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MB0U31496X-/2024-1022004 公开目录: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 发布机构:楚雄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主题词: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22日 文  号:
标 题:
对州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337号提案的答复
成文日期:

对州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337号提案的答复

民进楚雄州委:

你委提出的《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示范市创建成果“升级版”的提案》,已交我委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你们对楚雄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关心支持。

自2017年楚雄州被命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以来,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各项工作的主线,一如既往扛牢巩固提升之责,一以贯之深化实践创新之举,一心同体凝聚有形有感有效之力,高起点打造“滇中翡翠·融和楚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品牌,高质量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2024年1月23日,楚雄彝族自治州和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等248个地方和

单位被命名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35个单位创建为第五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县市示范单位、示范教育基地。武定县、双柏县、永仁县、楚雄市栗子园社区等8个单位先后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示范单位,325个单位被命名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示范单位,楚雄市紫溪彝村等21个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形成了全州各民族和谐共处、携手并肩、团结奋斗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生动局面。

一、坚持以政治引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族群众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行动更加坚强笃定

坚持高位推动。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纲”,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楚雄州建立“州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州委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的民族工作组织架构,健全民族工作委员制、民族工作协调机制,将民族工作放在大统战格局下统一部署,完善统筹协调民族宗教工作的体制机制,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强化政策保障。制定出台《楚雄州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三年(2023-2025年)实施方案》《楚雄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规划(2021—2025年)》等系列政策文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一体推进。坚持将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基层党建重点任务,纳入“双整百千”四级联创重要内容,民族工作始终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深度融合。

加强队伍建设。着力加强“四个特别”队伍建设,不断提升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

二、坚持以宣传教育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族群众“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更加牢不可破

凝聚思想共识。持续推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切实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干部、教育群众,深入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心向北京、拥护核心”主题实践,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员教育、干部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列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校(行政学院)主体班次、“万名党员进党校”必修课,引导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不断增进“五个认同”。

深化宣传教育。巩固提升“一十百千”宣讲体系,创新组建“红领巾讲解员”队伍,深入开展“五旗、五徽、五史、五认同”教育活动,引导各族青少年扣好第一粒扣子,积极推广“农民理论家宣讲团”“梅葛宣讲团”“五老宣讲团”等宣讲经验,着力打造“理响楚雄·党的创新理论进万家”宣讲品牌。元谋“农民理论家宣讲团”获中宣部表彰,姚安梅葛宣讲经验在《焦点访谈》播出。积极构建媒体宣传矩阵,深化“互联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搭建“线上+线下”宣传教育矩阵,建立“筑梦楚雄”专题网站、微信公众号,制作推出《滇中翡翠·融和楚雄—楚雄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动实践》和《民族团结童声颂》等数字长卷。

打造宣传阵地。建强各类宣传教育阵地,提升改造各级博物馆、党史馆、纪念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点)、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等场所2532,着力打造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教育实践基地、主题街区、主题公园、主题广场,构建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广覆盖的宣传教育阵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抬眼可见、驻足即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入脑入心。

三、坚持以文化浸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更加绚丽多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创作推出了《真爱长歌》《情感高原》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和“骏马奖”的文学作品,成功打造《云绣彝裳》《彝乡之恋》《古薇噜》《火·红》等民族文化演艺精品和彝族火把节、丝路云裳民族赛装文化节、中国原生民歌节等文化节庆品牌,楚雄彝族赛装节,从乡村T台走向世界,彝绣传统文化产业产值突破2.75亿元,带动就业5.7万人,实现从“指尖艺术”到“指尖经济”再到“指尖产业”的精彩蜕变,探索出了边疆民族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模式。

广泛开展群体性文化活动。组织开展文化汇演、非遗项目展演、民族节庆活动和传统体育运动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将中华文化内涵、中华文化符号、中华民族形象融入民族节庆活动的宣传、展演等环节,高质量举办火把节、赛装节、孔子文化节等70多个民族节庆活动,把各民族共同的节日打造成充分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强化“四个与共”、增进“五个认同”的节庆品牌,让各族群众同唱一首歌、同演一台实戏,结成文化共同体。火把节、丝路云裳·七彩云南2023民族赛装文化节、首届中国·楚雄时装周等民族文化节庆活动已成为坚定文化自信、增进文化认同、实现文化自强、推动文化互鉴,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平台。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州493所中小学、幼儿园等学校(园)通过了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达标验收,20个行政村被省语委认定为“普及普通话示范村”,10县市中心城市分别完成了国家二类、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评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走在全省前列,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逐步成为学校、家庭、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为,进一步促进各民族语言互通、心灵相通。

四、坚持以发展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族群众共同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更加坚实有力

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金钥匙”,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三个意义”,立足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统筹推进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开放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绿色硅、绿色钛、绿色钒钛等产业异军突起,云南宇泽和云南国钛成为全省仅有的两家独角兽企业,成功申报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等13个“国字号”项目,加代繁育的青稞良种占西藏、青海等涉藏地区推广应用面积80%以上,2016年以来全州GDP年均增长10.3%。彝绣、“金融+肉牛”成为农户增收新的增长点,“幸福里”社区各民族互嵌式发展就业服务模式在全省推广。脱贫户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13341元,增长22%,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827.04亿元、增长5.5%,总量稳居全省第5,在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又上升1位至第5,增速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高于滇中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平均水平。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坚决扛牢扛实长江上游生态安全职责,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先行示范区建设,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1个、美丽县城3个、国家森林乡村28个和省级生态文明县市8个,州县两级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将财政支出75%以上用于民生事业,狠抓就业、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社会事业得到均衡发展。2023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12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04万人,农村劳动力省外转移就业102.31万人,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21万人,易地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2.85万人;义务教育“双减”“双升”稳步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70%;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均达100%;州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通过复评。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全面提升,“感谢共产党”“感谢党中央”成为共同心声。

五、坚持以交融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广泛深入

推动共居共学。城乡建设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向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聚焦发力,打造楚雄市栗子园社区、禄丰市万融苑小区、永仁县“幸福里”用工平台等模式,各族群众住在一起、学在一起、工作在一起,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加快构建。

推动共建共享。全域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化“10+N进”示范创建活动,实施旅游景区、商会、教育基地、博物馆、规划馆、非遗中心、政法单位等联创联建行动,着力打造“滇中翡翠·融和楚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品牌,实现创建工作常态化广覆盖,涌现出了楚雄市栗子园社区、永仁哲林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典型案例。

推动共事共乐。深入实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建成三项交流教育实践基地81个。积极探索跨区域协作机制,成功举办13省(区、市)23州(市)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跨区域协作会议。常态化开展结对子、一家亲、手拉手等联谊活动,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凝聚起团结进步的“向心力”。

六、坚持以法治维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加科学高效

筑牢法治基石。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立足实际制定颁布了1部自治条例、11部单行条例、5部地方性法规,坚持“小切口、小快灵”,稳步推进《云南省楚雄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条例》立法工作。深入开展“八五”普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和“万名干警进万村”等活动,扎实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推动全民守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各族群众的共同行为底线。

创新社会治理。把民族事务纳入市域社会现代化治理大格局,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一部手机治理通”工作,构建覆盖基层各领域的组织网络和全网贯通的信息网络平台,推动党建和民族宗教工作深度融合,实现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扁平化、智能化。

防范风险隐患。坚决防范民族宗教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提升,连续5次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州(市),连续3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最高荣誉奖“长安杯”,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多年位居全省前列,没有发生因民族宗教因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你们在提案中提出的4条意见建议,客观真实,可操作性较强,为我们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民族工作的全过程全方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引导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着力抓好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等重点任务,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希望你们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关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感谢你们对民族工作的关心支持!

楚雄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2024年7月23日

(联系人:李娅婕  13908789021)