇率先在全省完成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全省10个试点),4个乡镇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试点正有序开展(全省3个州市12个试点)。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在全州范围内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对楚雄州承接的130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4种方式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抓好“一照多址”试点改革。作为全省四个试点改革州市之一,楚雄州于2021年5月31日印发《楚雄州“一照多址”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楚雄州“一照多址”登记操作指南》,全州自6月1日起推行“一照多址”登记试点改革,对无许可事项的分支机构免予登记,实行住所与经营场所分离登记改革,为创业创新降门槛,为企业经营减负担,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持续深化工程建设审批不断优化。出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并成立州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公布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事项清单及流程图,全面上线工程建设审批系统,通过云南省工程建设项目在线审批系统实行网上受理、办理、监管和服务,政府投资一般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实现90个工作日,年内实现70个工作日完成审批。二是坚定实施人才强州战略,州、县市党委均成立了由书记担任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逐步完善人才管理“六项机制”,深入实施人才工作“五项工程”,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不断激发,人才成长环境不断优化,吸引力不断增强,人才资源总量、地区人才密度、人才贡献率增长比例正逐渐增大,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效能不断激发,截至目前,全州人才资源总量35.56万人,有专业技术人才4.79万人,全州共较“十三五”初期增长15.42%,每万人口有专业技术人员177人。三是强化各项政策落地落实,近年来,全州各级各部门依托州委开展“四万三进”活动契机,聚焦各类市场主体反映的“疑点”问题,把政策宣传解读送进门,做到政策明。全州9.99万人次干部参与政策宣传解读2.81万场次,覆盖市场主体23.01万户;聚焦“难点”问题,把跟踪帮扶服务送进门,做到能落地。帮助各类市场主体解决“六难”问题4905个、党建工作方面难题1653个、其他难题1.25万个,涉及市场主体5.66万户;聚焦“堵点”问题,把政策落实兑现送进门,做到快兑现。全州累计帮助兑现支持复工复产优惠政策8124件、惠企稳企各项政策措施10003件、鼓励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的各项政策1787件、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政策2.67万件、其他政策2.17万件,涉及市场主体8.73万户、资金36.7亿元。四是持续转变干部作风,线上依托各类网上监管等平台,对服务进行全流程监控和督查督办,线下建立健全“监督、考核、约谈、奖惩”等日常管理工作机制,落实部门领导进中心“三带”制度,公布投诉热线,定期开展考核测评,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找茬窗口”“帮办窗口”,将监督直接下沉和延伸到工作链、服务链上。同时,推动各部门应用“互联网+监管”系统加强数据的归集、整理,积极构建数字监管和跨部门联合监管的新型监管格局。目前,10县市和州本级共认领监管事项目录清单11620项,完善检查实施清单11324项,完成率99.29%,监管行为覆盖率达83.38%,居全省第1,并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开通7条办事评价渠道,实现对州级各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务服务评价全覆盖。截至目前,企业和群众共自主评价74.86万次,好评率100%,第三方评估中我州好差评工作排名全省3。通过建章立制加强管理、数字赋能倒逼服务,进一步转变了干部工作作风,提升了人民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打造创新有为善作善为的创新环境”。“十三五”期间,我州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政策供给,打通科技和经济转移转化通道,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楚雄建设的决定》等政策意见,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成功培育“楚粳27号”“楚粳28号”两个超级稻,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高原超级粳稻育种研究国内先进水平;在全国率先实现宽幅钛带卷产业化生产,超软钛生产工艺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隆基绿能科技公司单晶硅切片生产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州26项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200项获州级科学技术奖;加速科技创新资源聚集,全州有国家高新区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1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3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5个、省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4个;有科研机构55个、企业科研机构35个;建成国家和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9个、州级企业技术中心9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有国家科技创业领军人才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1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加强。目前,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众创空间5个、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星创天地8个,州级星创天地10个;建成全国科普示范县1个、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1个、省级科普示范县3个、科普教育基地8个;发展科技示范户6万多户;深化科技交流合作,借助沪滇合作、上海对口帮扶楚雄、科技入滇等平台,深化与发达地区科技交流合作,4届科技入楚成效显著,向外推介科技需求项目1644项,签约项目560项,签约投资达1713.95亿元;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云南楚雄工作站成立,是全省首家在州市成立的工作站;与南京大学合作共建南京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楚雄国家高新区分园,助推楚雄高新区转型升级。

对于您的建议、意见,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希望您今后一如既往关心、关注我州营商环境建设,共同为推动我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楚雄州政务服务管理局

2021年8月25日

(联系人及电话:王福贵 0878—6163965)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