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5772884674-/2021-1021003 公开目录:政协委员提案 发布机构:楚雄州政务服务管理局
主题词: 发布日期:2021年08月27日 文  号:楚政服复〔2021〕3号
标 题:
对州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117号提案的答复
成文日期:

对州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117号提案的答复

胡晓雯委员、卢晓林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提案》(第117号)收悉。经与州营商办成员单位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强化服务意识”建议

近年来,楚雄州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服务意识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深化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一是简政放权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多轮清理,我州行政权力事项大幅精简,截至目前,州级依申请办理的6类行政权力事项由2019年的722项精减到目前的378项,精减344项,精减率达47.65%。二是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11个县市区率先在全省完成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全面推行“一颗印章管审批”,改革经验被全省推广;禄丰市广通镇率先在全省完成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全省10个试点),4个乡镇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试点正有序开展(全省3个州市12个试点)。三是商事制度改革有序推进。严格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非禁即入”普遍落实,企业开办“一窗通”服务全面推行,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改革等措施全面实施,“减证便民”改革、告知承诺制持续开展,全州24个部门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与全省同步完成“证照分离”和“多证合一”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完成,运营时间大幅压缩,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四是工程建设审批不断优化。出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并成立州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公布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事项清单及流程图,全面上线工程建设审批系统,通过云南省工程建设项目在线审批系统实行网上受理、办理、监管和服务,政府投资一般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实现90个工作日,年内实现70个工作日完成审批。

(二)完善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一是监管基础不断夯实。全州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稳步开展,州级设立综合执法支队,10个县市级局加挂综合执法队牌子,禄丰市广通镇率先在全省成立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局,监管网格不断织密,机构重叠、职责交叉、多头多层重复执法等问题逐步破解。二是监管模式不断完善。“双随机、一公开”成为日常监管的基本方式,全州市场监管领域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全覆盖、常态化;食品、药品、特种设备、重要工业产品等重点领域监管不断加强,以“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监管机制初步形成。三是监管行为不断规范。全州43个州级行政执法部门、451个县市级行政执法部门建立了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建立涉企案件审查、违法案件集体会审制度,进一步完善法律顾问制度调解、行政复议、仲裁、诉讼相衔接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初步建成,切实避免执法处罚“一刀切”现象。

(三)加强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一是政务服务实体办事网格全面覆盖。全州10县市、103个乡镇、1101个村社区、12745个村民小组设立政务(为民)服务中心、工作站,五级政务(为民)服务实现网格管理和服务,全州政务服务实现了空间上的全面集中。全州政务服务事项、涉企和投资审批事项100%进驻各级政务服务中心,涉税业务实现全州通办,州、县市两级在社保、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领域设立专区专窗。二是“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不断深入。依托云南省政务服务网,我州开设了地方服务窗口,共承接发布政务服务事项11627项,州级34个部门入驻服务事项1200个,并对外进行公布,10县市区均设置了分级展示窗口,全州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8.6%,全程网办率达43.79%,居全省前列。“一部手机办事通”上线20个主题744个事项,学生入学报名缴费,看病预约挂号等本地高频事项不断上线,累计注册用户达50.95万人,累计使用手机办理业务量达590.28万件,人均办件2.2件,居全省第3;投资审批中介网上选取数连续4年全省第1,资金平均节约率近30%;全州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率达97.54%,州内远程异地评标实现常态化。三是政务服务模式和范围持续拓展。全省首家智能办税服务厅在楚雄经济开发区正式启动,105项业务实现24小时自助办理;“跨省通办”网上专区和线下专窗开通,58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今年有望实现148个政务服务事项在西南五省区市范围内“跨省通办”;全州梳理“一件事一次办”272件,数量全省第1。四是政务服务评价体系全面构建。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建立了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开通7条办事评价渠道,实现对州级各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务服务评价全覆盖,截至目前,企业和群众共自主评价68.26万次,好评率100%,第三方评估中我州“好差评”工作排名全省3。

二、关于“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建议

近年来,楚雄州把减税降费作为助力“六稳”“六保”,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关键举措,达到了固本培元、培育税源、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一举多得的效果。一是大力开展专项行动。全州税务系统2019年开展了“全力以赴、担当作为”打好个人所得税改革、贯彻落实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深化增值税改革、实施社保费降率政策“四场战役”;2020年进一步巩固落实支持疫情防控“六税两费”十二项税收优惠政策,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政策,减免个体工商户和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稳外贸扩内需等5大类28项优惠政策,及时下发省局税收优惠政策分类汇编(云南2020版),加大税费优惠政策的宣传辅导力度,让符合条件的纳税人缴费人享受到国家改革政策红利,确保税费优惠政策不折不扣落实执行到位。今年以来,全州税务系统以“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为主题,推出10类30项100条便民办税服务措施。二是持续开展减税降费。今年以来,我州继续实施原有税收优惠政策和新出台的所得税优惠政策,重点抓实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科研人员个人所得税优惠、全国和省级精神文明奖金免征个税等优惠政策的落实,重点辅导2020年度属期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落实;做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落实,确保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应享尽享;做好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对月销售额15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工作;做好延续阶段性降低工伤保险、失业保险费率政策,阶段性降低工伤保险、失业保险费率政策2021年4月30日到期后,实施期限延续至2022年4月30日的执行工作。三是深入开展便捷办税。不断深化办税(缴费)便利化改革,依托电子税务局实现90%以上的涉税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将发票“非接触式”领用比例从50%提升到70%,将出口退税正常办理压缩到3个工作日内。大力推行增值税专票电子化、财产和行为税10税种合并申报等便民办税举措。进一步整合办税资源,实现“一厅通办”“一窗通办”“一套资料办”,158项办税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285项实现“全程网上办”,14项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办,进一步拓展电子税务局功能,宣传推广“一部手机办税费”和“一部手机办事通”,让数据多走“网路”,让纳税人少走“马路”。大力推广“非接触式”办税方式。推广宣传引导纳税人充分利用云南省电子税务局、自然人电子税务局、一部手机办税费、一部手机办事通,智能办税服务厅、自助办税终端等“非接触式”办税缴费,积极构建“网上办、自助办、邮寄送、线上答”的办税缴费服务新模式。今年1至6月(税款所属期1至5月),全州税务部门累计新增减税降费2.76亿元。

三、关于“大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建议

近年来,楚雄州坚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夯实创新基础、优化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人才、壮大创新产业,大力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着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环境不断优化。楚雄州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束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优化科技政策供给,打通科技和经济转移转化的通道。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楚雄建设的决定》《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楚雄州加大R&D经费投入(2018—2020)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楚雄州打造全国民族特色创新创业高地行动计划》《楚雄州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实施方案》《楚雄州科技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意见,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着力加强关键技术攻关,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楚雄州加快推进重点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夯实产业基础能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成功培育了“楚粳27号”“楚粳28号”两个超级稻,实现了云南省自育超级稻品种零的突破,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高原超级粳稻育种研究国内先进水平。我州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宽幅钛带卷的产业化生产,超软钛生产工艺和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隆基绿能科技公司单晶硅切片生产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州有26项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有200项科技成果获州级科学技术奖。全州专利申请总量达7714件,获专利授权3942件,分别是“十二五”期间的3.85倍和3.41倍。三是着力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加速聚集,不断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楚雄州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和科技人才的引培,不断聚集各类创新资源,夯实创新基础,激发创新活力。全州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1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3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5个、省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4个。全州有科研机构55个,企业科研机构35个;建成国家和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9个、州级企业技术中心99个,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累计建成各类院士专家工作站238个,总数全省排名第二位;有国家科技创业领军人才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1人,入选省级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1名,入选省级“技术创新人才”5名,入选“云南省创新团队”1个;有省级科技特派员929人,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科技特派员对全州贫困村(644个)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全覆盖;选拔培养“彝 乡英才”288名。四是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楚雄州积极面向经济主战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楚雄高新区转型升级。2019年,楚雄高新区实现营业总收入565.67亿元,增长21.1%;工业总产值378.81亿元,增长9.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4.57亿元,增长6.8%。楚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019年园区核心区38家重点企业实现总产值40.98亿元,6家涉农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9.21亿元。全州高新技术企业总数54户,国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84户,全省排名第四,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7.79亿元,营业总收入184.33亿元,净利润12.69亿元,税收7.79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州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5.7%,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我州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五是着力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楚雄州坚持市场主导、包容创业创新、公平有序发展、优化治理方式、深化开放合作的原则,积极营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建设,打造新引擎,壮大新经济。目前,全州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众创空间5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省级星创天地8个、州级星创天地10个。举办了6届创新创业大赛、2届科普讲解大赛。建成全国科普示范县1个、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1个、云南省科普示范县3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8个,创建科技示范基地300个、科普示范村314个,发展科技示范户6万多户。六是着力深化科技交流合作,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借助“沪滇合作”“上海对口帮扶楚雄”“科技入滇”等平台,深化与发达地区科技交流合作,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四届科技入楚成效显著,向外推介科技需求项目1644项,签约项目560项,签约投资达1713.95亿元。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推进协同创新,在省科技厅和省科学技术院的支持下,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云南楚雄工作站成立,是云南省首家在州市成立的工作站。与南京大学合作共建南京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楚雄国家高新区分园,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助推高新区转型升级。

对于你们的建议、意见,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希望你们今后一如既往关心、关注我州营商环境建设,共同为推动我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楚雄州政务服务管理局

2021年8月25日

(联系人及电话:王福贵 0878—6163965)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