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5772884674-/2024-0930004 公开目录:业务信息 发布机构:楚雄州政务服务管理局
主题词: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30日 文  号:
标 题:
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信心
成文日期:

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信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论断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实践指导意义,必须严格遵循、长期坚持。

人民之所需,改革之所向。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要始终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关注的领域、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宗旨,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的物质、政治及文化的利益,更好地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必须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忧人民之所忧,行人民之所嘱,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心窝里。一方面,必须在情感上贴近人民群众,要同人民群众保持更为直接、更为密切的联系,倾听群众内心对深化改革问题的真实想法和现实诉求。另一方面,必须在行动上深入人民群众,要在调查研究中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直面群众痛点和改革难点,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之一,揭示了改革的价值取向,彰显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人民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创造精神,汇集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人民广泛参与的深刻变革,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立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基石上,蕴含着“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深层逻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绝不能闭门造车,要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使每一项改革方案都贴近实际、饱含民智、顺应民心,真正让人民成为改革的推动者、参与者和受益者。

改革之路,任重道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牢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始终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信心,坚持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要事。(来源:楚雄日报 作者:刘旭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