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紧扣群众需求,通过阵地下沉、事权下沉、路径下沉,实现政务服务供给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贯通协调,推动基层治理不断提质增效。
阵地下沉,实现精细化服务供给。出台《县市、乡镇、村社区政务(便民)服务中心(站)建设标准》,着力打造“家门口”的便民服务圈,让群众享受到“小事不出村”的方便快捷。推动党群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融合建设,推行“1+N”(1个无差别综合区、N个分领域综合服务区)综合窗口改革,整合民政、社保、医保等高频事项,推行“前台+后室”快捷办公模式,审批服务全科受理,实现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建立上门办、预约办、延迟办、帮办代办等工作制度,为群众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今年1—11月,全州乡镇、村共办理便民服务事项118.2万件,办结率达99.9 %;帮办代办事项2.37万件,满意度达99.8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增强,对基层党委、政府的正面评价持续提升。
事权下沉,促进规范化基层治理。深化基层治理“一张清单明权责、一颗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体协同强治理”“四个一”改革,推动乡(镇)从“行政末梢”向“治理枢纽”转变。以“一乡(镇)一清单”模式推进乡(镇)明责赋权扩能改革,依法放权、按需赋权,梳理公布乡镇(街道)行政权力事项112项、政务服务事项92项,村级服务事项46项,把更多权力下放给乡镇,让乡镇有职有权,推动基层治理更加顺畅。将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城市管理等领域的执法权限精准赋权到乡(镇),通过组建执法队伍、归并执法人员、下沉执法力量等措施,推行“一支队伍管执法”,全州103个乡(镇)共配备专业执法队员655人。截至目前,共开展执法检查1000余次,受理行政执法案件600余件,切实解决了基层治理中大量“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管不好”的现实问题,推动了基层和谐发展。
路径下沉,推动协同化数字赋能。将政务服务网、自助办理设备等网络端口向村(社区)延伸,率先在全省实现电子政务外网州县乡村四级全覆盖,基层办事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打通基层智慧治理“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州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和全程网办率分别达99.68%、98.44%。推行基层服务“掌上办”“指尖办”。“一部手机办事通”上线20个主题1379个事项,身份证网证、电子社保卡等56种证(卡)实现电子证照“扫码亮证”,交通出行、看病就医、水电气网交费、学生入学等便民高频事项实现“掌上办”,全州588所学校1.84万名小学生新生入学实现“零跑腿”。推进涉农高频服务事项到村到组,线上线下一体化打造“裕农通”品牌,让老百姓在指尖上、在村里面就能获得更多高效而有温度的政务服务。(来源:楚雄州政务服务管理局 作者:李先发 谢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