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5772884674-/2021-1021007 公开目录:人大代表建议 发布机构:楚雄州政务服务管理局
主题词: 发布日期:2021年08月27日 文  号:楚政服复〔2021〕7号
标 题:
对州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第0070号建议的答复
成文日期:

对州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第0070号建议的答复

赵建林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高企业办事效率的建议》(第0070号)已收悉。经州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成员单位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优化营商环境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各级政府开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近年来,楚雄州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深化简政放权,切实放出活力。我州把简政放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真正以政府权力的瘦身换取经济发展的活力。一是简政放权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多轮清理,我州行政权力事项大幅精简,截至目前,州级依申请办理的6类行政权力事项由2019年的722项精减到目前的378项,精减344项,精减率达47.65%。二是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11个县市区率先在全省完成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全面推行“一颗印章管审批”,改革经验被全省推广;禄丰市广通镇率先在全省完成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全省10个试点),4个乡镇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试点正有序开展(全省3个州市12个试点)。三是商事制度改革有序推进。严格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非禁即入”普遍落实,企业开办“一窗通”服务全面推行,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改革等措施全面实施,“减证便民”改革、告知承诺制持续开展,全州24个部门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与全省同步完成“证照分离”和“多证合一”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完成,运营时间大幅压缩,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今年7月1日开始,全州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四是工程建设审批不断优化。出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并成立州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公布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事项清单及流程图,全面上线工程建设审批系统,通过云南省工程建设项目在线审批系统实行网上受理、办理、监管和服务,政府投资一般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实现90个工作日,年内实现70个工作日完成审批。五是“减证便民”改革持续开展,推进证明事项取消清单、保留清单编制工作,先后取消证明材料356项。目前我州保留219项证明材料,证明材料精简率达62%,群众“办证多、办事难、办事繁”等突出问题正逐步解决。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严格落实,扎实推进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坚决清理取消地方自行制定的准入许可、隐性准入门槛和准入类负面清单,确保全州各类市场主体准入管理措施一致性。

(二)加强公正监管,真正管出公平。围绕放管结合工作,我州明确和完善监管规则及标准,切实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让市场活而不乱。一是深化“双随机、一公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制定并下发“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年度计划,2020年,共制定州市场监管领域统一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共150类408项,制定州市场监管领域部门双随机抽查计划共173项,抽取市场主体3462户,跨部门联查不断推进,基本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二是大力开展“互联网+监管”,加快智慧监管进程,推进州级和10县市“互联网+监管”全国一张网,累计梳理入库监管事项清单11525项、检查实施清单8390项,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协同监管—云南),建立监管对象库、执法人员库,截至目前共入库监管对象185883户,入库执法人员1482人,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归集并公示涉企信息共计20.46万条。三是及时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方案和基准制度,确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阶次和处罚基准,全州43个州级行政执法部门、451个县级行政执法部门建立了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建立涉企案件审查、违法案件集体会审制度,进一步完善法律顾问制度,切实避免执法处罚“一刀切”现象,并及时建立调解、行政复议、仲裁、诉讼相衔接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四是积极推进运用协同监管信息归集公示共享平台,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信用联合惩戒机制,建立健全市场主体登记备案、年度报告、资质资格、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制度,试点推行信用分级管理,落实“黑名单”制度、行政执法全程跟踪制度,对企业实行信用分类管理,强化市场监管执法,加大对商标侵权、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杜绝“监管真空”,有效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

(三)优化政府服务,努力服出便利。我州以“一颗印章管审批”为突破,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最大限度缩短办事时间,最大限度集成政务资源,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一政务服务实体办事网格全面覆盖。全州10县市、103个乡镇、1101个村社区、12745个村民小组设立政务(为民)服务中心、工作站,五级政务(为民)服务实现网格管理和服务,全州政务服务实现了空间上的全面集中。全州政务服务事项、涉企和投资审批事项100%进驻各级政务服务中心,涉税业务实现全州通办,州、县市两级在社保、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领域设立专区专窗。二是“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不断深入。依托云南省政务服务网,我州开设了地方服务窗口,共承接发布政务服务事项11627项,州级34个部门入驻服务事项1200个,并对外进行公布,10县市区均设置了分级展示窗口,全州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8.6%,全程网办率达43.79%,居全省前列。“一部手机办事通”上线20个主题744个事项,学生入学缴费、看病预约挂号等本地高频事项不断上线,累计注册用户达50.95万人,累计使用手机办理业务量达590.28万件,人均办件2.2件,居全省第3;投资审批中介网上选取数连续4年全省第1,资金平均节约率近30%;全州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率达97.54%,州内远程异地评标实现常态化。三是政务服务模式和范围持续拓展。全省首家智能办税服务厅在楚雄经济开发区正式启动,105项业务实现24小时自助办理;“跨省通办”网上专区和线下专窗开通,58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今年有望实现148个政务服务事项在西南五省区市范围内“跨省通办”;全州梳理“一件事一次办”272件,数量全省第1。四是政务服务评价体系全面构建。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建立了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开通7条办事评价渠道,实现对州级各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务服务评价全覆盖,截至目前,企业和群众共自主评价68.26万次,好评率100%,第三方评估中我州好差评工作排名全省3。

(四)突出“三个更优”,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围绕构建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体系及制度落实,高位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一是打造更优的环境。对标上级精神,初步构建了全面贯彻落实推进营商环境建设远、中、近政策体系;结合实际,基本形成了我州营商环境“1+5+4”政策体系和“8个1”工作制度,州级营商环境年度评价制度、季度“红黑榜”制度和投诉举报回应制度,有效激发了各级各部门的工作动力,形成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达到了以评促改目的。二是落实更优的政策。深入落实中央和省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制定并实施楚雄州“抓双创稳就业”“抓项目稳投资”“稳金融强实体”“扶企业强活力”等“十大专项行动”等惠企一揽子措施,打好政策措施“组合拳”,完善政策解读、兑现、监督、问效机制,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形成政策洼地,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三是提供更优的服务。抓住州委开展“四万三进”活动契机,找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同“四万三进”活动结合点,全州各级各部门依托州委开展“四万三进”活动契机,聚焦各类市场主体反映的“疑点”问题,把政策宣传解读送进门,做到政策明。全州9.99万人次干部参与政策宣传解读2.81万场次,覆盖市场主体23.01万户;聚焦“难点”问题,把跟踪帮扶服务送进门,做到能落地。帮助各类市场主体解决“六难”问题4905个、党建工作方面难题1653个、其他难题1.25万个,涉及市场主体5.66万户;聚焦“堵点”问题,把政策落实兑现送进门,做到快兑现。全州累计帮助兑现支持复工复产优惠政策8124件、惠企稳企各项政策措施10003件、鼓励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的各项政策1787件、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政策2.67万件、其他政策2.17万件,涉及市场主体8.73万户、资金36.7亿元,有效保护和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下步,我们将充分吸纳您的建议,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刀刃向内”推进“自我革命”,着力解决制约优化营商环境的深层次问题,推动我州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

一是进一步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对标北京、上海等地营商环境改革措施,加紧跟进完善、补齐政策短板。立足市场主体和群众视角,大力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件事一次办”。聚焦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水电气报装等指标,持续巩固“一颗印章管审批”成果,统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及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深入推进投资项目审批线上并联办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全程线上办理、并联审批、联合审图、联合竣工验收、告知承诺制等措施落实落地,推动区域评估结果共享互认。压减企业开办时间,推进印章刊刻及政务服务中心资料复印政府买单,一般不动产登记、抵押登记向全程网办迈进。强化督察问效,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对懒政怠政、不作为、乱作为问题严肃查处并通报曝光。

二是进一步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及时清理有悖于平等保护、公平竞争的涉企文件。推广承诺制信用审批制度,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针对同类事项尽量采取联合执法方式,避免对市场活动的不当干扰、过度干预。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健全跨部门、跨区域执法协作机制。

三是进一步营造优质齐全的要素环境。通过增加直接融资、降低贷款利率、规范服务收费等方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保负担。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及物流成本。制定人才培养、引进和激励保障措施,健全人才供求信息网络,并在医疗、社会保险、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便利。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市场主体,给予奖励和补助。

四是进一步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深入贯彻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办法》《楚雄州优化营商环境办法》,确保在法律框架内开展工作。严格规范涉企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案件的执法司法行为,充分保障企业合法经营和企业家合法人身、财产权益。

五是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商环境。健全营商环境问题投诉举报受理、处置机制,及时回应关切,解决实际问题,维护合法权益。严格执行《楚雄州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暂行办法》,落实相关工作要求,严惩违纪违法者、教育失误者、支持改革者、保护创业者,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对于您的建议、意见,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希望您今后一如既往关心、关注我州营商环境建设,共同为推动我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楚雄州政务服务管理局

2021年8月25日

(联系人及电话:王福贵 0878—6163965)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